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司登MKI式衝鋒鎗

澳司登MKI式衝鋒鎗

澳司登MKI式衝鋒鎗於1941年中期至1942年6月研製,1942年6月至1945年3月,共生產了約20000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該槍經改進定型為MKⅡ式,但生產數量很少。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澳大利亞為了滿足作戰之急需,開始研製衝鋒鎗。設計師尤阿萊·里德爾參照英國司登MKⅡ式和德國MP40式衝鋒鎗,設計了一種9mm衝鋒鎗,取名為澳司登MKⅠ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司登MKI式衝鋒鎗
  • 外文名:Ausden Mki 9mm submachine gun
  • 槍 管 長: 198 毫米(mm)
  • 膛線: 6條,右旋
  • 彈頭初速:365 米/秒
規格參數,用途,結構特點,1. 槍,2. 瞄準裝置,3. 彈藥,4.性能數據,

規格參數

【規格參數】
供彈方式: 28發 9×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口 徑: 9 毫米(mm)
理論射速: 500 發/分
自動方式: 自由槍機式
發射方式: 單、連發
瞄準裝置: 倒V形準星準星 覘孔式照門

用途

主要殺傷200m內有生目標

結構特點

澳司登MKI式衝鋒鎗兼有英國司登MKⅡ式衝鋒鎗和德國MP40式衝鋒鎗的許多特點,但裝彈有些困難。

1. 槍

該槍的工作原理與英國司登MKⅡ式衝鋒鎗一樣,都是自由槍機式。它主要由槍管、槍機、擊發與發射機構、機匣、前後兩個握把、摺疊式槍托組成。
澳司登MKⅠ式的槍管、機匣,發射機和快慢機是直接按照英國司登MKⅡ式仿製的;摺疊槍托、槍機和疊套式復進簧是按照德國MP40式仿造的;獨自設計的部分僅是增加了前握把和改進了槍托固定卡筍,用此卡筍可以更牢靠地固定槍托。槍托向前摺疊後可使托底板套住前握把,但由於槍託過長,容易使射手瞄準疲勞。拉機柄與槍機成為一體,機匣右側的機柄槽一直延伸到尾部,便於分解槍機。
MKⅡ式是MKⅠ式的改進型,主要是用前後兩部分鋁壓鑄件包裹機匣。前半部用以支撐槍管,並使握把與彈匣倉構成一體,便於快速生產;後半部為發射機座,後方有空心套管將機匣尾部封閉。其他改進包括:擊針改為固定式;槍托卡筍移到發射機座的正後方;前後握把採用硬質橡膠製成;槍管與機匣的聯接由固定螺帽聯接改為螺紋旋接;配用了一個扁形刺刀。

2. 瞄準裝置

該槍採用倒V形準星和覘孔照門式固定表尺(MKⅠ式)或帶L型翻轉式表尺(MKⅡ式)。固定式表尺上的覘孔照門,射程裝定為91.5m,L型表尺射程裝定為91.5m和183m。

3. 彈藥

4.性能數據

MKⅠ式、MKⅡ式
表尺射程 91.5m 200m
有效射程 91.5m 200m
全槍長
槍托打開 732mm 832mm
槍托摺疊 552mm 544mm
含刺刀945mm
全槍質量
不含彈匣 3.979kg 3.825kg
含實彈匣 4.659kg 4.505kg
彈匣質量
空彈匣 383g
實彈匣 680g 680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