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寄居蟹

灰白寄居蟹

灰白陸寄居蟹,又名:皺紋寄居蟹,是最常見的一種陸寄居蟹,在非洲、亞洲、東南亞等地均有發現。灰白寄居蟹是寄居蟹中顏色最為多變,同時體型較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白陸寄居蟹
  • 拉丁學名:Coenobita rugosus
  • 別稱:Wrinkled Land Hermit Crab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 :軟甲綱
  • :十足目
  • 亞目:腹胚亞目
  • :寄居蟹科
  • 亞科:陸寄居蟹亞科
  • :陸寄居蟹屬
  • 分布區域:印度、非洲東部、東南亞、日本、中國、中國台灣、玻里尼西亞
形態特徵,鑑別特徵,體色特徵,眼/眼柄,觸鬚,螯肢步足,腹部,種群介紹,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人工養殖,飼養,食物,海水需求,壽命,性別,人工繁殖,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頭胸甲長12-30毫米, 寬10-15毫米。頸溝前有斑點及顆粒。眼柄緊縮,不達第二觸角柄末節中部。眼鱗狹而尖銳。第二觸角柄達第一觸角柄第二節中部。第二觸角棘和柄的第二節聯接。步足外面有紋及斑點。螯足掌部外面有小胞粒。左鰲比右鰲大,掌部外面上部有一列斜突齒。兩掌部內面上部有一厚三角形長毛刷塊,左掌的在這塊下面是一縱脊。第二步足和左鰲足等長,第三步足略超出。它們的上下緣有毛。左第三步足掌節和指節外面扁平,有斑點,和上面分界處呈雞冠狀。第2-3左步足指節下凹面有一很細縱脊。雌雄第五對步足的基節腹面都突出, 雄性比雌性較突起,而雄性的右面比左面更突起。

體色特徵

皺紋(灰白)寄居蟹為體色最多變的品種,體色由深至淺,從灰褐、灰綠、橘紅、淺白、粉紫、黃棕色、黑褐色,甚至紅褐色和白色等等。較難判斷。
它們的全身都散布淺色的顆粒狀突起,在第二組觸角後方——胸甲兩側——有倆條黑色的條紋,體色較深的個體很難看到。
灰白寄居蟹
背甲通常有一深色的不規則標記,有些像圓圈,體色較深的個體依然難看到。
灰白寄居蟹

眼/眼柄

皺紋(灰白)寄居蟹的眼呈扁平四方形,眼柄呈白色或棕黃色。在上陸後1~2年以後,眼柄底部會出現黑褐色斑紋。
灰白寄居蟹

觸鬚

第二組觸鬚的根部為淺黃色或淺燈色,鱗片不可動,與第二組觸鬚柄部第二節互相隔合。
灰白寄居蟹

螯肢步足

左螯略大於右螯。左螯甲面及兩螯腕節背面有一縱列黑色的長線,長節末端另外具有一環青黑色的環帶。左螫下方內緣有一排7顆齒狀的斜向突起,倆螯內側皆有剛毛。
灰白寄居蟹
左螯下方甲殼類似四角形。
灰白寄居蟹
左第三步足前兩節的扁平,顏色比第三節較淺色;第二、三步足背面有顏色較深的大型斑紋。跟據日本‘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的朝倉彰研究生與日本琉球大學的仲宗根幸男教授的論文,皺紋(灰白)寄居蟹的左邊第三步足前節上部與外側呈直角。
灰白寄居蟹

腹部

腹部略短而肥大。
灰白寄居蟹

種群介紹

分布範圍

印度 ~ 太平洋地區,非洲東部、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奄美大島以南、小笠原諸島-兄島、平島)、中國大陸(海南島、南海西沙群島、舟山六橫島)、台灣(南部高雄縣、屏東縣、北部宜蘭縣大溪、東部蘭嶼離島)、琉球群島、玻里尼西亞。

棲息環境

居住在高潮線以上陸地, 常棲息在厚重的螺殼中, 多群集在乾沙灘及叢林開放處, 白天躲在隱蔽處, 傍晚到潮上帶和潮間上區、常五六隻迭成一起, 能群集於海浪漂來的垃圾下取食, 或爬至島上住房中覓食。

種群現狀

總體來說數量眾多、無滅絕危險。但是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大肆遭到人為捕捉,滅絕風險正在增加。

保護級別

在日本被列為天然紀念物。

人工養殖

飼養

需要較厚的墊材,寬闊的空間,充足、陰暗的躲避。

食物

雜食,各種水果、樹葉樹皮、麵包、蛋肉,海鮮。

海水需求

對於海水需求不大,淡水即可維持日常要求。不過出於健康考慮還是需要提供海水或者汽水來保證血液中的滲透壓。

壽命

在螺殼充足的情況下,幼蟹從受精卵成長到一角硬幣大小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其後每3~4年體型增大一倍。
該種屬於小型品種。
野生環境下壽命大約在20年以上。
人工環境,在飼養環境能夠滿足正常生理需求的情況下可以存活較長時間,飼養陸寄居蟹較早的港台地區已有數隻飼齡超過10年的個體。

性別

從外表很難分出陸寄居蟹的性別,除非是抱卵的雌性而且卵團露出於殼口外,所以一定要把它從螺殼中取出才能分別性別。雌雄陸寄居蟹最大的分別是雄性生殖器長於第五對胸足的腰節;而雌性生殖孔開口則在第三對胸足,並且在腹部長了三對細小的抱卵腹肢(False Leg),用來抱卵直至把它們放出海里。
雄性生殖器
灰白寄居蟹
雌性生殖器
灰白寄居蟹

人工繁殖

雖然陸寄居蟹已經是高度陸化的品種,但是繁殖依舊需要海洋環境。
台灣的資深陸寄居蟹飼養者C聖已經成功繁殖出灰白陸寄居蟹。
日本也有飼養者成功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