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枝紫菀是菊科的一類植物。叢生亞灌木,高40-100厘米。莖多分枝,帚狀,徑達1厘米,樹皮灰褐色,撕裂,當年枝直立,長15-40厘米,纖細,被密短糙毛或柔毛,有腺,有密集的葉。產於甘肅南部(漳縣、岷縣、夏河)、青海東部(湟源)、四川西部(松潘、甘孜、雅龍江等)及西藏東部(昌都、柯羅洞、昌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枝紫菀
- 學名:Aster poliothamnus Diel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屬:紫菀屬 Aster
- 組:紫菀組 Sect. Aster
- 種:灰枝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甘肅、四川、青海、西藏
- 系:密毛系 Ser. Vestiti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為菊科植物灰枝紫菀的全草。
植株:叢生亞灌木,高40-100厘米。
莖:多分枝,帚狀,徑達1厘米,樹皮灰褐色,撕裂,當年枝直立,長15-40厘米,纖細,被密短糙毛或柔毛,有腺,有密集的葉。
葉:下部葉枯落;中部葉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長1-2稀3厘米,寬0.2-0.5稀0.8厘米,全緣,基部稍狹或急狹,頂端鈍或尖,邊緣平或稍反卷;上部葉小,橢圓形;全部葉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柔毛,兩面有腺點,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不顯明。
花:頭狀花序在枝端密集成傘房狀或單生;花序梗細,長1-2.5厘米,有疏生的苞葉。總苞寬鐘狀,長5-7毫米,徑5-7毫米;總苞片4-5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卵圓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質,頂端尖,外面或僅沿中脈被密柔毛和腺點;內層長達7毫米,寬0.7毫米,近革質,上部草質且帶紅紫色,有緣毛。舌狀花10-20個,淡紫色,管部長2毫米,舌片長圓形,長7-10毫米,寬1.2-2毫米,有4脈;管狀花黃色,長5-6毫米,管部長1.6-2毫米,裂片長0.7毫米。冠毛污白色,長約5毫米,有近等長的微糙毛或另有少數外層短毛。
果:瘦果長圓形,長2-2.5毫米,常一面有肋,被白色密絹毛。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溪岸。海拔1800-3360米。花盛期採收,除去雜質,晾乾。
分布範圍
產於甘肅南部(漳縣、岷縣、夏河)、青海東部(湟源)、四川西部(松潘、甘孜、雅龍江等)及西藏東部(昌都、柯羅洞、昌多等)。
本種提示
此種似與密毛紫菀 (A. vestitus Franch.) 比較接近。總苞的構造和密生的毛茸及腺點在此兩種大致相同,但此種的木質的莖及密集而小的葉顯然與後者有別。A. ramsbottomii Hand. -Mazz. 是一個葉較小而頭狀花序通常單生的變型。另有一植株低矮的變型 (f. procumbens Ling),分枝鋪散或斜升,長僅10厘米,節間長2-5毫米,葉小,長0.4-0.5厘米,寬0.1-0.15厘米,單生於枝端,總苞片稍鈍,有腺,近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