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金江書院”,院址在今澄邁縣第二國小校內。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知縣林玉銘將“金江書院”’改為“金江遊藝學堂”。
光緒三十年(1904年),更名為“金江高等國小堂”。
民國13年(1924年)秋,改為“澄邁縣初級中學”,國民政府教育部於當年11月11日批准。
民國15年(1926年)6月,澄邁縣第一個中共黨組織——“鄧仲支部”在學校成立。
民國16年(1927年)4月25日拂曉,國民黨澄邁縣長王光瑋奉上司旨意,派兵包圍澄邁中學,發生“四二五”事件。
民國17年(1928年)春,澄邁中學掀起“擇師運動”。
民國28年(1939年)2月12日,日軍飛機轟炸金江,澄邁中學被迫停辦。
民國33年(1944年),學校在白沙縣細水鄉復辦,更名為“瓊崖西路聯合中學”(一說澄臨儋聯合中學)。
民國34年(1945年)8月,日軍投降,學校遷回瑞溪墟,恢復“澄邁中學”校名。
民國35年(1946年)1月,學校遷返金江原址。
1952年,學校經費全部由國家統包。
1958年秋,選原地坡村遺址為新校址。
1959年,建校舍;年底,國中部遷至新校舍上課。
1964年,國中部遷回原址。
1965年春,建起第一棟教學樓。
1966年6月9日,全校“停課鬧革命”。
1967年,更名為“七一中學”。
1968年,學校骨幹教師全部下放到公社中學或鄉村國小任教;軍宣隊、工宣隊進駐學校;學生參加積肥、種甘蔗和治坡改田勞動。
1974年,遷校到江南現址,復校名“澄邁中學”。
1982年,學校有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
2015年2月,學校被授予“省一級(甲等)學校”。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3531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3175平方米,綠化面積47360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教師生活區、學生生活區,四區分開。
辦學規模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3531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3175平方米。有教學班83個,學生人數4178人。
師資力量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373人,其中教師329人,職工44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00人,中級教師126人;有12人被評為全國、省優秀教師和德育工作先進個人;4人被評為省級學科帶頭人,18人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35人被評為縣級骨幹教師。
全國優秀教師:陳吉靈
特級教師:紀迎春、胡明霞、胡繼雲
省級骨幹教師:王上興(數學)、馬瀟雲(語文)、吳明紅(化學)、曲秀娟(生物)、陳揚斌(物理)等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16年高考,學校參考712人,其中總分700分以上有7人。本科第一批上線153人,上線率21.5%;本科第二批以上上線431人,上線率60.5%。
2017年高考,學校參考750人,其中總分和單科700分以上有47人。本科A批本科上線472人,上線率63%。有澄邁縣文理科第一名各1人。
2018年高考,學校本科批上線572人,上線率58%。
2015年7月,學校在澄邁縣2015年“奮發向上 崇德向善”讀書教育活動徵文、演講比賽中,獲中學組二等獎1人。
2016年12月,學校在2016年澄邁縣中小學生“平安文明 快樂成長”主題演講比賽個,獲一等獎1人、優秀獎1人;同年7月,學校在2016年澄邁縣“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徵文比賽中,獲特等獎4人、一等獎3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
2017年11月,學校在海南省第二十屆中學生(國中)理科實驗操作競賽中,獲二等獎1人。
2018年,學校在科技創新、科幻畫、機器人、七巧科技等大賽中,獲國家一等獎10人,國家二等獎5人,國家三等獎6人;省一等獎11人,省二等獎4人,省三等獎3人。
教師成績
2014年11月,學校在海南省第十屆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評比觀摩活動中,獲三等獎1人;同月,在第六屆海南省中國小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中,獲三等獎1人。
2015年4月,學校獲澄邁縣第三屆中國小教壇新秀6人。
2018年4月,學校在“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走進新時代”徵文活動中,獲優秀獎2人。
所獲榮譽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獲得國家級校本研訓基地、全國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基地、全國特色學校等稱號。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學校校徽以山水相擁為主題。兩山之中有著一輪朝陽,象徵著芊芊學子蓬勃向上的活力。而河流所代表的字母“C”又與高山所暗含的字母“M”一起,構成了澄邁中學前兩個字“澄邁”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外圍寫著學校校名和英文名字。
精神文化
厚德博雅,自強不息
勤學篤行 日進日新
進德修業,樂育英才
求真求實 善學善思
學生活動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舉行了作文比賽、化學模型大賽、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學典禮、演講比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