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城市發展史:古代卷

瀋陽城市發展史:古代卷

《瀋陽城市發展史:古代卷》是2018年7月瀋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奎相、陳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城市發展史:古代卷
  • 作者:顧奎相、陳涴
  • 出版社:瀋陽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 頁數:334 頁
  • 定價:9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417125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瀋陽城市發展史》就是在瀋陽城快速發展,而又面臨種種挑戰的大背景下傾力編撰的。瀋陽城市的發展經歷了曲折複雜的過程,有繁榮昌盛的高峰期,也有低迷消沉的低谷期,有可資借鑑的成功經驗,也有引以為戒的失敗教訓。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今天,我們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審視瀋陽城市的發展,以史為鑑,科學認識城市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科學揭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城市的發展規律。正確認識過去的歷史,可以清醒認識現在,而正確認識現在,才能科學地規劃未來,才能探討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道路。我們就是秉持這一宗旨進行撰述的。
  《瀋陽城市發展史:古代卷》按著中國古代、近代、現代傳統劃分法,闢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卷。全書以瀋陽城市發展的來龍去脈為主線,兼及城市建築、歷史、經濟、文化、地理、環境以及哲學、宗教諸方面進行綜合系統的闡釋。在闡釋過程中,力求把城市、歷史和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避免就歷史講歷史、就城市說城市地孤立敘述。對此,我們做了一定的嘗試,成效如何,請讀者評判。瀋陽城所經歷的中國古代、近代、現代三大歷史時期,是社會性質截然不同的時期,致使沈城在三大時期的規模、性質、功能、風貌等方面都大相逕庭。這些,在古代卷、近代卷、現代卷上各有翔實的詮釋,故此不贅述。

