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葉槭(Acer poliophyllum W. P. Fang & Y. T. Wu)是無患子科、槭屬常綠小喬木,高約5米。樹皮粗糙、深褐色。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淡綠色,多年生枝深灰色或深褐色。葉革質,卵形;葉柄細瘦、淡綠色。花的特性未詳。果序傘房狀、無毛。翅果紅色;小堅果凸起,近於四棱形。花期不明,果期9月。
灰葉槭為中國貴州特有種,主要分布於安龍雨章、興義坡岡及興仁等地,生於海拔1000-1300米山谷地帶的闊葉林中。喜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屬陽性樹種,稍耐乾旱,喜鈣質土,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中性土上生長發育良好。
枝、葉對生,葉常綠,樹姿優美,紅色翅果狀如雙雙飛蝶,頗為奇特别致,宜在公園或庭院種植供觀賞,亦可作行道樹栽培。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易危(VU)。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約5米。樹皮粗糙、深褐色。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淡綠色,多年生枝深灰色或深褐色,皮孔多數、淡黃色,橢圓形.冬芽腋生、卵圓形,鱗片卵形、邊緣纖毛狀、覆疊。葉革質,卵形,基部近於圓形,先端漸尖,邊緣全緣或微呈淺波狀,長6-7厘米,寬3-4.5厘米,上面很平滑,淡綠色,乾後微呈橄欖色,下面灰色,被白粉;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微凸起,基生脈2條、約達於葉片的中段,在兩面均微顯著,側脈6-7對,與主脈叉分成40度的銳角,在兩面微顯著,小葉脈不發育;葉柄細瘦,淡綠色,長2-2.5厘米。
近種區別
灰葉槭與飛蛾槭(Acer oblongum Wall. ex DC.)和金沙槭(Acer paxii Franch. )相近,區別在於灰葉槭的葉系顯著的卵形而不是長圓卵形,全緣或淺波狀,而不分裂為三裂片,下面有很密的白粉,顯著的灰色,側脈和小葉脈均不發育,果序無毛,翅果紅色,翅張開近於直立。
產地生境
灰葉槭為中國貴州特有種,主要分布於安龍雨章、興義坡岡及興仁等地,生於海拔1000-1300米山谷地帶的闊葉林中。
分布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季較熱,冬季涼爽,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1-16.5℃,年降水量1240-1423.9毫米;土壤多為發育在石灰岩母質上的石灰土。灰葉槭喜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屬陽性樹種,稍耐乾旱,喜鈣質土,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中性土上生長發育良好。
主要價值
枝、葉對生,葉常綠,樹姿優美,紅色翅果狀如雙雙飛蝶,頗為奇特别致,宜在公園或庭院種植供觀賞,亦可作行道樹栽培。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易危(VU)。
列入中國《貴州省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三級保護植物。
- 種群現狀
灰葉槭灰的分布範圍狹窄,僅見於安龍、興仁和興義等地,且分布零星。隨著森林植被的破壞及生境條件的進一步惡化,有瀕於滅絕的危險。
- 保護建議
在中國貴州省安龍雨章和興義坡岡灰葉槭的分布區內建立自然保護點,有效地保護好包括灰葉槭在內的零星林片,使其生境不受破壞,以促進灰葉槭的自然更新。因具有觀賞價值,應積極進行人工繁殖試驗。由於種子壽命短,宜即采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