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豆丹

灌雲豆丹

灌雲豆丹,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灌雲縣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伴有局部山區小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1℃,年際變化最大差值21℃,無霜期206天,常年有效積溫4401℃,適宜養殖豆丹。灌雲豆丹系豆天蛾5齡幼蟲,蟲體圓筒形,與蠶幼蟲相似,體長約6厘米,蟲體呈嫩綠色,體表有密生小顆粒。食用部分為擠出組織部分,狀態成3節,顏色白中帶綠;熟制後,組織緊實,呈淡黃色,具有豆香味,口感細嫩,鮮味綿長。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灌雲豆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灌雲豆丹
  • 產地名稱: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
  • 品質特點:組織緊實,呈淡黃色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灌雲豆丹系豆天蛾5齡幼蟲,蟲體圓筒形,與蠶幼蟲相似,體長約6厘米,蟲體呈嫩綠色,體表有密生小顆粒。頭部外包近三角形骨質頭殼,顏色較深。從腹部第一節起,身體兩側有7對黃白色斜紋,腹部有胸足3對,腹足4對,尾足1對。尾背部有尾角,基部呈綠色,端部淡黃或者綠色,向下彎曲。食用部分為擠出組織部分,狀態成3節,顏色白中帶綠;熟制後,組織緊實,呈淡黃色,具有豆香味,口感細嫩,鮮味綿長。蛋白質含量>10%,脂肪含量<5%。
灌雲豆丹灌雲豆丹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灌雲縣瀕臨黃海,自西向東傾斜,地勢以平原為主,其次是丘陵山地。土壤為近代河流衝擊和海相沉積母質發育而成土地深厚、地質粘重。大部分土壤含有機質,含氮偏低,缺磷、富鉀。
灌雲豆丹灌雲豆丹

水文情況

河流年徑流量239.78毫米/4.44億立方米,淡水總面積104.82平方公里。縣內有省級排洪河道新沂河,由灌河口入海。市級排澇河道有古泊善後河,從埒子入海。主要乾支河有:東門河、五圖河、五灌河、牛墩河、界圩河、車軸河、大新河、叮噹河。

氣候情況

灌雲縣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伴有局部山區小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1℃,年際變化最大差值21℃,無霜期206天,常年有效積溫4401℃。平均年降水量959.40毫米,年蒸發量1498.7毫米,降水集中分布在6-8月份,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0%左右。全年日照平均2456.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冬季盛行來自高緯度大陸內部偏北風,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來自低緯度太平洋的偏南北,氣候炎熱多雨,形成了寒暑變化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
灌雲豆丹灌雲豆丹

歷史淵源

灌雲的豆丹養殖,得益於當地的大豆種植傳統。20世紀七八十年代,灌雲是有名的大豆之鄉,高峰時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與種植大豆傳統相關的是,灌雲人還有著吃豆丹的傳統。
2018年7月21日,中國·灌雲豆丹美食文化節開幕。
灌雲豆丹灌雲豆丹

