為教師聲辯

為教師聲辯

《為教師聲辯》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1日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吳志翔

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的文字來自一個欄目——“塞林說新聞”。
“塞林說新聞”是浙江教育報刊總社尤其是《教育信息報》傾力打造的個性化教育言論品牌欄目。本書在尊重理性力量的同時,投入更多的人文關懷。從文章中可以把握教育脈搏,感受文化體溫。作者思想新銳而成熟,行文大氣,理性與激情兼具,文筆富於美感個質感,能給讀者尤其是教師、學生帶去一些啟發和感悟。
本書收錄一百三十多篇文章,絕大部分來自“塞林說新聞”欄目中的刊登稿,另有一小部分是我在《教育信息報》及其他媒體上發表的教育言論。

編輯推薦

教師也是個性鮮明的人,但他們身在教學崗位上,往往已經最大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脾性、犧牲自己的自由,寧願委屈自己也不能“得罪學生(家長)”,在動輒得咎的壓力下,有不少教師甚至已經變得戰戰兢兢,忍氣吞聲。對教師而言,他教學生涯里的每一堂課都如同現場直播,它與生命同步。

作者簡介

吳志翔,筆名塞林。畢業於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在浙江教育報刊社擔任編輯、記者十五年,曾被評為“首屆浙江省專業報十佳新聞工作者”。現任《教育信息報》副主編。著有《詩酒年華》、《憂鬱的享受》、《性感的美學》等隨筆集以及《肆虐的狂歡》、《20世紀中國美學史》等學術性著作。

目錄

第一輯:教師不可承受之重
分享時代的艱難與輝煌
教師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請不要把教師推上祭壇
給教師更多一點“餘裕”
“裂縫正好穿過我的心”
窮教師,富教師
一不小心就成眾矢之的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在理想面前崩潰?
班主任:負軛前行
人生是一次長跑
徐本禹喚醒的感動
一位英雄的離去
傷逝
壓力的合圍
“說真話”是一件多么難的事
2005,悲情與溫暖
部落格之於教育有何意味?
是誰心目中的“魅力教師”?
校長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先生”
辱師事件:失去靶心的批評
尋找撫慰人心的力量
兩位林老師的命運
守望教育的人生永不謝幕
這個時代的價值標高
其實,教師更需要人文關懷
蘭迪教授的“最後一課”
第二輯:青春豈能不設防?
乖孩子的B面
生於八九十年代的那些人
誤不起的下一代
“全能的牧羊人”
“80後的盛宴”
E時代的憂慮
時間的壁壘
褒貶之間三題
“超女”美學暴動與教育的驚愕
陳凱歌為什麼得不到尊重?
高中生怎能不鐘情理想?
“青春霸權”是否不可冒犯?
青春豈能不設防?
選秀是個“情景大課堂”
“彪悍的人生”也需要道歉
“頭髮問題”:個性與規範之間
韓寒與語文:誰為誰糾錯?
當“書面體”遇到“動漫體”
感恩的心需要表達
別忘了自己也有小時候
閱讀是浪費生命嗎?
瘋狂女歌迷為何執迷不悟?
我們今天怎樣做觀眾?
第三輯:讓陽光朗照心靈
那根釣魚竿價值八萬美元
“山姆,歡迎回來!”
“馬加爵病毒”
附:二十二歲的落日
成長路上真情相隨
多幾分反思少一些責難
“脅迫式教育”
光腳走進閱覽室
人性化·遲到·女生後背
從“愛情如歌”到《少年心事》
“生命教育”無處不在
“平凡教育”無立足之地
讓陽光朗照心靈
愛因斯坦和安徒生,兩隻“醜小鴨”
好學生為何成另類?
思政教育需要“視野融合”
我們需要那21克的重量
洪戰輝是強者而不是聖人
體貼那一顆脆弱的心靈
泥濘中的執著 風雨後的美麗
讓高貴的道德凱旋
路上的安全感來自哪裡?
沒有感人的新聞又何妨
9月1日,想說的話太多
“好學生”與“後進生”
校園豈能如“囚室”?
因為“失敗”,所以“傷害”
賞識其實更需要智慧
讓“遊戲衝動”回歸藝術教育
尊重,不只是說說而已
跟著興趣走,握住命運的手
關上了一扇門,定會打開一扇窗
第四輯:教育絕不嫌貧愛富
不一樣的讀書,不一樣的命運
誰是無辜者
被異化的職稱
“甘朱事件”
大學的門檻
走向教育公平
另一種“不和諧音”
“見苦思甜”的幸福
教育應拒絕“叢林法則”
泥沙俱下,或者玉石俱焚?
歧視別人就是歧視自己
教育絕不“嫌貧愛富”
擇校:搶購教育
高考移民:幾分合理,幾分荒謬?
“制度性委屈”
“不得歧視外地人”的主語是誰?
讓“他們”成為“我們”
是什麼在敲打我心?
“學術腐敗”得到了太多的寬容
偏見才會污染童眸
醜陋的“生存智慧”
“體驗貧困”真有那么好嗎?
“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潛規則”下醜陋的蛋
那種真實刺痛了我的眼睛
無論怪胎還是寵兒,都是“私生子”
她們為何隨權力起舞?
第五輯:觀念的荊棘路
創新之花開在“圍牆”邊緣
破除名次的“執著”
就業之門:務實的理性
助學貸款的尷尬
“神話”背後的焦慮
考研變高考
偶然性的悲劇
選美,選美
所謂“狀元”,不過是個概念
走出親職教育的誤區
考語文還是考哲學?
夏令營的消費泡沫
“博士文憑不抵工作經驗”的喜與憂
愛智慧,也愛1000萬
“洋教材”與教育生態
職業教育因“勢”而“熱”
誰來擔負災難的罪與罰?
反應過度,於事無補
建築的背後是理念
求職應有“低姿態”和“高境界”
面試招生的“滯後”與“超前”
高考,不能撬起整個人生
作文原是尋常事
高分復讀:制度缺陷和心理病灶
給“裸體教授”補補課
明星與教授不是死對頭
2006年的教育表情
好的教育是要讓人民滿意
語文名篇是歲月和心靈的優選
譁眾取寵也無妨
跪謝師恩也有正面價值
我曾以為長江之水向西流
回望過去的中學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