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殃簕及其近緣植物抗HIV活性二萜的藥物資源研究

火殃簕及其近緣植物抗HIV活性二萜的藥物資源研究

《火殃簕及其近緣植物抗HIV活性二萜的藥物資源研究》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李蓉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殃簕及其近緣植物抗HIV活性二萜的藥物資源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蓉濤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耐藥性和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療愛滋病臨床用藥最為嚴重的問題。從傳統中藥、植物和真菌資源中尋找新的抗HIV藥物或先導化合物,是國內外新藥研製中非常活躍的領域。申請者發現大戟屬植物火殃簕和金剛纂3個極性部位具有顯著的抗HIV活性,活性導向分離獲得活性部位和4個活性程度不等的阿替生烷型二萜。本項目將: (1) 選擇3種大戟屬植物(火殃簕、金剛篆和霸王鞭)進行系統的化學成分研究,評價分離得到化合物的抗HIV活性;(2) 分析活性化合物在3種植物中的含量和分布特點,從大戟屬近緣植物中深入挖掘含有抗愛滋病毒活性的二萜藥物新資源;(3) 對前期工作中發現的量大的活性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研究。(4) 在活性化合物分離和結構修飾的研究基礎上,探討阿替生烷型二萜抗HIV的構效關係,並對高活性化合物的抗HIV作用機理進行研究,為火殃簕及其近緣植物的開發利用與抗HIV活性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耐藥性和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療愛滋病臨床用藥最為嚴重的問題,需要不斷地創製出新的高效、低毒、價廉的抗HIV藥物和尋找抗HIV作用的新靶標。從傳統中藥、植物和真菌資源中尋找新的抗HIV藥物或先導化合物的研究,是國內外新藥研製中非常活躍的領域。本項目對火殃勒及其四種近緣植物,即金剛纂、霸王鞭、千金子和甘遂,進行了系統的化學成分研究,重點關注其中的二萜類成分和抗HIV活性。此外,還對分離得到的單體化合物進行了逆轉腫瘤多藥耐藥、選擇性抑制膠質瘤幹細胞、抗腫瘤、NO生成抑制和抗流感病毒活性的篩選和評價。目前,已完成對上述5種大戟屬有毒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從中共分離鑑定了246個化合物,包括178個二萜類化合物和67個新化合物。發現了18個具有顯著抗HIV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從金剛纂中得到的二萜化合物64和從甘遂中得到的二萜化合物188的活性最為顯著,IC50值分別為0.0028和0.0035μg/ml。可通過啟動PKC依賴的NF-κB來刺激病患體內的兩個主要的HIV隱匿區,將HIV“趕出”儲存庫。對64和188進行結構修飾得到18個衍生物,其中254和255活性最強,可激活潛伏期的HIV病毒從而達到抗病毒作用,可作為抗HIV的活性先導化合物進行深入研究。從大戟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的千金子烷型和假白欖烷型二萜可顯著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活性最為顯著的是從千金子中得到的化合物167,在20μM濃度下的逆轉倍數為448.39,為P-糖蛋白上與阿黴素競爭性結合的底物;還發現了系列二萜具有NO生成抑制作用,具有潛在的抗炎活性;發現二萜化合物34和214具有顯著的抗流感病毒活性。此外,還對甘遂半夏湯的抗肝癌及抑制癌性腹水的活性進行了體內和體外評價,對其抗肝癌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初步研究,並基於ATP1A1靶點探討了甘遂化學物質基礎的抗腫瘤作用機制。本項目為火殃勒及其近緣植物的開發利用,以及抗HIV和抗腫瘤活性先導化合物的發現提供了藥效物質基礎和理論依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