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臨朐老龍灣

龍灣風景區是山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她位於濰坊市臨朐縣城南10公里處的冶源鎮,是山東省“千里民俗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北國江南,魯中桃源”,老龍灣,原名薰冶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北國江南”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濰坊臨朐老龍灣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濰坊臨朐縣
  • 景點級別:省級風景名勝區
  • 水面面積:約2.7萬平方米
簡介,景點特色,

簡介

位於臨朐縣城南12.5公里處的冶源村前,海浮山北麓。系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匯集而成,水面面積約2.7萬平方米,水深盈丈。湧泉多不勝數,主要有薰冶泉、萬寶泉、善息泉、八角灣等,此皆源出於山石中。灣內看去到處泉水噴涌,猶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出自水底滾浮而上。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恆溫18℃,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九隆冬,灣中雲霧蒸騰,煙霞繚繞。晨暮,霞光流瀉,與水面霧靄交融,極為壯觀。《臨朐八大景詩》中“冶源煙靄三冬暖”之詩句的意境即出於此。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將薰冶水載入《水經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跡”,“泉側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老龍灣內泉計萬許,出名的有鑄劍池、善息泉、濯馬潭、萬寶泉等。鑄劍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龍灣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在《齊乘》中已有記載。 因歐冶子用混沌寶斧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歐冶子在鑄劍淬火時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熱氣,此泉便名“薰冶泉”。連老龍灣原名也叫“薰冶湖”。後因當地流傳內有泉眼直通東海,神龍三千居其中,便修了龍王廟,始新得名“老龍灣”,隨之“鑄劍池”、“試劍石”也因歐冶子的鑄劍、試劍而得名。
老龍灣

景點特色

薰冶泉 又名鑄劍池,為老龍灣的最大源泉。一泓清池旁的盤石上鐫有“鑄劍池”三個大字,崖壁上還鐫有題詩:“天丁呵護陰陽劍,神斧鑿開混沌池”,用筆奇致,字型剛勁飛動。這是雪蓑應馮惟敏之約而題書的。
善息泉 在老龍灣南白龍行宮故址東40米處。泉水由海浮山腳臥牛石下噴涌而出,猶如珍珠萬串,熠熠生光。盛夏臨泉小憩,暑氣頓消;煮水烹茗,清香純正。酈道元曾在臥牛石上坐歇,故名。
濯馬潭 在江南亭前三角灣,泉旺水清,傳說戰國末期,齊宣王的妻子鐘離春曾在此洗馬,故名濯馬潭。馮惟敏《冶源十大景》中之“捉馬潭”,指江南亭後水深處。
萬寶泉 老龍灣北,為長方形水池,池水清澈,是灣北居民的主要飲水泉。水池東邊松節亭內有一石碑,書“萬寶泉”三字,系清同治年間秀才馮錫田手筆。
雪化橋 鑄劍池東原有一青石拱橋,是遊人進入老龍灣的通道,造型優美,橋身觸及水面,縱然是三九隆冬,水溫亦能暖透橋面,每逢冬天降雪,雪花落到橋面就被溶化,故名雪化橋。
雲橋 濯馬潭出口處橫一拱形石橋,名雲橋。濯馬潭水尚未匯過雲橋,即與外水相遇,水面上橫有兩水分界線,靜如震裂玻璃紋之分明,動似風送遊絲虛無中。若擊破水面,又瞬息復原,是為奇觀。
白龍行宮 雪化橋南龍王廟舊址處,就是三面環水的“白龍行宮”。對面立有清人陳榮的畫竹刻石。石碑用青磚鑲嵌,內徑高1.58米,寬1.56米,鐫竹數竿,枝葉勁峭而工整,灑落多姿而布局有方。用筆遒勁,形神盎然,頗得竹質高潔之神韻。
海浮山 在老龍灣南側,海拔215.9米。傳說遠古時代這裡一片汪洋,唯此山翹首于海面,遂稱海浮山。山頂浮山廟聲名遠播。這座古剎,始建於北魏和平三年(462年),由南齊高僧僧遠選址修建,並定名鐘靈寺,後更名玉泉寺、浮山廟。此廟經歷代擴建,至清代已規模宏大,占地1.4公頃,有殿祠樓閣十幾座,齋房僧舍70餘間。清末民初以後,因多戰亂,香火逐漸冷落。數百株千年古木被砍,寺廟被焚。新中國建立後,政府修復古建築,並有諸多名家題寫匾額。重修後的浮山廟,分前、中、後三進院,主體建築有碧霞祠、玉皇閣、王母殿、東西兩廡、鐘樓、鼓樓、魁星樓等。
海浮山南坡,1986年4月發掘的北齊南討大行台都軍長史、威烈將軍崔芬墓,對研究我國繪畫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這一帶多古墓,為海浮山墓群,1992年由山東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的東面有聞名國內外的冶源水庫。山西側有臥龍崗石蘑菇群,有涓涓清泉和茂林修竹等。
亭 海浮山上,綠竹叢中,老龍灣南有江南亭,為明代著名散曲家馮惟敏晚年棄官歸里,隱居於老龍灣畔時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間,大學士於疏敏為之題“碧波雲譚”匾額,1912年重新修葺,馮氏後裔馮瑞章改題為“江南亭”。1986年秋,書法家武中奇為之題書“碧波雲潭”,重製匾額,懸於江南亭內。老龍灣北有芳洲亭與白龍行宮南北對峙,隔水相望。清光緒《臨朐縣誌》載,明代馮琦曾在此建清漪亭,久圮,在其址建小亭,題曰“芳洲”。因年久失修1965年拆毀,1973年再建,仍名芳洲亭。芳洲亭丹柱青瓦,造型精美,四面環水,只有一小橋與北岸相通。亭周圍數十畝翠竹,相傳開始也是其從江南移栽來的,亭前之八角灣、小雪橋、清流潺潺,是老龍灣的佳景。馮惟敏曾隱居在這裡,自稱“海浮山人”。在隱居冶源的歲月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散曲、雜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