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劇社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活躍在冀中平原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個文藝團體。它於1932年2月,由呂正操將軍奉命組建的人民自衛軍,為了加強政治宣傳工作建立起來的。下分演劇、美術宣傳等3箇中隊。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話劇、京劇、歌劇、歌曲、舞蹈、曲藝等,劇社經常跟隨部隊進行演出活動,並及時創作、演出一些反映部隊生活和根據地農村生活的話劇。一開始就自覺地把創作和演出活動同抗戰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文藝為武器,宣傳抗日,教育民眾,打擊敵人,為抗戰做出了很多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線劇社
- 性質:中國綜合性文藝團體
- 前身:河北人民自衛軍宣傳隊
- 成立於:1937年11月
簡介,成就,歷史貢獻,
簡介
火線劇社是一個中國綜合性文藝團體。前身為河北人民自衛軍宣傳隊及少年先鋒隊,成立於1937年11月。1938年初改稱火線劇團,王林任團長,曾演出話劇《活路》、《自取》、《警號》、《家賊難防》。同年10月,該團與冀中軍區宣傳大隊正式合編為火線劇社,屬冀中軍區領導,陳喬、王炎、崔嵬、傅鐸等先後任社長,主要成員有蘇路、路玲、田風、、趙辛培、王濤、侯金鏡、凌子風、張子舫、海默、遠千里等。1940年3~9月,劇社到華北聯合大學文藝部集體進修。1949年,冀中軍區整編,原火線劇社建製取消。
成就
火線劇社是冀中抗日根據地最大的文藝團體,下分演劇、美術宣傳等3箇中隊。他們以“抗日高於一切,一切服從抗日”為宗旨,積極配合部隊的政治任務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其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話劇、京劇、歌劇、活報劇、歌曲、舞蹈、曲藝等。劇社經常隨部隊活動,並及時創作、演出一些反映部隊生活和根據地農村生活的話劇,以鼓舞部隊士氣,提高農民的階級覺悟,增強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如1941年10月,為悼念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的母親,劇社創作了大型話劇《馬母》(陳喬創作),在追悼大會上演出;胡丹沸等創作了《把眼光放遠一點》,多次在部隊和農村演出,產生了很大影響,曾獲得1943年晉察冀魯迅文藝獎金的季度獎。此外,劇社曾多次去冀中地區的任丘、大成、易縣、白洋淀等地巡迴演出,上演了話劇《太平花》及《仇》(陳喬創作)、《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傅鐸創作)和歌劇《王秀鸞》(傅鐸創作)等。這些劇作,主題思想明確,生活氣息濃郁,語言生動,深受人民民眾的歡迎。
歷史貢獻
火線劇社成立於抗戰初期,它從一開始就自覺地把創作和演出活動同抗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文藝為武器,宣傳抗日,教育民眾,打擊敵人,為抗戰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