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縣一處明代紀年墓葬群。總計墓葬10座,出土文物24件。主要有石買地券2件:《墓中亡人契券》《掌墓符命》。另有金指環、銀指環、銀簪、銅挖耳、“正隆元寶”銅幣、瓷樓閣式塔形罐、瓷碗、瓷燈盞、帶座石雕豆形器、陶罐等隨葬品。墓室以M3為代表,M3有明確的修造時間和下葬時間,是重慶地區明成化時期石室墓的標準型墓葬,在男、女墓主人生前建造,是典型的“生基”墓,且有明教文化的元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潼南紀年墓葬群
- 所屬年代:明
- 出土地點:重慶潼南縣
重慶潼南縣在鎮級公路建設中,在崇龕鎮白沙村梁家嘴發現一處明代紀年墓葬群。重慶市文物考古所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收穫頗豐。
梁家嘴墓地件總計墓葬10座,出土文物24。其中最有價值的有藻井頂式雕刻、紀年題記及買地券等。墓葬分布密集,疊壓打破關係較為複雜。
墓葬均為石室墓,平面呈長方形,結構有藻井頂式和平頂式。藻井頂式墓較精美,以M3為代表。長方形雙室相連,相鄰壁共用。墓葬全長360、寬340、通高330厘米,由墓道、封門牆、墓門、墓室、棺台、藻井、側壁龕和後壁龕組成。藻井頂、壁龕、圭腳等雕刻紋飾工藝精湛。左室藻井壁上有大明成化庚寅年的造墓題記。墓室棺台與後壁之間的兩端設定有石質蓮花紋豆形座,其上放置隨葬品。墓壁基座下部為長條形襯石,上部為圭腳,飾如意雲頭紋。在圭腳上面開凹槽。兩外側壁均有2個長方形壁龕。前龕陰線淺刻蓮花紋開光,中刻圓環,圓中塗硃砂,有太陽之義;後龕陰線淺刻芭蕉扇。共用壁上開2扇鏤空的漏窗,左右室以漏窗相通。前漏窗中有圓形窗戶,視窗刻雲紋,左面陰刻“日”字,並塗硃砂,右面陰刻“月”字;後漏窗作雙合四抹隔扇,透雕斜雙交四欞花,絛環板透空,裙板刻字,左刻“清氣”二字,右刻“墳瑩”二字。後壁上均有壁龕,龕為仿木結構,兩側為柱,柱上施柱頭科;柱間有枋,枋呈拱形,上施平身科;其下有雀替,雕刻雲紋。龕內浮雕神位牌,牌座為須彌座圖案,神位兩側及頂刻如意雲紋。左龕神位陰刻“康寧福壽堂”,牌位兩側陰刻“元亨生萬歲、利真保千秋”;右龕神位陰刻“富壽榮華軒”。左室後龕內放有“掌墓符命”買地券,右室後龕內放有“墓中亡人契券”買地券。室頂部均為二層疊澀方形藻井構造。左室藻井頂為蓮花紋寶蓋頂,於圓形開光內鑿帶蓮花邊圜形井頂,井頂中心團花外凸,上刻右旋四出紋,周圍一道6組對應分布的3幅雲紋飾。右室藻井頂為華蓋寶蓋頂,於圓形開光內鑿圓邊圜形井頂,井頂中心團花外凸,上刻右旋四出紋,周圍飾4組3幅雲紋飾,頂內刻著傘形紋飾。藻井頂圓形開光外均滿刻雲紋,雲紋多作3幅雲紋飾。在左室藻井後側第一層井壁正面楷書陰刻“大明成化庚寅年季冬月戊寅日明星黃道豎造”題記。
出土文物較豐富,總計墓葬10座,出土文物24。,擇要介紹如下。
石買地券2件。《墓中亡人契券》,出土於M3右室,券面呈梯形,硃砂書契,字型為楷書。正面券額書“墓中亡人契券”,契正文計20行,豎書,每行字數不等,字徑約1.5、字距約0.6、行距約2.3厘米。背面豎書“亡人杜氏入地契,契約為照”。因風化,局部硃砂已經剝落,字跡不清,內容不能全讀。石券長37.5、寬34.3、厚3厘米。
《掌墓符命》券,出土於M3左室,券面呈長方形。用硃砂書契,字型為楷書,正面券額書“掌墓符命”,契正文計11行,豎書,每行字數不等,字徑約1.8、字距約0.7、行距約1.8厘米。背面畫八卦,八卦圖兩側書“左青龍 右白虎”,中書“中”。因風化,局部硃砂已經剝落,字跡不清,內容不能全讀。石券長31、寬24、厚3厘米。
另有金指環、銀指環、銀簪、銅挖耳、“正隆元寶”銅幣、瓷樓閣式塔形罐、瓷碗、瓷燈盞、帶座石雕豆形器、陶罐等隨葬品。
M3規模宏大,構造複雜,紋飾豐富,有明確的修造時間和下葬時間,是重慶地區明成化時期石室墓的標準型墓葬。墓室的建造時間是“大明成化庚寅年”,第一次下葬女主人的時間是成化十一年(1475),第二次下葬男主人的時間是成化十九年(1483)。第一次下葬時間與建造墓室時間相距5年,第二次下葬時間與第一次下葬時間相距8年;說明M3在男、女墓主人生前建造,是典型的“生基”墓。出土器物的排列組合清楚,是明成化年間重慶地區墓葬隨葬器物的標準組合器物。M3隔牆漏窗上的“日”、“月”刻字和M9後壁龕的火焰紋有明教文化的因素。
M3出土石質朱書買地券,更是難得的文獻資料,買地券對男女墓主人及墓葬地理有所記載。墓中女主人杜氏,為安岳縣仁風鄉人,壬午年(1402)正月二十八日出生,成化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卒,享年75歲。墓中男主人姓王,成化十九年十月十四日卒。其子王秉玲,是建造墓瑩和安葬的主持者。墓葬所在地在明成化時屬潼川之白沙院,與今名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