圖書目錄

總序
緒論
一、瀋陽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
二、瀋陽城市發展三大突出特點
三、影響沈城發展的幾大因素
第一章 沈城史前的原始村落
第一節 原始村落的建築風貌
一、居住密集的村落
二、房屋結構與功能
三、半地穴式的房屋建築
第二節 原始村落的農業生產
一、農業生產催生原始村落
二、村民使用的農業生產工具
第三節 村落居民的手工製作
一、三種石器並存
二、陶器製作花樣翻新
第四節 村落居民的藝術創造
一、頗具藝術價值的木雕鳥
二、開煤雕藝術之先河
第二章 拉開沈城序幕的三座山城
第一節 雄踞瀋北的三座山城
一、八虎山城址
二、石砬子大、小古城址
三、山城守望著山腳下的原始部落
第二節 市區應有未發現的城邑
第三節 城邑(或部落)居民的族屬
第三章 最早見載史籍的城邑——候城
第一節 候城位於瀋陽老城區
第二節 候城始建於公元前300年
第三節 候城發現的過程
第四節 候城規模及屬性
一、候城概貌
二、候城約有2萬人口
三、候城經濟比較發達
四、“拒胡”之要塞
第五節 候城存在的時間長度及興衰
第四章 相伴候城的早期城邑群
第一節 率先出現的高顯縣城
一、高顯城位居何處
二、高顯城的風貌及規模
三、城址遺存所傳遞的古城信息
四、高顯城歷史有多久
第二節 位於候城東面的上伯官城
第三節 多座小城邑並起
一、珠山城址
二、公主屯後山城址
三、全勝堡城址
四、白家村後砂崗城址
五、雙樹子古城址
六、小陳相屯古城址
第五章 跌宕時期的沈城態勢
第一節 沿山而築的石台子山城
一、高句麗為何樂建山城
二、山城規模和結構
三、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
四、城中軍民生活場景片段
五、山城所處年代和原始稱謂
第二節 築於峰巔的塔山山城
第六章 從低谷到強勢崛起的瀋州城
第一節 瀋州城的創建、位置和居民
一、阿保機創建瀋州城
二、瀋州城的具體位置
三、瀋州城居住的民族與人口
第二節 瀋州政治和軍事
一、瀋州隸屬斡魯朵(宮衛)
二、瀋州城頭的刀光劍影
第三節 瀋州三大經濟空前發展
一、農業經濟的繁榮
二、手工業的蓬勃發展
三、商貿經濟的活躍和繁盛
第四節 瀋州城文化景象掠影
一、虔誠的佛教信仰
二、不容小覷的瀋州藝術
三、瀋州教育的勃興
第五節 拱衛瀋州的城市群
一、四邊等距的集州城
二、規模可觀的廣州城
三、佛塔高聳的遼州城
四、直隸宮衛的雙州城
第七章 始冠名“瀋陽”的瀋陽路城
第一節 由州城到路城的歷史性轉變
一、瀋州城毀於兵火
二、元初重立瀋州城
三、廢瀋州立瀋陽路
第二節 “瀋陽”之名始於元開國前
一、“合成說”不能成立
二、“瀋陽”之名始見於元開國之前
三、瀋陽因瀋水而得名
第三節 瀋陽路的建置、規模和居民
一、瀋陽路的行政建置
二、瀋陽路的規模與方位
三、城中民族和人口
第四節 瀋陽路的經濟與文化
一、農業經濟緩慢發展
二、商貿經濟亦呈滑坡之勢
三、驛路交通遠勝於遼金
第五節 瀋陽路的教育和宗教
一、以傳播儒學為主的學校教育
二、瀰漫城鄉的宗教信仰
三、官民、道士同修城隍廟
第八章 從土城到磚城的歷史性發展
第一節 嚴峻的邊防形勢
一、故元殘餘勢力盤踞東北
二、“北虜”禍亂遼東
三、 “東夷”步步逼向遼東
第二節 空前的邊牆和城池建設
一、適應軍事防禦的衛所建置
二、修築防禦工事遼東邊牆
三、瀋陽中衛城的修建
四、萬曆年間城防的加固
五、增築兩座軍事城堡
六、建強化蒲河防禦能力的永利閘
第二節 應兵備之需發展的沈城經濟
一、軍屯農業是主要經濟部門
二、手工業應備邊之需而發展
三、貢市經濟帶動的商貿發展
四、驛路交通
第三節 華夏文化的傳布
一、系統化的學校教育
二、空前發展的科舉
三、本土名宦
第四節 中原文化影響的禮俗與宗教
一、漢族傳統突出的禮俗
二、繼承漢族傳統的宗教
第五節 瀋陽衛城時代的結束
一、連綿不斷的騷擾與衝突
二、瀋陽衛城的陷落
第九章 從衛城到都城的歷史飛躍
第一節 努爾哈赤與都城瀋陽
一、努爾哈赤是都城瀋陽的奠基人
二、努爾哈赤為何遷都瀋陽
三、努爾哈赤修築汗王宮
第二節 皇太極按都城規制改造瀋陽城
一、城市規模比衛城大有增拓
二、重新劃分各區功能
三、獨特的排水功能
四、皇太極重視城建速度和質量
第三節 盛京城的宗教建築
一、首座喇嘛廟——實勝寺
二、祈盼護國的四塔寺
三、規模宏大的伊斯蘭教禮拜寺——清真南寺
第四節 盛京城的禮制建築
一、滿族貴族專用的祭祀之所——堂子
二、帝王祭祀天地的天壇與地壇
三、祭孔、祭祖的文廟和太廟
第五節 報時、傳令的鐘鼓樓建築
第十章 陪都時期的瀋陽城
第一節 陪都盛京行政設定和管理體制
一、陪都地位的確立
二、設立與陪都相匹配的管理機構
三、實行獨特的旗、民二元管理制度
第二節 陪都盛京城的擴建和發展
一、擴建盛京城
二、盛京城衙署林立
三、城市人口曲線發展
第三節 寺廟遍布城內外
一、錫伯族家廟——太平寺
二、最負盛名的道觀——太清宮
三、伊斯蘭教群體建築——清真寺
四、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南關天主教堂
五、五花八門的神廟和祀祠
第四節 街道胡同四通八達
一、盛京城街道的演變和定型
二、盛京城中的著名街道
三、縱橫交錯的盛京胡同
第五節 盛京城的經濟蓬勃發展
一、農業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手工業經濟的進步和繁榮
三、商貿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四、錢莊、銀號應運勃興
第六節 盛京城的社會生活
一、檔次分明的餐飲服務業
二、社會生活出現許多新元素
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
第七節 盛京文化盼陝速發展
一、城內開設官辦學校
二、盛京文化發展的特殊推動者——流人
三、獨具特色的陪都民俗文化
第八節 盛京周圍的陵墓及建築藝術
一、圍繞瀋陽周圍的功臣墓
二、築於天柱山巔的福陵
三、平地而起的皇陵——昭陵
四、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
第九節 盛京城中頻現的大事——清帝謁陵
一、四帝十次謁陵祭祖
二、千軍萬馬謁祖陵
三、隆重的謁陵儀式
四、盛況空前的君臣宴
五、清帝謁陵給盛京留存豐富遺產
第十一章 盛京城中的恢弘建築——皇宮
第一節 盛京皇宮修建的過程
一、努爾哈赤始建盛京皇宮
二、皇太極續建盛京皇宮
三、乾隆對盛京皇宮的增建和改建
第二節 盛京皇宮六大建築與功能
一、八角重檐大政殿
二、風格獨具十王亭
三、皇宮正門大清門
四、金碧輝煌崇政殿
五、巍峨高聳鳳凰樓
六、後寢至尊清寧宮
第三節 盛京皇宮驚人的文物收藏
一、文溯閣珍藏《四庫全書》
二、崇謨閣存儲“國史秘籍
三、西七間樓專藏圖書、墨刻
四、東七間樓專藏瓷器
五、飛龍閣貯藏清帝御用器物
六、翔鳳樓貯藏清帝御用珍寶
七、鳳凰樓存藏清帝“聖容”、“行樂圖”和“御璽
八、盛京太廟存藏玉寶和玉冊
第四節 盛京皇宮的鬥爭風雲
一、大妃阿巴亥被迫生殉
二、阿敏欲“出居外藩
三、莽古爾泰“御前露刃
四、羅列罪名壓制大貝勒代善
五、爭繼統劍拔弩張
第五節 盛京皇宮的繁雜禮俗
一、盛京皇宮的祭祀禮俗
二、朝會、儀仗禮儀的演變及定製
三、盛京皇宮還有多項有趣的禮俗
第六節 盛京皇宮的建築特色
一、東、中、西三路格局的獨特性
二、殿宇造型的地方性
三、宮殿裝飾的多樣性
四、盛京皇宮與北京皇宮建築的差異
第十二章 盛京城規劃思想和布局特徵
一、中原都城布局為盛京都城的核心形制
二、 “外圓內方”同曼荼羅影響息息相關
三、“宮城一體”來自滿族建築傳統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