生產情況

2016年,灌雲縣消費豆丹超過5000噸。
2017年,灌雲縣豆丹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總面積613公頃,產量0.092萬噸,銷售額1840萬元。
2018年,灌雲縣人工養殖面積已經達到16000畝。
灌雲豆丹灌雲豆丹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灌雲豆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灌雲豆丹灌雲豆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灌雲豆丹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灌雲縣所轄伊山鎮、楊集鎮、四隊鎮、圩豐鎮、龍苴鎮、下車鎮、同興鎮、小伊鄉、圖河鄉、侍莊鄉東王集鄉、南崗鄉總計12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9°02′50″-119°52′09″,北緯34°11′45″-34°38′5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1制卵準備
1.1.1制種房間
選擇具有保濕通風效果較好、無鼠害的房間作為保卵室,打掃乾淨、石灰漿刷牆消毒。保卵室面積根據養殖面積和保溫架層數確定。另外需要交配室、產卵室、孵化室、消毒室、晾乾室各一間。如果保卵室有空餘面積,可以兼作交配室,甚至可以兼作產卵室和孵化室。如果面積有限,則需要分開。如果產卵孵化分開,則需要房間面積15-20平方米,內有供產卵和孵化的架子。
1.1.2搭架
保卵室內搭保卵架。保卵架用角鋼焊成,長3米,寬1米,共4-6層(四層以上時,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梯子或活動貨梯),底層距地面高10-15厘米,以上每層高40厘米,底層距地面10厘米,各層間距40厘米,各層鋪有底板,四周有檔板,擋板高20厘米。
1.1.3基質配製及上架
將沙土、稻殼灰(或木屑)分別過篩後均勻混合成保卵基質,噴霧加水至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最適。用84消毒液40倍液和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霧消毒,塑膠膜覆蓋陽光下暴曬15天后,揭開塑膠膜,散盡藥物後即可使用。第一年養殖如時間倉促,也可不消毒。在保卵架的木工板上鋪一層薄膜後,基質上架。
1.2制種
上架保卵在10月底或11月初,選擇飽滿、健壯、體表無傷痕、自然入蟄的豆丹為種蟲,將其均勻放置在基質表面,密度300條/平方米。其上覆蓋潮濕的海綿,在覆蓋一層薄膜保濕。保卵過程每周一次揭開海綿,剔除死亡個體,扣掉便面豆丹頭上的泥土,並及時把爬出的豆丹放回去;根據第一批大棚大豆的種植時間和加溫設施的能力,控制每日升溫不超過2C°,溫度達到26-28度。美乳控制燈光照16小時。發現化蛹後,在保卵架四周擋板上邊緣內釘上遮陽網或防蟲網,供新蛾晾翅用。然後在保卵室的另一端牆上安裝紫光燈1-2支,其上覆蓋紗網,羽化的豆天蛾成蟲翅膀展開後,即被紫光燈誘到網上,開始交配。前一日間交配的蛾子在次日上午10點手工拆對,拆對後的雌蛾剪足放產卵框中產卵。將塑膠沙做成20*15信封狀,直接放入拆對、目檢後的雌蛾,每個信封1隻。也可將長方形裁成30*30,壓在裁好的80g牛皮紙上。每格放3-4隻蛾子。待卵由綠變黃變白,能看到內部黑色或紅色的尾角時,將卵拿去消毒。產出的卵紙按日期集中,消毒後的卵紙略微晾乾後即可用於訂書機訂在豆葉背面。散卵則用乳白膠沾到牛皮紙的粗糙面。。略乾後,除去附著不牢的卵後掛到豆葉上,溫度控制在25-28C°,濕度在75-80%,4-5天可孵化城幼蟲
1.3幼蟲生長管理和大豆田間管理
1.3.1大豆品種的選擇
為了能提供儘可能多色豆葉食料,大豆品種選擇具有對光照敏感、蛋白質含量高、植株高大、生長旺盛、葉片大的有限結莢習性的類型,如東辛3號等品種,以提高大豆葉面積指數,提高養蟲數量。與普通大豆種植方式相同,病蟲害防治均採用農業、物理方式方法。此外,在大豆上部葉片被取食完之前綁墩,即將相鄰的幾穴大豆綁在一起,可抗倒伏、改善通風,且方便豆丹取食和轉移。綁墩同時打掉植株下部枯黃的和被泥土污染的葉子。如發現地面的落葉和豆丹糞便有生霉現象,則除了立即綁墩、打葉、清理外,還需要在地表撒生石灰吸水、消毒。
1.3.2放養時期
根據田間調查,豆天蛾以一年一代為主和一年兩代為輔。從大豆播種時間上看,春大豆多為一年兩代,夏大豆為一年一代。豆天蛾從產卵的時間上,在7月上旬以前產卵,多為一年兩代,第二代蟲體較小,7月中下旬產卵的一般為一代。一年一代的到8月底至9月上中旬陸續如圖過冬。入土早的豆天蛾幼蟲逐步發育成蛹越冬,有利於豆天蛾提前發育成蛾產卵,提高豆天蛾商品價值。豆天蛾多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發生,到8月底至9月初陸續入土越冬。因為幼蟲個體發育來看,放養適期提前有利於幼蟲取食生長,增大個體蟲重;太遲則不能發育到5齡,蟲體小,影響幼蟲產量。
綜合分析豆天蛾幼蟲在春大豆上以6月上中旬放養為宜。在夏大豆上7月上中旬放養,此時大豆葉片生長旺盛,豆葉已充分展開,接入的1-2齡幼蟲小,食量少,對大豆生長影響不大,從而是豆莢生長與幼蟲生長兩者相互影響最小,獲得的綜合效益最大。
1.3.3根據大豆的長勢具體掌握養蟲量
大豆田間密度5000-8000株/畝,長勢好、枝葉茂盛的豆田,每株放養1-3頭;15000-20000株/畝的豆田,每株放養1頭。
1.3.4天敵影響
在豆天蛾集中放養條件下,由於豆天蛾集中產生的氣味濃,易引起黃鼠狼、鳥類、瓢蟲等危害,從而影響幼蟲的產量,應加強防護。根據田間觀察,在自然條件下天敵對豆天蛾幼蟲的取食約占總養蟲量的5%-10%,1-3齡幼蟲被寄生、取食率略高於4-5齡幼蟲,平均損失率約80%,因此在大田條件下放養低齡幼蟲可適當增加放養量和防護。
1.4豆丹採收與後續管理
幼蟲生長30天左右到達5齡,達到收穫標準。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大豆種植過程中不得使用農藥,豆丹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包裝:標誌明顯,標清產品、品名、等級、重量(毛重、淨重),並註明檢驗人員姓名或代號。
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標註“灌雲豆丹”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公共標示圖案。
運輸過程中,注意嚴防雨淋,嚴禁用含殘毒污染的倉庫和車廂,不允許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裝,貯存在清潔、低溫、保濕的室內,以防發霉。
灌雲縣楊集鎮豆丹養殖協會是灌雲縣政府授予的“灌雲豆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申請人,申請使用“灌雲豆丹”農產品地理標誌者須向灌雲縣楊集鎮豆丹養殖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協會標誌使用制度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標註“灌雲豆丹”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公共標示圖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