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地區建築中氣候調節空間的尺度模型研究

濕熱地區建築中氣候調節空間的尺度模型研究

《濕熱地區建築中氣候調節空間的尺度模型研究》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肖毅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濕熱地區建築中氣候調節空間的尺度模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肖毅強
  • 依託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課題立足於我國濕熱地區的特有氣候,總結提煉傳統嶺南建築順應氣候的思想,以此為基礎設計數位化的空間尺度模型,套用模擬軟體檢驗能量在其中的流動過程,根據反饋結果修正完善。研究力圖揭示濕熱地區建築空間調節氣候的基本原理,並通過尺度模型在濕熱地區建築巨觀、中觀與微觀各個層面中的多元套用,最終建立一套適用於濕熱地區建築的空間節能設計模式語言。.研究基於當前建築業綠色節能和低碳減排的迫切需求,對嶺南傳統建築適應氣候方式進行創新性繼承而展開的濕熱環境建築空間研究,不僅能最佳化濕熱地區建築的環境性能,提升綠色品質,還充分挖掘了建築空間自身的節能潛力,確立當代科學的建築空間價值觀念,實現科學技術與藝術設計的最佳平衡,為建築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結題摘要

課題立足於我國濕熱地區氣候,總結提煉傳統及現代嶺南建築順應氣候的建築空間的氣候調節價值,以此為基礎確定典型的空間尺度模型,根據實證及模擬分析結果,揭示濕熱地區建築空間調節氣候的基本原理。通過尺度模型在濕熱地區建築設計中的套用論證,建立一套適用於濕熱地區建築的空間節能設計模式語言,並通過運用和推廣指導綠色建築空間設計工作。 研究按照計畫分別進行了嶺南傳統及現代建築空間的普查與數據化處理,分別對廣州城市民居的天井、近代城市建築的外廊(含騎樓),現代建築遮陽防熱空間等空間類型進行資料收集,確定了複合表皮空間、冷巷空間、天井空間、外廊空間、非對稱大空間為空間尺度模型的重點分析內容。結合空間光/熱/通風模擬與實測對空間模型尺度進行分析,結合多種軟體最佳化比對的方法,確定了空間合理尺度模型。將研究成果的典型尺度模型與實際項目設計效果進行比對,通過套用分析,論證尺度模型的價值。通過案例套用,取得了具有說服力的結論。 主要研究結論體現為:1、創新性提出建築設計氣候調節空0間尺度研究的理論價值與方法研究,提出建築空間設計從“形式管理”走向“能量管理”的觀點,以此為基點確定建築空間研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評價;2、完成濕熱地區複合表皮空間尺度的分析研究,確定水平遮陽與垂直遮陽組合的遮陽模式,與700~800×4000mm外表皮空間組合的表皮空間尺度模式,並對光伏一體化複合表皮空間模式與尺度進行分析;3、完成濕熱地區外廊空間尺度模型研究,確定了建築南向外廊層高採用3.0~3.5x4米的合理尺度模型;4、初步完成天井空間尺度模型研究,對竹筒屋天井採用結合通風、採光、防熱綜合性能分析的優選比照,採用3x3x8(H)米的天井尺度範圍能夠滿足良好的建築內部環境舒適性效果;5、完成濕熱氣候建築大空間設計的非對稱形態研究。 項目研究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專家進行合作合作交流。團隊發表論文8篇(其中期刊論文5篇,會議論文3篇,其中EI收錄5篇),研究指導碩士研究生完成碩士畢業論文11篇(其中標註6篇);研究成果套用於綠色建築設計,取得多項建築設計獎項。項目團隊(肖毅強、王靜、李晉)及研究成果指導2013年中國國際太陽能競賽華南理工大學隊項目,表現優異,代表隊獲得總分亞軍。項目成員王靜老師在課題支持下,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等。 研究正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並繼續發表和論著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