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清
光緒2年(1876) 由何維賢、黃琮、俞桂書等紳士捐資在橫山興善寺創辦沃西分院。
清光緒24年(1898) 由東陽蔡汝霖任書院院長,他心向著“戊戌變法”,善誘諸生,“莫沉淪科舉,鬚髮奮救國”,堅持“教育救國”宗旨。
清光緒28年(1902) 沃西書院改名為沃西公立高等國小堂。
民國元年(1912) 學校遷至澄潭王家祠堂,改為沃西公立高等國小校。由王冷仙、陳拜陽、楊國鈞、雪均、金雲寬、徐夢魁等擔任校長。
民國32年(1943) 十一月四日,在興善寺召開籌備會議,商討決定將沃西國小改辦為沃西私立蠶桑職業學校,並擇定校址橫山興善寺。
1949年十二月十五日在誠愛祖華庵召開士紳聯席會議,推舉陳石民為沃西蠶校校長,並決定於次年2月28日招生開學。 8月22日,在
澄潭鎮立國小召開西區熱心教育知識青年公正士紳會,根據新的政治濟形勢,決定學校增設附設國中班。 校址遷至澄潭沈家祠堂,定於9月正式招生開學,並改組沃西蠶桑學校校董會,由張健爐任董事長,楊國鈞任副董事長。 同月24日召開二屆一次(改組後)校董會,推舉新的校務委員會,由潘守誠任主委(校長)。
1950年1月,紹興專署批准,定名為新昌縣私立沃西初級中學,上半年學校成立"工讀團",堅持 "工不誤讀,讀不忘工。以工養讀"原則,照顧關心工農子弟貧苦學生讀書。9月,改組校董會,推舉
紳士俞錫霖為董事長,徐夢魁為副董事長。21日,召開校董會,決定組織擴建校舍籌募經費委員會,選舉產生新的校務委員會,由張綱維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負責主持學校工作。12月25日,第一座教學樓(五教二辦)破土動工,決定此日為建校紀念日。下半年,建立學校
團支部和學生會,協助學校開展工作,學校結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運動開展學戰鬥英雄事跡,向
志願軍寫慰問信,捐獻飛機大炮活動,並組織學校文工團深入農村開展宣傳。
1951年 暑期,教職工參加華東革命大學浙江分校鎮反學習。
1952年 增設政治輔導員,負責團支部等輔導工作,在學生中開展以互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1953年 建立基層教育工會,組織教師學習凱洛夫《教育學》,學習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發動組織學生向家長、親屬、鄰居寫信,開展廣泛宣傳。9月,學習貫徹毛主席提出的三好(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指示。
1954年 設立專職團幹部,加強團工作領導,加強以勞動教育為重點的政治思想教育,清除剝削階級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思想,組織學生參加建校勞動,下半年學校成立團總支,二、三年級分班成立團支部。
1955年 5月,縣派竺煥才來校擔任領導工作。學校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下半年起貫徹實施教育部公布的《中學生守則》。
1956年5月 學校由國家接辦,私立沃西初級中學改名為新昌縣第二初級中學,澄潭區小為國小部。8月1日,颱風中心過境,學校大禮堂(54年建草房)被毀,下半年起學習蘇聯經驗,推行五分記分法。
1958年1月 (寒假)教師參加縣整風反右學習,我校部分教師被劃為右派,部分教師因歷史問題被清退。2月學校增設高中部,校名改為新昌第二中學。8月建立學校黨支部,由竺煥才同志擔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下半年學習貫徹“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學校組織宣傳隊走向街頭,廣泛宣傳“三面紅旗”,學校貫徹執行“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師生投入“燒木炭洗鐵沙,築小高爐,大辦鋼鐵”運動和參加“三秋”勞動,試辦印刷廠。依靠學生力量建成一座工字形教學樓(學校請一位師傅指導,現為印刷廠使用的房子)。11月,新昌嵊縣合併,學校改名為嵊縣澄潭中學。
1959年 學校大辦農場、畜牧場,班班有勞動基地(班班有農具間,農具學生自帶),畜牧飼養有專人負責。9月起蔡作峰同志由副校長改任校長工作,竺煥才任專職黨支部書記。
1960年 開展“學、趕、超福建”活動,千方百計提高教育質量,8月(暑期)組織師生參加夏收夏種和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9月,由團總支改為團委。
1961年 困難時期供應不足,師生中患浮腫病現象嚴重,學校領導十分注重教師勞逸結合,關心師生生活。組織學習《十大教授法》堅持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11月新嵊分縣,校名改為新昌縣澄潭中學。
