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隨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摧枯拉朽,劍指江南。為適應解放戰爭之形勢,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大批幹部隨軍南下接管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濟源幹部南下福建紀念碑
- 地理位置:濟源市濟水大道東段迎春園內
地址,簡介,
地址
濟源市濟水大道東段迎春園內
簡介
1949年1月,隨著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摧枯拉朽,劍指江南。為適應解放戰爭之形勢,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大批幹部隨軍南下接管新區。太行、太岳區奉命選調4000餘名幹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南下接管福建的福安、閩侯等六地區。2月,按照太岳四地委指示,中共濟源縣委召開縣、區幹部大會,號召全縣廣大幹部報名隨軍南下,開闢新區,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作貢獻。短短几天內,全縣就報名137人。依據上級“既要服從全局,適應廣大解放區工作的需要,按質量完成選調幹部任務,又要兼顧鞏固當地政權和發展老區工作”的方針,縣委決定對全縣黨政群幹部全面排隊,一分為二,一部分調出南下,一部分留下工作。按照“黨性強、政治覺悟髙;有一定工作經驗和領導能力;身體健康,作風正派”的原則,縣委全面平衡、逐個審定,選調南下幹部98人(包括太岳三地委派來的王安珍、楊傑、董傑、王維恆等6位同志),另有衛生員2人、通訊員14人、炊事員8人,共122人。
從1949年3月8日從濟源出發至9月30日到達霞浦、柘榮,濟源南下幹部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冒著槍林彈雨,歷盡千辛萬苦,翻躍中條、太行、武夷三山,跨過黃河、長江、淮河、錢塘、閩江五河,途經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八省,共歷時207天,行程3000餘公里。因霞浦、柘榮兩縣位於福建東北群山包圍之中,海拔3000多米,生活環境十分艱苦,加之國民黨反動派潰逃後留下的散兵、殘匪、特務,以及地主、惡霸等反動勢力千方百計對新生政權進行破壞,政治環境更是艱險。濟源南下幹部發揚太行、太岳老區人民的光榮革命傳統,克服了情況不熟、風俗不同、語言不通等困難,與當地幹部緊密配合、團結一致,深入發動民眾,勝利完成了接管政權、建黨建政、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等任務,在八閩大地上貢獻了畢生的心血和汗水。
2006年8月,濟源市人民政府在市區迎春園內修建了“濟源幹部南下福建紀念碑”,以紀念濟源南下幹部在八閩大地上作出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