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分4個部分,由《父親的證明》《你從海上來》《媽媽和植物心連心》《總有一些事情沒有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詩歌組成。其中既有普通人之間恆久動人的親情:“配上兩個雞蛋/我和姐姐坐在樹下,感到/生有可戀,還要給村裡的/孤寡老人留上小半碗”“用父性的目光,臨照著/她們小小的國土”;又有生命個體在現實中的所思所悟:“看雲的人/最後就變成了雲//再來看雲的人/須用眼睛挖出他/不但要付出眼中的白/還要抵抗釋懷帶來的淡漠”。
作品目錄
輯一 約等於生活 | 輯二 瀑布的回聲 | 輯三 故事展 | 輯四 無以名 |
---|
父親的證明 你從海上來 媽媽和植物心連心 打火車 幼稚園 劁樹人 水晶珠鏈 物質主義嬰孩 “朵朵” 靜夜思 折香椿 小事件 山林上的光 回鄉的一種可能 別離曲 憶舊遊 雪的詩 家裡真乾淨 野蜂蜜 午後的獎賞 垂釣 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 雪花 獻給岳父 | 林中空地 總有一些事情沒有根據 海邊聽戲 白鷺 八達嶺 烏鴉 初雪 感動 路遇 歸途 春夜 大地之燈 葡萄 鐘聲 夜中不能寐 隱去 永不再來 出神 路過中秋 立秋 寧靜的心 幻象 想像瀑布 馬路愛 傷口 颱風過後 半島的孤獨 | 美麗烤羊 賣火柴的小女孩 柳侯祠 小匠人 草地上的母女 深夜街頭談詩 聽聞死訊 看雲 詩人 哭泣的女孩 腦溢血事件 外國夫婦 蒙娜麗莎 友人 我的身體裡藏著一座寺院 重逢 毛驢頌 創可貼 隱士 | 幻想者家族 看雲 山中 遠芳侵古道 節日 緩釋片 想起李賀 城市邊緣 機場端午節 隨想曲 絕句 白光 歌聲 眠歌 結局一種 雪朝 冬日清晨,不宜說出夢囈 竹林的故事 回望 火 後記 |
成書過程
由《詩刊》社主辦的“
青春詩會”是具有影響力的詩歌品牌活動,是中國文化、文學事業的一項重大工程,是引人矚目的詩壇盛事,也是青年詩人正式亮相的舞台與成長的搖籃。每一屆“青春詩會”,《詩刊》社都會發掘十幾位創作實力突出、發展潛力大的青年詩人,集中進行研討改稿,並邀請詩壇前輩與大家廣泛交流創作心得,助力青年詩人的成長。第38屆青春詩會於2022年8月在衡陽舉辦,經選拔參會的15位詩人的作品,收錄成“第38屆青春詩會詩叢”,《瀑布中上升的部分》即該詩叢中的一本。
作品鑑賞
以學術的背景進入新詩創作,讓程繼龍的詩歌具有知識性和觀念性的視野,並不時援引前人的文本或意思,豐富正在進行中的詩句。在《雪的詩》中,他會聯想到“嚮往幸福的林教頭走在/字裡行間翻飛的明滅中”。在《哭泣的女孩》中,筆端一閃跳到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表現安慰女孩哭泣時的心理活動,“難道是苔絲,在黑旗停止飄動/的黃昏,回到了最初的閨房”。新詩《絕句》翻寫的是
柳宗元的《
江雪》意境,“畢竟,你還有雪/還有絕望的句子從鴻蒙處開始降落”。程繼龍將“絕句”這一古詩體例演繹成“絕望的句子”。在《柳侯祠》中,他直接取柳宗元《
小石潭記》中空游無所依的小魚作為核心意象,探索中心與邊緣、熱鬧的歷史與冷寂的個體的關係。在詩歌用典方面,程繼龍走的是熟事翻用、平易妥帖的道路,力求與讀者相互溝通。典故參與詩歌語言與精神的建構,在擴充詩意內涵的同時可通過觀念和經驗代詩人發言,營造抒情的客觀化和非個人化的效果。
程繼龍將他的閱讀感受和對文學史的了解寫進詩篇中,使得他的不少篇章與過往的文學形成了譜系性、互文性和對話式的關係。如《想起李賀》塑造了一位遊蕩在長安郊外、與鬼為伍的李賀形象;在《蒙娜麗莎——致辛波斯卡》中別出心裁地借達·文西名畫主角蒙娜麗莎之口,抒發閱讀辛波斯卡的體悟。《竹林的故事》則借用廢名的第一本小說集名做詩題,不僅為廢名的小說作注,也可以看成民國時期處於主流之外的文人的畫像:“吃冷寂的酒食,讀墊桌腳/的書,看菠菜在門前艱苦生長”,是他們的形象;“幾乎要在心壁上打開一扇窗/瞥見內部的機關,怪誕的笑臉”,是他們創作的傾向和風格,因為“無法參與一場整齊的洪流”,最後只得在歷史中“淡入默默遠山”。程繼龍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民國詩人朱英誕。程繼龍的《竹林的故事》,或許也是詩人心中朱英誕的故事。詩集中還有許多篇什也都透露出這“京派詩人”的潛在影響,如《出神》《遠芳侵古道》《歌聲》《雪朝》《回望》以及組詩《隱士》等,無一不具有古典式的情思,文人化的雅致與清冽隱晦的質地。程繼龍曾表示要警惕“京派詩人”過於文雅、迴避現實的傾向,也意識到他們倡導的“現代性”路徑的局限,但耳濡目染,這些文學資源又以更內在的方式對其創作構成了良性的影響。
在程繼龍筆下,藏鋒的隱喻與抒情常以“詠物”的形式出現。他將具體和平常的事物放置在抽象和理念化的思維背景中進行推衍、觀照,賦予事物以符號性的隱喻義,寄寓其襟懷與情感,既接續了古典詠物詩“借物作歌以抒情志”的傳統,又激發起更廣泛的現代性詩思和詩情。“物”是動機、題材,又是能指、手段;是起點,也並非終點。在程繼龍的主觀情感與想像力的調動下,“詠物”常常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野蜂蜜》中迴環著“野”字,從童年採食野蜂蜜的回憶中,發掘原始生命強力的源泉;在《毛驢頌》中讚頌毛驢的堅韌和聰慧,以至於已生活在高樓大廈里的詩人依然會回想起他“感人的超越性”。在《白鷺》一詩中,詩人在細緻觀察白鷺的形態後,突然將視野擴大至整個生態環境,於是“帶著末日的眼光/欣賞一舉一動的潔白。落寞時/的造物主,悄然坐到了我身邊”。末句的神來一筆,在“白鷺”這一物象上賦予了有關生命的終極思考。以上三首詩可以說隱含著程繼龍對現代文明的反思與批判,而組詩《創可貼》則更為直接、潑辣地展現生活對人的磨損、規訓,“總是默默地取消一個個對抗/就像貼上創可貼,砸開堅果/我不是一個小男人/卻活成了一個沒有硬骨頭的人”,辛辣的諷刺像一枝枝短箭射出,直戳癢處。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程繼龍,文學博士,嶺南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參加《詩刊》社第38屆青春詩會,致力於新詩批評、創作。出版詩集《若有其事》《瀑布中上升的部分》、專著《打開詩的果殼》、編著《朱英誕新詩研究文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