1962年 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我校部分教職工精簡下放。暑期面對高考升學壓力在教師中開展“澄中應向何處去”的大討論,激發教職工發奮圖強,辦好學校,實行隔周“大小禮拜制”:大禮拜可回家拿糧食,小禮拜要留校自修做功課。
1963年2月 縣文教局號召全縣中學生學習我校優秀學生李成堯和張才華的事跡,貫徹執行《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50條,3月5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後,全校各班組織“學習
雷鋒小組”,建立“好人好事登記簿”,深入開展“學雷鋒,見行動”活動,高考升學率震動縣內外,學校獲得各界一致好評,下半年組織觀看《楊立貝》《白毛女》等一系列電影,請三老(老工人、老幹部、老貧農)講三史,成立三史調查組寫三史,深化階級教育,激發愛國熱忱。上半年蔡作峰同志調縣文化館任職後,由副校長費毓翠負責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1964年4月寧波師院教學調查組來我校蹲點調查,幫助我校進一步規範教學管理,全校師生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熱潮,學校領導費毓翠被抽調去上於參加省社教試點工作。
1965年 根據省教育廳的通知精神,廢除《
中學生守則》,改以“三好”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為教育學生的標準。暑期全體教職工去寧波一中參加“四清”學習。11月,開展學習王傑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活動。
1966年 上半年抽調竺煥才、張銀燦、錢志民、葉憲章、石國英等參加四清工作隊去回山搞社教。學校成立以呂昌華為主要成員的五人領導小組主持工作。4月,以劉乾源為組長的四清工作組進駐學校。中央5.16通知公布後,校內陸續停課,大字報貼滿校園各個角落。7月,中共中央正式通知:大中學校“放假鬧革命”。從此,校內相繼出現各種紅衛兵組織,學生殺向社會大破四舊,學校停止招生,師生捲入“文化大革命”運動,學校黨、政、工、團各組織被衝垮,學校教學等各項工作停頓。下半年縣分批給予名額選派教師、學生代表等外出串連,年底到次年春,師生外出串連到達高潮。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2300多名師生員工,校園占地200多畝,建築面積57966平方米。
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5年新昌縣高考上重點線(一本線)總人數為585人。澄潭中學上重點的總人數為95人。其中有文理科61人、藝術類34人。鼓山中學、知新中學每個學校僅有2人上文理科重點線
教師成果
澄潭中學在沒有優秀生源的情況下,經過老師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與付出,換來了2015年高考成績的輝煌。
文化傳統
教學理念
學校願景:把澄潭中學辦成一所受人尊敬的有個性的學校
澄中目標:培養具有民族靈魂、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世界眼光的科學與人文相融的現代公民
教育理想:讓每個學生揚起希望的風帆、讓每個教師品味教育的芬芳、讓每個家長分享成功的喜悅
管理理念:管理就是設計一種環境,使人在這種環境裡能充分展示生命的意義,並最終高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
教學理念:教學如果不能同時播撒人文精神,即使教師的技藝再高超,這樣的教學仍是低效的
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澄中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身體力行的實幹精神 相濡以沫的團隊精神
澄中風格:從容淡泊的教育心境 求真務實的教育作風 真誠內省的教育品質
澄中信念:努力追求每個學生更好的發展
澄中品格:愛心、責任、效率
澄中校風:教師勤教、學生樂學、情趣高雅、文明和諧
校園文化
校訓:懷文抱質、自強不息
校歌:《巍巍我澄中》。歌詞:“滔滔澄江水,巍巍十九峰,風景如畫我澄中。懷文抱質,自強不息,博學篤行在澄中。海納百川,厚德載物,虛懷若谷在澄中。自信、自立、自強,博學、篤行、慎思,巍巍我澄中。
學校榮譽
2019年10月21日,被評為“紹興市五星達標學校”、“‘五星三名’黨建示範學校”。
地圖信息
位置:紹興市新昌縣澄潭鎮西園路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