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經九路國小

濟南市經九路國小是一所由濟南市市中區教育和體育局主管的公辦六年制國小,學校位於濟南市市中區緯二路180號經九路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經九路國小
  • 辦學性質:公辦六年制國小
  •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緯二路180號
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特色,師資水平,榮譽獎勵,歷史沿革,學校位置,

辦學規模

學校共有6個年級,12個教學班,總計483名在校學生,31名教職工。

辦學條件

學校坐落在市中區大緯二路180號,濟南市十大建築景觀八一立交橋東北角,北鄰濟南市市中區區委區政府機關所在地濟南大廈。現學校占地面積5188.12平方米,建築面積5843平方米,操場面積2808㎡,綠化面積122㎡。學校環境優美,設施配套齊全,現有各類功能室7個,圖書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房、科學實驗室、錄播室等一應俱全,圖書、科學儀器、體育器材等。

辦學特色

學校積極探索實施“慧愛”教育,圍繞“陽光生活,快樂學習”的辦學理念,踐行“用愛和智慧創造未來”的核心價值觀,培養“愛國家,擔責任,好學習,敢創新”的現代經九美少年,創設優美、和諧、智慧的育人生態,構建綠色、高效、規範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努力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全面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

師資水平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1人,師資隊伍精良。擁有市、區級骨幹教師6人。其中,中國小高級教師3人,濟南市優秀教師3人,市中區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學能手共10餘人,市中區教學新秀1餘人等。

榮譽獎勵

先後榮獲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創造教育工作基地,山東省科普示範學校。學校先後被命名為國家教委、科委“九五”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山東省教育學會科技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吸收為集體會員。被評為山東省“現代科技教育試驗與研究示範學校”;和“科技創新先進單位”;被評為市中區“科普示範學校”和“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文化藝術節先進單位”、山東省“三模一電“先進單位2006年9月學校被命名為“濟南市青少年創造發明活動基地”等。學校有42項已經批准的發明專利。

歷史沿革

濟南市經九路國小創建於1947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當時學校的前身原為1947年底(民國三十六年)建立的偽市立第一中正國小,當時是濟南市各界為蔣介石祝壽獻校募集的捐款建立的三處國小之一。1948年3月1日正式上課。1949年濟南解放,由於校教員組成複課委員會,於10月19日複課。同年11月初改為濟南市經九路國小。濟南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撤銷後,由市文教局派出幹部接辦。當時是市第九區十五所國小的中心國小(包括:王官莊國小,西辛國小,梁莊國小,王莊國小,四里村國小,信義莊國小,營市街國小,振興街國小,培英國小,真光國小善導國小,馬家莊國小,甸柳莊國小,齊魯大學附小,慶祥街國小等),校領導負責他們的政治和業務工作.本校有工作人員25人,開設12個班,共有學生602人。當時的校長是佟芝英。
1950年——1977年期間,教師有五十多人,開設了27個教學班,學生增至1300人。先後由周仁祥、陳耕行、朱永寬、孫子修、牛玉清、華修、劉淑媛任校長。1978年,學校的東分校撤銷,增設了七個國中班,人數一直穩定在1300人左右。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教育事業也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85年在崔德新書記、劉汝珍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的五排平房被拆除,改建為五層教學樓,設辦公室九個、會議室一個、教工之家一個,教具、實驗室各一個,其它為教室,學校的電教設備也達到了一類標準。
2002年,學校硬化了操場,2008年七月學校封閉了各樓層的走廊,2009年八月擴建了操場,增加了1500平方米的學生活動面積,增設了四個桌球台和兩個籃球場,內部設施設備比較完善,全部更換了教師的微機,提高了教師的辦公效率。

學校位置

濟南市經九路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