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石歌》是清代錢琦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澎湖文石歌
- 作者:錢琦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澎湖紀略》
- 作品體裁:古體詩
《澎湖文石歌》是清代錢琦創作的一首詩。
《澎湖文石歌》是清代錢琦創作的一首詩。1作品原文茫茫元氣虛空鼓,長皮汗漫蛟鼉舞。忽然蓬萊失左股,幻結澎湖擁仙府。秀靈磅礴孕扶輿,滄桑閱歷成今古。遂有寶氣磨青蒼,知是奎星墮沙渚。雷電追取敕神丁,冰雪雕鎪運鬼斧。合則成璧分如...
澎湖文石是中國澎湖列島的將軍澳、西嶼及望安島一帶產的一種由方解石和文石(約占70%),菱鐵礦共生集合而成的石料。形狀特徵 多呈葡萄狀、杏仁狀和球狀。已有近百年的開採利用史。可有多種顏色與花紋,以色深、細密、硬度偏高、多花紋變化,具有眼狀構造者為佳。主要價值 主要用於製成念珠、文具和小擺設。
《澎湖二首》是明末清初詩人盧若騰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灣花嶼郁蒼蒼。白沙赤嵌紅毛地,綠葦黃魚紫蟹莊。仰首但瞻天咫尺,稱名合在水中央。古今多少滄桑劫,留得殘雲照夕陽。作者簡介 盧若騰(1600~1664),字閒之,福建金門人,因金門為唐代時監牧地,故號牧洲。〖參考林樹梅〈...
澎湖最知名的礦物石種,當屬文石。文石生成於玄武岩形的孔穴中,因為結晶、礦物沉澱等作用,由鈣、鎂、鐵、錳的碳酸鹽及蛋白石、褐鐵礦等所組成,各色交間之美麗紋彩,經琢磨加工可製成各種裝飾品。 氣候特徵 澎湖列島與台灣本島一衣帶水,但氣候差異很大。由於澎湖群島地勢平坦,無高山遮蔽,每到冬天,島上總是...
全縣的工業幾乎都與漁業有關,主要有魚類加工廠、冷凍廠、漁船修造廠、漁具生產廠等,約占全縣工廠數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以珊瑚、文石、貝殼等為原料的工藝品加工廠,全縣大小工廠約200餘家,另有商業批發、零售、餐飲、娛樂等服務性公司、企業500餘家。旅遊開發 澎湖縣因開發早,古蹟甚多,加上特殊的地理景觀,使...
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撰)作品原文 我生大亂際,不幸兼兩累;人識我姓名,我復識文字。雖無金石詞,亦或動痂嗜;而皮裹陽秋,未免觸猜忌。耿耿王烈婦,從容死就義;立碑表貞姱,敘述頗詳備。巍巍太武山,孕毓多瑰異;警句頌山靈,標之山頭寺...
所以用澎湖文石製成的各種石製品成為澎湖旅遊的主要紀念品之一,像印章、手鍊、鎮石等等。在環島路的西南海岸,有個指示牌,上面寫著“蓮花台”。導遊加琳介紹說這裡有玄武岩熔漿湧出所形成的同心圓孔洞,其環繞狀像蓮花,所以叫蓮花台。這裡也被看成是古代岩漿噴出的火口。因為我們到達時正是漲潮時分,所以沒有看到...
北港藝閣等15種傳統工藝 南部篇:嘉義交趾陶、民雄匏雕、嘉義石猴雕刻、台南市神像雕刻、台南市傳統彩繪、台南鴿笭、美濃傳統工藝、三地門排灣人工藝霧台魯凱人工藝等9種傳統工藝 東部與離島篇:宜蘭刺繡、精雕藝術、花蓮石雕、花蓮銅門番刀、台東原住民工藝、台東漂流木工藝、澎湖文石雕刻等7種傳統工藝 結論 ...
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金門林豪為之集成《惕園古近體詩》二...
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金門林豪為之集成《惕園古近體詩》二...
·澎湖四寶 文石、珊瑚、海樹、貓公石並稱澎湖四寶。文石是澎湖獨有的美麗礦石,由多種礦物在特殊溫度壓力下產生化學變化所生成。長於玄武岩縫隙中,世界上文石僅有澎湖與義大利西西里島出產,西西里島雖是文石富礦帶,但品質不及澎湖的文石。澎湖文石擁有豐富多變的美麗紋路,目前雖已明令禁采,但在馬公市的文石店...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第二種版本。《留庵詩文集》系1969年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出版,依據林策勛抄寄作品二十餘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現藏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
光緒九年(1883),在家居喪,春夏間有書寄番禺馮恩江。同年夏,鵬運兄弟離家北行,在漢陽鵬海沿長江而往江西,鵬運當與兄維翰北上,在秋天到達開封,住在兄長家,至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離開封到京。在開封期間曾與黎獻臣、管敬伯、李文石諸人以詩詞相唱和。入京為官 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服滿回京。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現藏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
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第二種版本。《留庵詩文集》系1969年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出版,依據林策勛抄寄作品二十餘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
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金門林豪為之集成《惕園古近體詩》二...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現藏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
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
,現藏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聘廷蘭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歷官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頗有政聲。因抗太平軍有功,升贛州同知。鹹豐九年(1859)卒於官,年五十九。蔡廷蘭詩工古體,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蔣鏞纂《澎湖續編》。光緒四年(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