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岩紫地榆

灰岩紫地榆

灰岩紫地榆(學名:Geranium franchetii)是牻牛兒苗科老鸛草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湖北、貴州、四川、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3,000米的地區,見於山地林下、灌叢和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岩紫地榆
  • 拉丁學名:Geranium franchetii R. Knuth var. franc
  • 別稱:光托紫地榆(雲南植物志)、圓齒老鸛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牻牛兒苗目
  • :牻牛兒苗科
  • 老鸛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斜生,粗壯,直徑約2厘米,圍以殘存基生托葉,具長的纖維狀細根。莖直立、單一,具稜角或溝槽,下部近無毛,上部被倒生短柔毛,從基部或上部假二叉狀分枝。基生葉早枯,莖生葉對生;托葉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6-10毫米,寬3-5毫米,先端長漸尖,無毛;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為葉片的2-3倍,被倒向疏短柔毛或下部幾無毛,近葉片處被毛較密;葉片五角形或五角狀腎圓形,基部深心形,長4-5厘米,寬5-9厘米,掌狀5深裂達葉片的2/3處,裂片寬菱形或倒卵狀菱形,下部楔形、全緣,上部圓齒狀羽狀淺裂,小裂片先端急尖、鈍圓或截平狀,具短尖頭,表面被疏伏毛,背面一般僅被疏短柔毛;總花梗腋生和頂生,長於葉,被倒向短柔毛,具2花;花梗與總花梗相似,長約為花的2倍;苞片狹披針形,長7-10毫米,先端長漸尖,無毛;萼片卵狀矩圓形,長7-8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外面沿脈被糙柔毛;花瓣紫紅色,長為萼片的1.5倍,倒長卵形,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具短柄,被緣毛;雄蕊與萼片近等長,花絲下部擴展和被長柔毛,花葯棕褐色;子房稍長於雄蕊,密被白色長柔毛。蒴果長約2厘米,被柔毛。種子腎圓形,黃褐色,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具網紋。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灰岩紫地榆
灰岩紫地榆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3000米的山地林下、灌叢和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東北、四川東南、貴州北部和湖北西部。模式標本產於華中西部。

變種

腺灰岩紫地榆(四川植物志)
Geranium franchetii var. glandulosum Z. M. Tan, in Bull. Bot. Res. 6 (2): 53. 1986; 四川植物志9: 49. 1989.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莖、總花梗和花梗被有開展的長腺毛,葉片背面亦混生有疏腺毛。
分布於四川彭水。生於海拔1 300米左右的山坡。模式標本產於四川彭水。

參考文獻

中國植物志>>第43(1)卷>>牻牛兒苗科 Geraniaceae>>老鸛草屬 Geraniu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