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植物黃精葉鉤吻屬的親緣地理學及遺傳結構研究》是依託南昌大學,由李恩香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瀕危植物黃精葉鉤吻屬的親緣地理學及遺傳結構研究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恩香
- 依託單位:南昌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黃精葉鉤吻屬(Croomia Torrey)呈東亞-北美間斷分布,該屬3個種均為保護植物。本項目擬利用SSR、AFLP等分子標記研究該屬植物3個種的群體遺傳結構,分析現有遺傳多樣性格局形成的可能原因;在居群遺傳多樣性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葉綠體DNA (atpB-rbcL, trnL-F, trnT-L等片斷)和單拷貝核基因單倍型的研究,分析單倍型的分布規律,探討黃精葉鉤吻屬植物的起源和分化式樣,確定其冰期避難所,揭示物種形成、遷移和演化的歷史。根據居群遺傳結構特徵和DNA單倍型分布的特點,提出就地和遷地保護的取樣和管理策略。通過本研究可掌握該屬植物遺傳多樣性結構,及分化和遷移歷史,為該屬植物有效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為研究東亞-北美植物區系間關係、亞洲大陸與日本島嶼間植物的關係,以及物種的形成和分化提供例證。
結題摘要
黃精葉鉤吻屬(Croomia Torrey)呈東亞-北美間斷分布,該屬3個種均為保護植物。本項目收集了3個種34個居群539個個體的DNA材料,樣品齊全。本項目主要進行了如下一些研究工作:1、利用SSR分子標記研究該屬3個種的群體遺傳結構,分析現有遺傳多樣性格局。本項目共開發了11對在3個種中具有通用性的SSR引物,聚類和分組分析顯示Croomia屬分成三個譜系(北美、日本本島、及中國大陸與琉球群島),北美種與東亞種的關係較遠;3個種在居群水平的平均遺傳多樣性(HS)較低,分別為C. pauciflora = 0.707,C. heterosepala = 0.574和C. japonica = 0.552。2、利用葉綠體DNA (psbA-trnH,trnL-trnF和trnD-trnE)和單拷貝核基因(Agt1)單倍型的研究,分析單倍型的分布規律,探討黃精葉鉤吻屬植物分布和起源的中心、推測物種形成、遷移和演化的歷史。研究結果顯示,北美種與東亞種的分化時間早,差異大,推測C. heterosepala是由C. japonica中分化演化出來的,而且C. japonica位於整個屬的分化演化中心地位;種間,甚至種內居群間的遺傳分化都很大,而居群內個體間的遺傳分化很小,多樣性水平低;C. japonica種內居群間的遺傳分化最大。3、遺傳結構特點提出了相應的保護策略。根據該屬種間、種內居群間遺傳分化大,居群內遺傳多樣性低的特點,目前對所有現存居群進行保護是非常必要;同時在引種遷地保護中儘可能收集多居群樣品,同時要避免遠交衰退。通過本研究可了解該屬植物遺傳多樣性結構,及分化和演化歷史,為該屬植物有效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為東亞-北美植物區系間關係、亞洲大陸與日本島嶼間植物的關係,以及物種的形成、分化和演化提供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