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濯水景區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阿蓬江上,串聯起濯水古鎮、蒲花暗河和蒲花休閒農業體驗園。規劃面積12.9平方公里,核心景區4.8平方公里。據統計,旅遊資源涵蓋8個主類,28個亞類,86個基本類型,189個資源單體,種類極為豐富,已經成為頗負盛名的綜合型旅遊景區。2020年12月29日,濯水景區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
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重慶第10個、黔江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景區內擁有土家吊腳樓建築風格、跨越阿蓬江和蒲花河、長658米的“世界第一風雨廊橋”滄浪橋;歷史文化傳統建築萬天宮、萬壽宮、余家大院、樊家大院等“三宮六院”;武陵深山化石鋪就的石板老街,乾欄建築的龔家抱廳,全國僅存涼亭街義學建築濯河壩講堂,中國清代民間錢票的典型發行商煙房錢莊等人文景觀。擁有的大自然饋贈天生漏斗和極為罕見石橋“天眼”景觀;國內同類洞穴少見的“千年穴珠”,自然生成的千丘梯田、滴水蓮花、蒲穴雙株、佛手迎春等鐘乳奇觀;每天三漲三落的三潮泉水等自然景觀。景區內還有260畝七彩花田、520畝蒲花園、古鎮七個文化大院、風雨廊橋展覽館、阿蓬江濕地公園、濯水非遺美食城、天理良心展覽館、燈飾互動體驗等遊玩項目,大大提高了景區的豐富度和遊憩值。畢茲卡水樂園接待規模和遊玩設施在渝東南地區首屈一指。
主要景點
濯水古鎮
先後獲評國家發改委、建設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電影學院創作實訓基地和文藝扶貧基地,四川美術學院創作寫生美術培訓基地,被中國楹聯學會評為中國楹聯文化名鎮,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授予“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生態家園·濯水古鎮”登上國家郵票。古鎮曾以“白鶴壩”、“濯河壩”為名,總體格局為“一堤二街三宮六院”,街巷保留完整。
古鎮內文化積澱豐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河古戲、西蘭卡普等民間工藝交相輝映,碼頭文化、商賈文化、民族及民俗文化等源遠流長。古鎮內主要景點有紅軍渡、水師城門、天理良心展覽館、風雨廊橋、八賢堂、萬天宮、龔家抱廳、煙房錢莊、汪本善舊居、汪氏油號、萬壽宮等。濯水古鎮古樸古風,盡顯古鎮韻味,行至老街,猶如穿越時空,重返濯水崢嶸歲月。古鎮上天理良心“道德碑”為濯水商賈經商、為人、處世、誠信之道,與蒲花暗河“蒼天有眼”遙相呼應,成為當地傳統的“做人講誠信”核心價值觀。
世界第一風雨廊橋
濯水風雨廊橋全長658米,因其造型和修建年代不同,又可分為四段欣賞。第一段為“濯河懷遠”,橋長310米,橋上建有層塔亭,最高處為中心閣樓。整座橋體套用重檐、歇頂、土家點將台、檐口升起與多層舉折等手法,創造了統一而有變化的橋身形態,造型尤為古樸典雅。第二段唐鐘長韻長105米,中央鐘樓部分高26米分四層。該段由廊道與鐘樓構成,中心位置高聳重檐歇山頂式鐘樓,懸掛仿唐銅鐘一口。第三段彩虹伏波長97米,該橋跨越蒲花河,是由單拱橋體與曲直結合的橋身,線條柔美,宛如一道絢麗的彩虹。第四段蒲花飛龍長146米,以曲線屋頂與現代格柵橋墩相結合,立面以龍的整體形態為創作原型,隱喻與水相生的飛龍跨河騰飛。
整座濯水風雨廊橋,不僅為世界第一長度的廊橋,在形態上、結構上、工藝上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式與歐式的結合,東方建築美學與西方建築美學的結合,更是傳統木質廊橋與使用膠合木和鋼架相結合的全新的結構方式,實現了建築上新的探索和嘗試。
蒲花暗河
蒲花暗河全長1.6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暗河內崖壁險絕,水入洞天,主要景點有水上天生三橋、蒼天有眼、暗河、大漏斗、間歇泉、赤穴、絕壁棧道、蒲花河峽谷等靚麗奇觀,風光秀美景色宜人。兩岸山谷如少女般亭亭玉立,凝望蒲花暗河歸海而去,亘古未變。河谷內溪水清澈見底,白鷺成群,魚蝦豐饒。蒲花暗河全年平均氣溫15℃,夏天最高氣溫31℃,其中溶洞內氣溫全年保持恆溫22℃,素有“中央空調”的美稱。
最為奇特的景觀是“蒼天有眼”,從暗河溯流而上,有三座寬度基本一致的天生石橋,抬眼望去,可觀三橋。三橋中間是兩個橢圓形的漏斗,高度均在100米左右。其中,一橋和二橋間的漏斗,寬度為41米,二橋與三橋間的漏斗,寬度為52米,以二橋為鼻樑,形成極為罕見的“天眼”景觀。峽谷內“赤穴”溶洞,源於巴族廩君神與鹽水女神的傳說。溶洞裡面,有自然生成的千丘梯田、滴水蓮花、蒲穴雙株、佛手迎春等鐘乳奇觀,美不勝收,更有無數散落地上國內同類洞穴少見的“千年穴珠”。
蒲花河休閒農業體驗園
