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艾(Artemisia fukudo Makino),菊科,春黃菊族的一種植物。產台灣,生於台北、基隆海岸邊,浙江海邊也有記載,但未見到標本。日本、朝鮮較多,生於海邊與沿海地區的河岸與泥灘附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艾
- 學名:Artemisia fukudo Makino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屬:蒿屬 Artemisia
- 亞屬: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 組:艾蒿組 Sect. Abrotanum
- 種:濱艾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浙江及朝鮮,日日本
- 系:濱艾系 Ser. Fukudo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香氣。
根:主根明顯,垂直,狹紡錘形;根狀莖細,短,偶有營養枝。
莖:莖單生,高50-90厘米,紫紅色,有縱棱,自基部開始分枝,枝長,斜向上;莖、枝、葉及總苞片背面初時被灰綠色蛛絲狀柔毛,後脫落。
葉:葉質稍厚;基生葉密集成蓮座狀,長卵形或近扇形,長11-18厘米,寬8-16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中部與基部裂片常再成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長0.5-1.5厘米,寬1.5-2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3-13厘米,花期基生葉常萎謝;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卵形,長、寬3-5厘米,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2枚,疏離,狹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長0.8-1.2厘米,寬1.5-2毫米,先端尖,葉柄長5-12厘米;上部葉3-5全裂;苞片葉不分裂,狹線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1.5-2毫米。
花:頭狀花序倒圓錐形,直徑4-5毫米,下垂,具短梗,梗長5-10毫米,基部有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具膜質邊緣,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花序托凸起;雌花10-15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1-2裂齒,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兩性花20-30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具短尖頭,花柱線形,短,先端稍叉開,叉端鈍。
果:瘦果倒卵狀橢圓形,稍壓扁。
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台北、基隆海岸邊。
分布範圍
產台灣,浙江海邊也有記載,但未見到標本。
日本、朝鮮較多,生於海邊與沿海地區的河岸與泥灘附近。
模式標本采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