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二仙廟

濟源二仙廟

濟源二仙廟,又稱“魏夫人廟”“紫虛元君廟”,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大許村,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濟源二仙廟創建於唐,明清均對其進行過增修和修繕。據明《重修仙天聖母靜應宮碑銘》載,二仙其人叫魏華存,西晉任城司徒文康公舒、劇陽侯魏陽元之次女,南陽太保掾劉友彥夫人。幼而好道,為百姓仰慕,稱紫虛元君。二仙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築依中軸線而建,依次為紫虛元君殿、東配殿、靜應殿及拜殿,總計古建築四座二十二間。廟內散落碑碣石刻十餘通。是一座布局清晰,保存較為完整的中小型古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

2019年10月7日,濟源二仙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源二仙廟
  • 地理位置: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大許村
  • 所處時代:明清
  • 占地面積:約 36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366-3-16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濟源二仙廟創建於唐代,重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明清時期,多次修葺。
濟源二仙廟
拜殿
2023年,濟源示範區財政金融部門已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270萬元,其中濟源二仙廟元君殿等4處文物本體建築修繕、院落環境整治360萬元。

建築格局

濟源二仙廟坐落在太行之陽的沁河南岸。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
濟源二仙廟
靜應殿
濟源二仙廟原為三進院落,依中軸線而建,依次元君殿(明)、東配殿(明)、靜應殿(清)、拜殿(清)等四座建築,總計古建築4座22間。山門、梳妝樓、西配殿早年被毀存。主體建築元君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為明代萬曆年間的單檐歇山式木構建築,四周檐下斗拱層疊,龍首耍頭雕刻精美,大額枋通身透雕蟠龍、雲氣、瑞獸、飛鳥等精美圖案,刀工精細,運筆流暢,栩栩如生,與陽台宮玉皇閣格扇透雕雲龍較為相似,堪稱明代雕刻藝術精品。殿內七架梁用材碩大,直徑竟達85公分,體現了濟源古代建築的用材特點。靜應殿、拜殿為二仙廟的後殿,為清代單檐懸山式建築,二殿均採用五間通枋做法,體現了濟源地區古建築的一大特色。
濟源二仙廟
濟源二仙廟
“茂林修竹風光直媲江南,抱水環山靈秀獨鐘河朔。”是二仙廟靜應殿的門聯。上聯“茂林修竹”是指唐時二仙廟的東北角有片碩大的青竹園,廟內翠柏成蔭,群鳥紛飛。“風光直媲江南”既是景色不次於江南。下聯“抱水環山”是指二仙廟坐落在沁河之畔,太行山腳下。“河朔”古指懷慶府,即今濟源、沁陽一帶。靜應殿是二仙廟的最北一座廟宇,它和拜殿相連,逢每年陰曆三月十六二仙奶奶生日時,熱鬧非凡。
濟源二仙廟
靜應殿

文物遺存

濟源二仙廟內散落碑碣石刻十餘通,闡述了二仙廟的歷史和修繕經歷。山門處元代石獅子一對,較為珍貴。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據大明嘉靖三十九年(1521年)《重修仙天聖母靜應宮碑銘》載,二仙原名魏華存,任城樊人,為西晉任城司徒文康公舒劇陽侯魏陽元次女,南陽太保掾劉友彥(曾任修武令)夫人,因得道成仙,人稱“二仙”,又稱紫虛元君,為茅山道教早期人物。
濟源二仙廟
紫虛元君殿

文物價值

濟源二仙廟位於濟源至懷慶府的古交通要道,自古香火鼎盛。整體建築規模宏大,裝飾華麗,不僅反映了二仙廟歷史上的繁盛,而且也是一處體現河南地方建築手法的重要實物,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
濟源二仙廟
濟源二仙廟

保護措施

2000年,濟源二仙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濟源二仙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濟源二仙廟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大許村。
大許二仙廟

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濟源二仙廟,路程約15.8千米,用時約28分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