蒲花園位於美麗的濯水古鎮景區西邊、蒲花暗河景區東邊的蒲花社區,將兩個核心景區串連為一體,恰似一條渾然天成的綠色絲綢。園區占地560畝,總投資4500萬元。園區以“一環、一軸、多園、九院落”的規劃布局,打造濯水5A景區差異化旅遊產品,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定位,種植以本地特色瓜果為主,同時種植具有觀賞價值的“名、特、優、新、稀”奇花異果,依託本地農耕、農具展現民族農耕文化,通過組培室、霧培室等現代農業設施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把“宜游、宜賞、宜識、宜娛”概念植入園中,形成渝東南地區集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為一體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交通指南
鐵路交通
黔江鐵路交通網日益完善,將形成渝懷鐵路及複線、黔張常鐵路、黔畢昭鐵路、黔恩鐵路、重慶至黔江城際鐵路、黔江至萬州城際鐵路等六條鐵路幹線,高等級公路通達性不斷拓展,渝湘高速、黔恩高速、黔梁高速、黔遵高速、黔張高速等六條高速橫貫東西南北
飛機路線
黔江武陵山機場,距黔江城區3公里,是渝東南地區的民用機場,是重慶市“一大四小”機場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和重慶市定位的“武陵山地區重要航空門戶和旅遊中轉港”,2015年3月獲評為“中國最佳旅遊支線機場”。
自2010年11月22日建成通航以來,黔江機場相繼開通了重慶、上海、昆明、北京、成都、杭州、寧波、西安、海口、珠海等10餘條航線,初步搭建起米字型的航線網路骨架。航線網路趨於合理架構、旅客吞吐量也實現大幅增長。2018年旅客吞吐量預計突破40萬人次。
汽車線路
黔江共有兩個客運汽車公司,三個客運站,總計340餘輛客車,公路客運現有跨省超長客運線:黔江——上海、黔江——福建晉江、黔江——廣東東莞;跨省客運線路黔江——成都、黔江——武漢、黔江——長沙、黔江——湖南邵東、黔江——湖北恩施、黔江——湖南龍山、黔江——湖北鹹豐、黔江——湖南懷化、黔江——湖南吉首;跨區線路有黔江——重慶、萬州、涪陵、南川、石柱、秀山、酉陽、彭水等地。
景區文化
民俗活動
後河古戲:濯水後河古戲是由湖北漢劇、湖南南戲與江西的崑山腔交融、創新後形成的。
哭嫁:哭嫁,是土家族的一種習俗,土家族女兒出嫁時一定要會哭,哭得動聽,哭得感人的姑哭嫁有專門的“哭嫁歌”,是一門傳統技藝。
八寶銅鈴舞:銅鈴舞又稱八寶銅鈴舞,最初是土老師祭祀時的一種儀式舞,宗教色彩較濃,後經土家人不斷改進、提高,形成了一種優美的舞蹈。
板凳龍舞:板凳龍舞在黔江流行較廣,是土家族民眾的傳統喜慶節目。
毛古斯:毛古斯是土家族的一種原始戲劇活動的名稱,原意是毛人的故事,反映了土家先民原始生存狀態。
儺戲:儺戲也叫儺願戲或儺堂戲。是在面具、歌、舞、道白等手段,裝鬼扮神的戲劇元素基礎上,逐步加入世俗的人物、情節和娛人成分而形成的一種民間祭祀性戲劇。
影視作品
大型民族歌舞詩劇《濯水謠》在中央民族歌舞劇院和重慶大劇院成功演出;在濯水取材取景拍攝的央視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39集《濯水——大誠止於信》、電視連續劇《侯天明的夢》及重慶衛視經典欄目《霧都夜話》之《生命啟示錄》,在央視、重慶衛視展播。在濯水景區拍攝的《一日成交》電影在各大影院放映。
文化活動
中國武陵山國際民俗文化旅遊節、“因為愛情·邂逅廊橋”千名青年相親活動、中國廊橋國際學術研討會、重慶小姐超級大賽暨芭拉胡女神選拔賽、“中國最美土家妹·濯水景區代言人”全球徵集評選活動、中國濯水鵲橋會、連續4屆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重慶黔江站等活動也紛紛在濯水舉辦。
特色美食
青菜牛肉、黔江雞雜、綠豆粉、葉兒粑、馬打滾、豆醬粑、團撒、大鍋燴菜、雞蛋茶、懶豆腐、五香豆豉、燒嫩苞谷、炕洋芋、烤紅苕、魔芋豆腐、打糍粑、大格蒸肉、金包銀飯、米豆腐
配套設施
智慧景區建設
濯水景區已全面建成景區數據指揮中心及遊客服務平台、管控平台、OTA分銷平台、線上線下一體化平台等智慧景區功能設施。濯水景區在一部手機游濯水景區、一張地圖游濯水景區上,採用特色手繪地圖,並與手機套用結合,為遊客展示景區重要景點及遊玩設施,提供特色語音導遊、導覽服務。
扶貧旅遊特產館
扶貧旅遊特產館位於黔江區濯水古鎮(龔家一號樓),總計1000平方米,主要經營旅遊扶貧特產,其中一樓有三個功能分區(約300平方米),一是展示區;二是黔江土特產扶貧銷售區;三是網路平台直播帶貨區。二樓規劃為製作體驗區,將來會以銀飾製作、土家罐罐茶等體驗性和參與性項目入駐。
主要榮譽
中國最具魅力名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中國傳統建築旅遊目的地
中國韻文化景區
大世界基尼斯“伏流暗河天生橋數量之最”
中國大陸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
首批市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典型案例
武陵山十佳人氣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