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眶雀鶥滇西亞種

灰眶雀鶥滇西亞種

灰眶雀鶥滇西亞種(學名:Alcippe morrisonia yunnanensis)。分布於緬甸以及中國大陸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點蒼山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Alcippe morrisonia yunna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鶲科
  • 亞科:畫眉亞科
  • :雀鶥屬
  • 灰眶雀鶥
  • 亞種:灰眶雀鶥滇西亞種
  • 中文名:灰眶雀鶥滇西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Harington,1913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頭、頸褐灰色,頭側和頸側深灰色頭頂兩側有不明顯的暗色側冠紋,灰白色眼圈在暗灰色的頭側甚為醒目。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橄欖褐色。頦、喉淺灰色,胸以下白色。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枕、後頸暗灰色或褐灰色,頭頂兩側具黑色側冠紋或側冠紋不明顯,頭側和頸側灰色或深灰色,眼先稍白,眼周有一灰白色或近白色眼圈。其餘上體橄欖褐色或橄欖灰褐色,有的上體沾棕紅色或幾全為棕紅色,腰和尾上覆羽茶黃褐色或橄欖褐色沾棕色,尾表面與尾上覆羽相似;兩翅覆羽和飛羽亦與背大致相同或沾棕色。頦、喉淺灰色或淡茶黃色沾灰,胸淡棕色,其餘下體橄欖褐色或棕橄欖褐色。 虹膜紅棕色或栗色,嘴角褐色或黑褐色,腳淡褐色或暗黃褐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地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森林和灌叢中,在原始林、次生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以及林緣灌叢、竹叢、稀樹草坡等各類森林中均有分布,在油茶林、竹林、果園等經濟林以及農田和居民點附近的小塊叢林和灌叢內都見有活動,是雀鶥屬鳥類在我國分布最廣的一種。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四川(涼山、木里、米易、南川)、雲南(貢山、瀘水、大理)
國外分布:緬甸(東北部)

生活習性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蟲,也吃植物果實、種子、苔蘚、植物葉、芽等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蟲各類主要有甲蟲、毛蟲、鞘翅目昆蟲、鱗翅目昆蟲、膜翅目昆蟲、雙翅目昆蟲、蜻蜓目昆蟲以及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榕果、漿果、草莓、花蕊、苔蘚、懸鉤子、果實、雜草種子、葉芽等,偶爾也吃少量穀粒等農作物。
習性: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常成5-7隻至10餘只的小群,有時亦見與其他小鳥混群,頻繁地在樹枝間跳躍或飛來飛去,有時也沿粗的樹枝或在地上奔跑捕食。常常發出‘唧、唧、唧、唧…’ 的單調叫聲。

繁殖方式

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灌叢近地面的枝杈上,巢距地高0.2-2m。巢呈深杯狀,主要由草葉、草莖和草根等材料構成,有時還有樹葉和苔蘚摻雜在一起。巢的大小為外徑8.3cm,內徑4.5cm,巢高6.3cm,深4.6cm。每窩產卵2-4枚,卵白色、密被有淡棕黃色斑點,卵為梨形,大小平均為19.6mm×15mm 。在台灣發現一巢築於離地約 2m 的樹上,巢呈碗狀,主要由樹葉、樹皮、草葉、苔蘚和芒草莖等材料構成,巢的大小為口徑 6cm,巢高 7cm,深 4cm,窩卵數3-4枚,卵乳白色、被紫紅色斑點,以鈍端較多,卵的大小為20mm×15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