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河島(炮台島)

天津三河島

炮台島一般指本詞條

昔日北塘要塞津城唯一海島,三河島,又稱炮台島,總面積為2.9公頃,島長270m,島最寬處138m。位於濱海新區北塘區域,因地處永定新河、潮白河、薊運河交匯入海處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間,為防止倭寇進犯,當時在薊運河左岸的海岸線上,填墊高地並修築了一座北營炮台,與右岸的南營炮台共同組成了北塘要塞。清朝時期,要塞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繕,在清末天津海防三大炮台中,北塘炮台的地位僅次於大沽炮台。1859年英法聯軍第二次進攻大沽口,清軍依靠該炮台奮起還擊,英法艦隊敗逃。勝利後清軍在營城增建炮台,並將北塘炮台防務撤至營城,北塘海防重地陷入不設防的尷尬,後來導致北塘失陷。根據《辛丑條約》約定,1901年,北塘炮台與大沽炮台一起拆除。由於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三河島成為本市唯一列入入國家海島名錄的島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三河島
  • 又稱:炮台島
  • 總面積:2.9公頃
  • 島長:270m
景區特色,修繕工程,

景區特色

九處景觀盡賞河海風光
“三河島是北塘整體遊覽區的一部分,因而要增強其休閒觀光旅遊功能。”泰達園林規劃院左旭工程師告訴記者,此次三河島共設計了九處景觀節點,通過新景點的設定,整合了歷史文化遺址,又體現了其現代旅遊功能。
這9大景點包括:遊船碼頭位於公園入口區域遊客可通過乘船到此碼頭登島,
入口區域通過景觀的營造展現出炮台遺址公園歷史厚重的特色。同時在功能上設定小賣部、衛生間等設施。
古炮台遺址對現存清朝末年,清軍為抵抗八國聯軍進攻而修建的炮台遺址用圍欄進行圍合加以保護,使其成為愛國教育的景點。
古炮台殘牆三河島上東南側有現存的古炮台堡壘的殘牆,殘牆記錄了歷史的屈辱和中國人民頑強抵抗的精神,將成為一道特色展牆。
眺望台位於三河島的東部,遊人可從這裡向薊運河方向及彩虹大橋方向觀景、拍照。
觀景風車是島內最具特色的建築。在三河島的主峰上將建造以風車為造型的功能建築,建築分為四層,首層為歷史文化展廳,在室內對島上的歷史文化、保留遺址進行全方面介紹。二層為休閒咖啡吧,滿足觀景、餐飲、休閒娛樂等功能。三層為觀景瞭望台,可俯瞰島內自然植被、鳥類及各處景點,遊人更可再次欣賞中新生態城、彩虹橋的美景。
北側碉堡遺址西側碉堡遺址為近代抗戰時期的作戰碉堡,分別位於三河島的北側及西側。由於建築保存完好,景點將開發成為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
餵鳥木平台在鳥類棲息地中設定體現生態理念的木棧道、木平台。未來遊人可在此餵鳥,親近、觀賞濕地。觀景廊位於三河島西側,外型如展翅翱翔的海燕。遊人在觀景廊區域可欣賞到島內及周邊區域的風貌。
生態環保大風車好看還發電
左旭介紹,三河島的一大亮點就是引進了節能環保的理念,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及雨水收集系統,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態效益。據悉,三河島上的用電均依靠太陽能發電、風車風力發電。島上所有景觀燈草坪燈都選用節能環保的太陽能照明燈、風光互補路燈等環保型燈具。觀景風車建築的頂部還可通過風能發電。從而不需要向島引入電纜,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此外三河島的給水系統是通過打深水井,利用風車動能抽水提供島上水源。在排水上,建立雨水管網系統,並蒐集雨水,未來可實現循環生態效益。
歷史與自然並重盡顯濕地特色
記者從泰達園林規劃院了解到,三河島的保護性改造工程將依託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三角洲濕地風貌的資源優勢,按照兩大核心主題設計,建設鳥類棲息濕地和炮台歷史遺址公園。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候鳥在遷徙途中經過北塘,並在三河島棲息、覓食,成為獨特的風景。此次,三河島特別規劃了鳥類棲息濕地,規劃面積為0.87公頃。在設計上對現已形成的濕地景觀進行保護,引鳥入林,並形成一道綠色屏障,使鳥類有一個安靜的家。炮台歷史遺址公園規劃面積為2.03公頃。為對歷史文化進行保護,將在此區域的東北部建地形、造山,隔開現有的遺址區域。

修繕工程

大風車效果圖大風車效果圖
2011年5月,島內風車建築開始整體改造,外部用木質、頁岩石裝修,風車身用碳化木板瓦鋪設,內部木裝飾,旋轉鋼製樓梯,二層鋪設木地板、木護欄。現今還在裝修中,預計今年就可以完工,以前有一座鐵橋,2011年拆除,據說要重新製作鐵索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