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蝶

灰蝶

灰蝶 gossamer-winged butterfly ,鱗翅目(Lepidoptera)灰蝶科(Lycaenidae)的昆蟲。均為中型或小型蝶類(翅展1~3公分),敏捷,纖細。全世界已記載4 500餘種,分布全世界;中國已知279種。

基本介紹

灰蝶介紹,形態特徵,寄主,分類,科研價值,

灰蝶介紹

灰蝶gossamer-winged butterfly是一類小型的蝴蝶,具有極為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占全部蝶類的30%-40%。除極少數外,絕大多數種類的分布都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靈敏,其種類和數量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能間接反映周圍植物的變化。因此,在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灰蝶被作為生態環境監測的一項重要指標。與大型蝶類相比較,灰蝶無論高級或低級分類研究都很不完善,每年仍不斷有新的物種乃至新屬被發現。
灰蝶
著名攝影師拍攝的灰蝶著名攝影師拍攝的灰蝶

形態特徵

成蟲:為一群小型(極少中型)、變化很大、美麗的蝴蝶;翅正面常呈紅、橙、藍、綠、紫、翠、古銅等顏色,翅反面的圖案與顏色不同,多為灰、白、赭、褐等色。雌雄異型,正面不同,但反面相同。顏狹;複眼互相接近,光滑或有毛,其周圍有l圈白毛;須通常細,前伸或略上舉;觸角短,錘狀,每節有白色環。前足退化,但仍能用來步行;雌蝶有跗節5節及2爪;雄蝶多數隻1節跗節,只1爪,極少分節的。中後足各有l對脛距,有爪、中墊及側墊。前翅只10一11條脈紋;R脈常只3~4條(少數屬為5條);A脈1條,不少種可見基部有3A脈併入。後翅除Poniinae外無肩脈;A脈2條;有時有1~3個尾突。前後翅中室閉式,有細脈,很少開式。雄蝶發香鱗常存在於前翅表面。雄性外生殖器小而複雜,常有發達鉤狀的顎突。生活在森林中,少數種為害農作物。愛在日光下飛翔。卵半圓球形或扁圓形;精孔區凹陷,表面滿布多角形雕紋。散產在寄主植物的嫩芽上。
藍灰蝶藍灰蝶
幼蟲:蛞蝓型。即身體橢圓形而扁,邊緣薄而中部隆起;頭小,縮在胸部內;足短。體光或多細毛,或具小突起。第七節背板上常有背腺開口,其分泌物為蟻所愛好,與蟻共棲。以卵或幼蟲越冬。
:縊蛹。橢圓形,光滑或被細毛。有些種類化蛹在絲巢中,絲巢在植物上或地上。

寄主

寄主多為豆科殼斗科桑寄生科薔薇科茜草科景天科等植物,也有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的。

分類

灰蝶科共有5個亞科:雲灰蝶亞科、銀灰蝶亞科、線灰蝶亞科灰蝶亞科眼灰蝶亞科
雲灰蝶亞科Miletinae
暗色而脆弱的蝴蝶。眼光滑。觸角圓柱形,棒狀部逐漸加大而不明顯。下唇須第三節光滑,側扁,和第二節一樣長。足特殊,脛節平滑,末端無刺及距;跗節第一節很長。翅狹長,表面深褐色,有些種類前翅有白色或白色帶;前翅脈11條,Sc、R1、R2脈獨立,R5脈終止於前緣,無R3脈;後翅圓,無尾及瓣,但有的鋸齒狀,腹部比前翅後緣長,腹面有肛下毛刷。
生活在密林中,飛翔力弱,常在灌木上,略高於人高的水平,長時停留不飛。
幼蟲為蛞蝓型,取食蚜蟲。
本亞科只分布於亞洲南部及印澳區。
銀灰蝶亞科Curetinae
前翅三角形,短闊,前緣強弧形,頂角及臀角明顯,外緣與後緣直;前翅只4條R脈紋,R5脈通到頂角附近的外緣,M1脈與之分離,從中室上角生出。後翅無尾,圓形或五角形;M3脈端及臀角突出較明顯;Sc+R1脈強度彎曲。眼光滑。觸角第三、第四節腹面有毛飾。須光滑,下方無毛。中後足脛節有成對的端距。
線灰蝶亞科Theclinae
前翅有10~11條或12條脈紋。如只有10或11條脈紋,則R5脈到達前緣或頂角,R1脈與R2脈獨立。後翅有1~3條尾突,生在M3脈、Cu1脈或Cu2脈上;臀角突出。雄蝶前、後翅通常有第二性徵發香鱗及豎立的毛刷:觸角棒狀部略膨大,但各節為圓柱形。中後足脛節有成對的距。
灰蝶亞科Lycaeninae
前翅有11條脈紋,R5脈與M1脈通常分開不遠,有時接觸或共柄。後翅Cu2脈有尾突或無尾;臀角圓或有瓣。無第二性徵。眼光滑。觸角棒狀部明顯,下方略扁平。須被毛或毛狀鱗。雄蝶前足跗節癒合成1節,末端尖或圓。
眼灰蝶亞科P0lyommatinae
前翅有脈紋11條,R5脈與M.脈從基部分開,有時離開很狹。後翅臀角圓,無尾突或只Cu2脈有l條線狀纖細尾突。眼與須多變化。觸角棒狀部明顯,略扁而下方凹入(黑灰蝶屬雌蝶例外)。雄蝶跗節癒合成1節,端尖而向下彎曲。中、後足脛節有端距。本亞科分4族89屬,中國有2族。

科研價值

中國地域遼闊,地形、氣候條件複雜多樣,加之地跨世界動物地理區劃中的東洋區和吉北區,
蝴蝶資源極為豐富。早期的灰蝶分類研究多為西方學者所為,收錄當時已知的灰蝶27屬132種;中國學者的工作則以黃修明(1943)的《中國灰虹名錄》最為完善,系統地匯總了當時已知的灰蝶物種數50屬222種及相關的文獻資料,對中國灰蝶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紅灰蝶紅灰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