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榜單
民國時
三大火爐
是指民國時期的中國南方重慶、武漢、南京,是長江沿線較具知名度的城市,夏季氣溫比較炎熱,被傳稱為“三大火爐”。
四大火爐
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重慶、武漢、南京、長沙四大夏季氣候炎熱,高溫酷暑天氣持續時間較長的城市被傳稱為“四大火爐”。
建國後
七大火爐
“南方長江緯度區域的福州、重慶、長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七大夏季氣候炎熱,人口密集的省會城市被傳稱為“七大火爐” 。 火爐城市的說法都源於民間,並沒有氣溫統計學上的依據。除雲貴高原地區外,中國南方長江緯度區域許多南方城市的高溫現象突出,潮濕炎熱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此外,華北地區的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西安等黃河緯度區域的北方城市也呈現歷史上罕見的高溫態勢。這些極端氣象的頻繁出現和高溫地區擴大的現象,引起人們對於環境的關注,對於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的反思。
九大火爐
九大火爐一般指長江流域的九座城市。溫度從高往低分別是福州、重慶、長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武漢、合肥。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夏季高溫悶熱,無風,這些原因是由於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所造成的。九座城市七月份和八月份的平均溫都可以達到27℃甚至更高。身在這裡,會感到非常炎熱難耐。原著名火爐武漢市1951—2012年的氣候資料發現:過去的56年間,武漢6—8月的平均最高氣溫下降了0.2攝氏度。另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前,武漢平均10年出現1次“涼夏”;80—90年代,平均2—3年出現1次“涼夏”,武漢極端高溫天氣明顯減少。
北方火爐
隨著地球變暖,北方地區高溫天氣逐漸顯現,而且並不亞於南方城市。北方高溫不同於南方高溫在於北方高溫出現在每年的六月份和七月份,而南方地區是七月份和八月份。北方地區主要有兩塊區域容易出現高溫。第一塊區域就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以及南疆地區。吐魯番地區素有“火州”之稱。這么說一點也不過分,火焰山就在該地區。而且吐魯番也一直保持著中國最高溫度的紀錄。第二塊區域就是華北平原以及黃淮地區。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鄭州、西安等六座城市,雖然這六座城市地處於北方,但是高溫實力卻令南方眾城市瞠目結舌。他們的歷史最高溫度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40℃,其中鄭州曾在1966年7月達到43.0℃,在南方也只有重慶的歷史上最高溫43.0℃可與之匹敵,所以北方的高溫天氣也逐漸引發關注。
城市極端高溫
城市 | 極端高溫 | 出現日期 |
| 41.9℃
| 1999.7.24 |
| 40.5℃ | 2000.7.1&2014.5.29 |
| 42.9℃ | 2002.7.15 |
| 39.4℃ | 1955.7.24&2010.7.30 |
| 38.9℃ | 2010.7.30 |
| 38.3℃ | 1952.7.18 |
| 36.6℃ | 2015.7.14 |
| 38.0℃ | 1951.7.9 |
| 39.2℃ | 2001.6.4 |
| 39.9℃ | 2013.8.6&8.8 |
| 40.7℃ | 1959.8.22 |
| 41.6℃ | 2013.8.9 |
| 42.1℃ | 2013.8.8 |
| 41.1℃ | 2017.7.27 |
| 41.7℃ | 2003.7.26 |
| 39.2℃ | 2007.7.20 |
| 40.6℃ | 1961.7.23 |
| 42.5℃ | 1955.7.24 |
| 38.9℃ | 2002.7.15 |
| 43.0℃ | 1966.7.19 |
| 39.7℃ | 2017.7.27 |
| 40.6℃ | 1953.8.13&2003.8.2 |
| 39.1℃ | 2004.7.1 |
| 38.7℃ | 1980.7.10 |
| 40.4℃ | 1958.5.9 |
| 39.6℃ | 2001.4.21 |
| 43.0℃ | 2006.8.15 |
| 37.3℃ | 1953.8.18&2002.7.15、16 |
| 37.5℃ | 1952.7.5 |
| 32.8℃ | 2014.5.25 |
| 30.4℃ | 2009.7.24 |
| 41.8℃ | 1998.6.21&2017.7.24 |
| 39.8℃ | 2000.7.24 |
| 36.5℃ | 2000.7.24 |
| 39.3℃ | 1953.7.8 |
| 42.1℃ | 1973.8.1 |
| 36.3℃ | 2015.8.8 |
| 38.9℃ | 1930.7.2&7.6 |
| 39.3℃ | 2013.8.8 |
官方說法
2017年,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榜單,通過綜合分析中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氣象資料,首次向公眾權威公布中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綜合分析的結果是,
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
重慶、
福州、
杭州、
南昌、
長沙、
武漢、
西安、
南京、
合肥、
南寧。其中,排在前列的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
據了解,這是氣象部門通過綜合分析中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最近31年的氣象資料,首次向公眾權威公布中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對此,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張存傑研究員認為,“火爐”這個說法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但一直以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
據了解,此次對“炎熱城市”的分析研究中,考慮的因素包括炎熱指數(一種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綜合影響的指數)、高溫日數、連續高溫日數、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多種要素。
從近31年來中國平均高溫日數分布來看,高溫日數最多的主要有兩個區域,一是新疆東部吐魯番盆地附近,另一個就是包括杭州、南昌、長沙、福州等城市在內的江南華南一帶。
根據這份研究結果,公眾以往熟知的武漢、南京等傳統上的“火爐”城市雖然還在名單里,但是排名已經退出“四強”。張存傑介紹,這和中國氣候的年代際變化有關。“氣象研究表明,中國南北方氣候變化有20至30年左右的振盪周期。從整個30年的時間尺度來看,長江流域城市的溫度增長速度沒有其他城市快,特別是慢於中國北方許多城市。”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夏季炎熱程度總體呈增強趨勢,“火爐”名單也越來越長。氣象資料顯示,中國自1951年到2010年,全國平均溫度上升了1.38度,每10年增加0.23度,和全球變暖情況基本一致,極端高溫事件和高溫日數範圍擴大、頻次增加。
其中,排在前列的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
氣候影響
從地球演化史長期來看,地球、地區氣候的變化、演變是大自然自身決定的,比如歷史上的氣候變冷,冰河期等等氣候變化變遷的現象,都在人類的研究探索之中。
自十九世紀歐洲
工業革命以來,對自然資源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的大量需求成為推動所謂國民經濟發展的決定條件。人類對地球上探明儲量的自然資源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各種礦物礦石的快速需求,使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採掘力度日益加大,陸地上的大量礦藏日益枯竭,人類的採掘活動不得不擴展到海洋、大陸架、深海等。科學研究和探索證明,人類燃燒大量化石能源的結果,使得地球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積聚愈發嚴重,人口密集的城市熱島效應即為一例。美國大學和研究所科學計算證實,如果人類對化石能源的燃燒不加控制,溫室效應的結果,將導致二十一世紀內地球氣溫上升約二攝氏度,全球南極北極的冰蓋將全部融化,全球眾多的海岸線地區、海岸沿線城市將面臨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