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將澳大利亞的兩大主流報紙《
澳大利亞人報》和《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在陸克文當政期間所發表的涉華報導作為研究樣本,總結澳大利亞主流報紙所塑造的中國國家形象及相關涉華報導的新聞框架,探索分屬不同利益集團的媒體所構建的中國國家形象之間的異同,進而對如何進行中國國家形象的海外構建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澳大利亞人報》與《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涉華報導的總體研究 |
---|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 研究的問題 第四節 樣本選取與方法運用 | 第一節 《澳大利亞人報》涉華報導的統計與概述 第二節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涉華報導的統計與概述 第三節 兩報涉華報導的總體情況比較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澳大利亞人報》涉華報導的個案分析 | 第四章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涉華報導的個案分析 |
---|
第一節 《2009年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相關涉華報導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 第二節 《2009年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相關涉華報導的新聞框架分析 第三節 “熱比婭”事件相關涉華報導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 第四節 “熱比婭”事件相關涉華報導的新聞框架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第一節 “力拓案”相關涉華報導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 第二節 “力拓案”相關涉華報導的新聞框架分析 第三節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兩報在“力拓案”相關報導中所構建的中國國家形象對比 | 第六章 澳大利亞民眾眼裡的中國國家形象 | 第七章 結語 |
---|
第一節 重要性分析 第二節 事件發展分析 第三節 新聞基調分析 第四節 中國國家形象對比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第一節 《澳大利亞人報》的《致編者信》分析 第二節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的《致編者信》分析 第三節 兩報《致編者信》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 第四節 民調中的中國國家形象 第五節 媒體與民調中的中國國家形象比較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一節 研究總結 第二節 創新與不足 第三節 可能的研究方向 |
創作背景
無論新媒體的發展多么迅猛,仍無法掩蓋紙質媒體的重要性。澳大利亞的紙質媒體中不乏歷史悠久、聲望較高的報紙,在國際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相較於新媒體準入的“低門檻”,報紙往往在刊登的新聞事件和觀點上更具權威性,對在社會上擁有更多發言權和決策權的精英階層有更大影響,在研究中也因其具有可追溯性而備受青睞。同時,更應關注澳大利亞報業格局的獨特性。傳媒巨頭——新聞集團和費爾法克斯集團兩家獨大。兩大集團所控制的媒體對國家形象的塑造、國際事件的發展及國家關係的變化都有深刻影響。對隸屬於澳大利亞不同利益集團的兩份主流報紙進行研究,不僅能有效地揭示澳大利亞主流媒體如何對中國國家形象進行構建,而且能發現由於不同集團背景的影響,在構建中是否會形成異同,是怎樣的異同。基於此,《澳大利亞主流報紙中的中國形象研究:2007—2010》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陸克文執政期間,澳大利亞主流報紙塑造的中國國家形象不佳,中澳關係屢受考驗。陸克文是一個懂漢語、對中國文化造詣頗深的人,又有研究中國的經驗和在中國居住的經歷,但這種看似能較易取得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礎,卻未能讓兩國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實現更健康的外交。這一局面的造成兩國都有原因可探。澳大利亞是一個多黨執政的國家,在兩黨博弈的政治格局下,反對黨會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對執政党進行攻擊。陸克文上台以來的“知華”形象在處理中國事務時卻給他帶來不小的麻煩。反對黨不斷指責他對中國的態度過於軟弱,質疑他與中國政府溝通的能力,攻擊他在中澳關係中的立場。陸克文的漢語能力不但未能對他的執政有所助力,反而成了他被攻擊的“靶子”。這對媒體和大眾的輿論導向不利。
同時,由於中國的崛起迅速,導致很多國家雖然承認中國的崛起,但並未真正做好準備,澳大利亞就是如此。“
力拓案”會引發廣泛的關注,除了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和澳國內兩黨博弈的影響外,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外交經驗不足亦是一個原因。澳大利亞幾乎獨占一片大洲,周圍無大國為鄰,且長期與英國、美國結盟的政策使其很少獨立處理與一個大國的關係。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加上中澳兩國在經貿領域互補的密切聯繫,迫使澳大利亞必須調整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和態度,儘快做好心理準備,獨立面對一個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國,並與之建立成熟穩定的關係。若澳大利亞不能適應這一角色的變化,則對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會帶來不利。
作者通過對澳大利亞主流報紙的研究發現,在中澳這段坎坷的關係中,中國亦有思慮不周的方面。陸克文上台後,中國看到了一個發展契機,認為一個“懂中國”的總理一定會帶來不一樣的國際環境,卻未曾考慮到,這個“總理”雖“知華”,卻並不“親華”。陸克文是一國領導人,他必須先考慮澳大利亞的本國利益,且執政中時時受國內反對勢力和媒體輿論的制約。澳大利亞的政治體制決定了作為總理的陸克文必須考慮國家大局,黨派博弈,以及澳大利亞民眾的想法和感受。如有不慎,就會遭到反對,對自己的執政造成傷害。作者認為,由於中國和澳大利亞強烈的經濟互補性和在亞太地區的共同利益,中國巨大的市場以及日益強大的實力和無限潛力,儘管在一些方面兩國有分歧有摩擦,但在未構成本質危害的情況下,雙方最終會選擇互相協調、互相妥協,回到正常的邦交軌道,繼續尋求共同的發展。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澳大利亞主流報紙中的中國形象研究:2007—2010》 | | | |
作者簡介
計冬楨,上海理工大學滬江國際教育學院對外漢語教研室主任,講師,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國家話語生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於2014年6月至9月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訪學。研究方向為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