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關於其內部、表面和大氣的引論》是2010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美)Nadine G.Barlow,譯者是吳季、趙華。
基本介紹
- 書名:火星——關於其內部、表面和大氣的引論
- 作者:(美)Nadine G.Barlow
- 譯者:吳季,趙華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
- 頁數:212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B5
- 裝幀:精裝
- ISBN:9787030271051
- 語種:中文
- 千字數:27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比較全面的介紹了火星的運行軌墊烏蘭屑道、形成和演化、內部結構、表面地形地貌、地質、大氣、火星的衛星、有關水和是否存在生命方面的知識,以及在這些方面仍然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本書所採用的探測數據和研究成果直至2006年底,反映了人類對火星的最新認識。
本書是第一本以中文出版的火星專著,可作為高等學校空間科學和行星科學專業的高年級蒸詢拳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火星研究和探測器研製的科技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火星引論
1.1 歷史上的觀請棄測
1.1.1 使用天文望遠鏡之前對火星的觀測
1.1.2 使用天文望遠鏡的地面和空間觀估戒紙測
1.2 飛行器探測計畫
1.2.1 美國的火星探測計畫
1.2.2 蘇聯/俄羅斯的火星探測計畫
1.2.3 歐洲空間局的火星探測計畫
1.2.4 日本的火星探測計畫
1.3 火星的軌道特性
1.3.1 軌道參數
1.3.2 與太陽和地球軌道相關的火星軌道特性
1.4 火星的物理特性
1.4.1 自轉
1.4.2 體積
1.4.3 質量和密度
1.5 火星的衛星
1.5.1 火衛一福布斯
1.5.2 火衛二戴莫斯
1.5.3 火衛一和火衛二的來源
1.5.4 是否存在其他衛星
1.5.5 火星軌道上的特洛伊小行星
第二章 火星的形成及早期行星演化
2.1 火星的形成
2.1.1 生長期
2.1.2 嚴重撞擊期
2.2 差異化和核心的形成
2.2.1 行星的加甩旋厚熱
2.2.2 地質年代學
2.2.3 火星的隕石
2.2.4 行星差異與火星核心的形成
2.3 火星的總體構成
2.4 火星的熱演化
2.4.1 同位素和地質學限制條厚精想件對火星熱模型的約束
2.4.2 火奔定墓星的熱模型
第三章 火星物理測量及內部結構推測
3.1 火星形狀及測繪學數據
3.1.1 火星的形狀
3.1.2 坐標系系統
3.2 引力及地形學
3.2.1 引力場分析
3.2.2 引力異常、地殼均衡性及殼層厚度
3.2.3 火星的地形學
3.3 火星的地震數據
3.4 熱流
3.4.1 熱傳導
3.4.2 熱對流
3.4.3 火星的熱流通量
3.5 磁學
3.5.1 活躍的發電機機制
3.5.2 剩餘磁化
3.6 火星的內部結構
第四章 表面特徵
4.1 反照率和表面顏色
4.1.1 反照率
4.1.2 顏色
4.2 表面粗糙度和結構
4.3 火星殼組成
4.3.1 組分分析方法
4.3.2 火星殼組分的遙感觀測
4.3.3 火星隕石解析的火星殼組分
4.3.4 現場分析的火星殼組分
4.3.5 火星殼組分總結
4.4 表面物質的物理特徵
4.4.1 風化物
4.4.2 熱慣性和岩石豐度
4.4.3 塵埃
第五章 地質
5.1 地質研究的背景知識與技術方法簡介
5.1.1 岩石和礦物
5.1.2 地層學技術
5.1.3 撞擊坑統汁分析
5.2 火星地質年代
5.3 地質作用過程
5.3.1 撞擊成坑作用
5.3.2 火山作用
5.3.3 構造作用
5.3.4 物質滑動作用
5.3.5 風蝕作用
5.3.6 流體作用
5.3.7 極地冰川作用
5.4 火星地質演化
第六章 大氣狀態和演化
6.1 今天火星大氣的特徵
6.2 大氣物理
6.2.1 氣壓方程和大氣標高
6.2.2 傳導
6.2.3 對流
6.2.4 輻射
6.3 火星大氣現狀
6.3.1 大氣結構
6.3.2 雲和塵暴
6.3.3 風
6.3.4 大氣環流
6.3.5 火星氣候現狀
6.4 火星大氣的演化
第七章 火星上水的歷史
7.1 火星上水的來源
7.2 水與其他揮發物
7.3 早期火星上的水
7.4 諾亞紀後的水
7.4.1 火星的海洋
7.4.2 自旋軸傾斜度的變化周期和氣候變遷
7.5 當前水的穩定性和分布
7.5.1 地下水分布的模式
7.5.2 地下水的直接探測
第八章 尋找生命
8.1 與生物有關的火星條件
8.2 海盜號的生物實驗
8.3 火星隕石ALH84001
8.4 大氣里的甲烷
8.5 未來的任務
8.6 行星保護問題
第九章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早期探測計畫
PREFACE TO CHINESE EDITION OF MAR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INTERIOR, SURFACE, AND ATMOSPHERE
4.1.2 顏色
4.2 表面粗糙度和結構
4.3 火星殼組成
4.3.1 組分分析方法
4.3.2 火星殼組分的遙感觀測
4.3.3 火星隕石解析的火星殼組分
4.3.4 現場分析的火星殼組分
4.3.5 火星殼組分總結
4.4 表面物質的物理特徵
4.4.1 風化物
4.4.2 熱慣性和岩石豐度
4.4.3 塵埃
第五章 地質
5.1 地質研究的背景知識與技術方法簡介
5.1.1 岩石和礦物
5.1.2 地層學技術
5.1.3 撞擊坑統汁分析
5.2 火星地質年代
5.3 地質作用過程
5.3.1 撞擊成坑作用
5.3.2 火山作用
5.3.3 構造作用
5.3.4 物質滑動作用
5.3.5 風蝕作用
5.3.6 流體作用
5.3.7 極地冰川作用
5.4 火星地質演化
第六章 大氣狀態和演化
6.1 今天火星大氣的特徵
6.2 大氣物理
6.2.1 氣壓方程和大氣標高
6.2.2 傳導
6.2.3 對流
6.2.4 輻射
6.3 火星大氣現狀
6.3.1 大氣結構
6.3.2 雲和塵暴
6.3.3 風
6.3.4 大氣環流
6.3.5 火星氣候現狀
6.4 火星大氣的演化
第七章 火星上水的歷史
7.1 火星上水的來源
7.2 水與其他揮發物
7.3 早期火星上的水
7.4 諾亞紀後的水
7.4.1 火星的海洋
7.4.2 自旋軸傾斜度的變化周期和氣候變遷
7.5 當前水的穩定性和分布
7.5.1 地下水分布的模式
7.5.2 地下水的直接探測
第八章 尋找生命
8.1 與生物有關的火星條件
8.2 海盜號的生物實驗
8.3 火星隕石ALH84001
8.4 大氣里的甲烷
8.5 未來的任務
8.6 行星保護問題
第九章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早期探測計畫
PREFACE TO CHINESE EDITION OF MAR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INTERIOR, SURFACE, AND ATMO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