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職業學院

濱海職業學院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是2000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前身是地區成人業餘教育機構,創辦於1958年,時稱天津業餘外語學院,1962年更名為天津市塘沽區職工業餘大學,1981年改為天津市塘沽區職工大學,1995年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塘沽工作站併入,1999年塘沽第二職業中專(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併入,同年被市教委確定為天津市首批高職試點校,2000年轉制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形成當前的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包括有成人高等教育、培訓與繼續教育、遠程開放教育等多類型、多形式、多層次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

基本介紹

學校概況,校徽校訓,

學校概況

學院地處天津市濱海新區新北街道,緊鄰天津港區、天津港保稅區、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優越的地域環境為學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濱海職業學院
學院現有兩個校區,占地10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實習、實訓、生活、文體活動設施齊備,圖書館藏書30萬冊,另有電子圖書30萬冊。建有百兆出口、主幹千兆光纜覆蓋廣播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電話系統、網路系統、監控系統的校園網,有力支持了學院教學、科研及管理信息流,提高了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校園綠草成茵、渠水和林帶環繞、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郁。
學院主動服務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製造與研發轉化基地、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生態宜居新城的功能定位,緊緊圍繞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兩大方向,開設國際商務、機電技術、管理與服務、計算機技術、藝術設計、生態與環保等六大專業群20多個全日制高職專業。其中國際商務專業為國家級改革試點專業,會計電算化、旅遊管理專業為市級改革試點專業,物流管理專業為全國同類院校首創專業。學院的每個專業都建立了有專家、學者、企業知名人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有校內設備先進、功能齊全齊的國際物流與現代服務實訓基地、機加工與自動化實訓基地、信息工程管理與服務實訓基地、園林與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在勤美達工業公司、岡穀物流、泰達會館等知名企業掛牌,建立了6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並設有國家級、省部級專業培訓和職業資格鑑定站及考點,畢業生職業資格取證率為90%以上。
濱海職業學院
學院現有一支素質較高、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300多人的專職教師隊伍,80%具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專業技術職稱。此外學院還聘有一批來自企事業單位的工程技術、管理方面的專家任教。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道路的辦學方向; 以“立足高職,服務濱海,質量為本,突出特色”為辦學方針;以 “辦學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社會、教學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學生”為辦學理念;秉承“崇德尚能、學以致用”的校訓;創新“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發揚“敬業、創新、務實、奉獻”的學院精神;弘揚 “ 至誠至堅,務實求真,自律自強,黽勉從事”的校風、“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大含細入,攻堅研微”的教風、“品德為本,能力至上,勤奮創新,全面發展”的學風,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院已經形成了以高職教育為主體,成人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為補充的“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現有高等職業教育、成人學歷教育、遠程開放教育、教育終身培訓等多種辦學形式。學院面向全國27個省市招生,有本專科在校生1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
濱海職業學院
學院的目標任務是:順應時代發展,適應社會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依託區域經濟發展,立足天津濱海新區,面向天津,服務全國,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具有綜合素養和專門技能的高等套用型人才。把學院建成一所地域特點突出、高職特色鮮明、地區一流、全國先進的示範性職業學院。

校徽校訓

校徽含義解釋:
濱海職業學院
齒輪喻工,握筆喻學,表示工學結合,手腦並舉之宗旨;紅色喻朝陽,藍色喻濱海,呈現朝陽照耀濱海之景象;英文喻國際,數字喻傳承,彰顯追求卓越,繼往開來之精神;外圓內中之形,喻固本求變,堅定堅持與順應之理念;集偉人之書體,借從容與磅礴之氣勢,求達卓爾不群之目標。
校訓釋義:
“崇德尚能”即為德育至上,能力為本;“學以致用”則是教者明其需,學而知其用。
聯合國“國際教育委員會”指出: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百年樹人的終始目的在於正身立德,使學生成為具備人類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的公民。人格教育,是我院師生道德修養的核心。
“尚能”是學校的辦學特色。言傳身教為之能,教而有道為之能,授業解惑為之能;學而知之為之能,學而貫通為之能,學而有成為之能。教師既有課堂教學的能力,又懂專業操作的實際,是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學生有知有識、知行遞變,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體現。
“學以致用”是學院教學教研的主旨。“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以學為體、以用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學院學用並重的教改原則。教學內容以“夠用”為度,實訓環節以有用為重。教者知其所需,學者明其所用。學用結合,相互促進。最終實現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材的辦學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