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學名Pericrocotus solaris griseigularis),灰喉山椒鳥亞種,分布於寮國越南、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
  • 拉丁學名:Pericrocotus solaris griseigular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山椒鳥科
  • :山椒鳥屬
  • :灰喉山椒鳥種
  • 亞種: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Gould,1862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與指名亞種類似,雄鳥上體從前額、頭頂至上背、肩黑色或煙黑色具藍色光澤,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鮮紅或赤紅色。尾黑色,中央尾羽僅外翈端緣赤紅或橙紅色,有的中央尾羽全為黑色,次一對尾羽大都黑色,僅先端和外翈大部分為橙紅色,其餘尾羽由內向兩側紅色範圍逐漸擴大,黑色範圍逐漸縮小,僅局限於羽基,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幾全為橙紅色。兩翅黑褐色,翅上大覆羽具赤紅色羽端,除第一至第三枚初級飛羽外,其餘飛羽近基部赤紅色,內翈亦為赤紅色、但稍淡,這些赤紅色與大覆羽的赤紅色共同形成赤紅色翼斑。眼先黑色,頰、耳羽、頭側以及頸側灰色或暗灰色。喉灰色、灰白色或沾黃色,其餘下體鮮紅色,尾下覆羽橙紅色。
雌鳥自額至背深灰色,下背橄欖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欖黃色,兩翅和尾與雄鳥同色,但紅色被黃色取代。眼先灰黑色,頰、耳羽、頭側和頸側灰色或淺灰色,頦、喉淺灰色或灰白色,胸、腹和兩脅鮮黃色,翼緣和翼下覆羽深黃色。 虹膜褐色,嘴、腳黑色。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體重♂12-20g,♀13-219;體長♂165-190mm,♀161-195mm;嘴峰♂10-12mm,♀10-12.5mm;翅♂68-87mm,♀79-87mm;尾♂91-106.5mm,♀88-104.5mm;跗蹠♂13-16.5mm,♀14-16mm。

棲息環境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一般見於海拔1200--2000米的山區森林。冬季形成較大群。棲於高至海拔1500米的落葉林及常綠林。

生活習性

習性:常成小群活動,有時亦與赤紅山椒鳥混雜在一起。
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性活潑,飛行姿勢優美,常邊飛邊叫,叫聲尖細,其音似‘咻咻-咻’或‘咻-咻’,聲音單調,第一音節緩慢而長,隨之為急促的短音或雙音。喜歡在疏林和林緣地帶的喬木上活動,覓食也多在樹上,很少到地上活動。冬季也常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林、小塊叢林甚至茶園間活動。
食性:以昆蟲為食,僅偶爾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所吃昆蟲主要為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灰喉山椒鳥華南亞種通常在5-6月間由低山上到海拔 2000-3000m 的高山森林中繁殖,巢呈淺杯狀,較為精巧細緻,主要以苔蘚、枯草莖、草葉、松針、纖維等柔軟物質構成,巢外壁還裝飾有苔蘚、地衣,從而使巢的色彩和樹上苔蘚一致,起到偽裝作用。通常營巢於常綠闊葉林、櫟林。巢多置於樹側枝上或枝權間。每窩產卵3-4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天藍色或淡綠色,被有褐色、紫色、淡棕紅色、褐灰色或紫灰色斑點或斑紋,尤以鈍端較為密集,常形成環帶狀。
卵的大小:卵的大小據3枚卵的測量為 19.2mm×14.2mm、19.5mm×16mm 和20mm×16mm。

分布範圍

分布於寮國、越南、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