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胡流行於廣東潮州、福建閩南、閩西等地區。又稱頭弦。在漢調音樂與弦詩樂、潮劇伴奏中居領導地位。也用於閩南(十班)音樂。已有數百年歷史,經過長期的流傳,已成為廣東漢樂中最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胡
- 外文名:ChaoHu
- 又稱:頭弦
- 流行:廣東潮州、福建閩南
- 客家語:吊歸、吊櫃、吊龜子
簡介,歷史背景,結構,
簡介
流行於廣東潮州、粵北及閩南和閩西等地區。
潮胡在廣東漢樂(又稱漢調音樂或客家音樂)的“和弦索”(絲竹樂合奏形式)中居於領奏地位,故有“漢調頭弦”之稱。在廣東漢劇(又稱外江戲)伴奏中是主奏樂器。也用於“閩南十音”和“閩西十班”等民間器樂合奏。
潮胡:客家語稱“吊歸”、“吊櫃”、“吊龜子”,也有的地方稱“漢調頭弦”或“上手胡琴”。
烏木為筒,堅木為柄,蟒皮為面,槽面甚小,柄甚長,(全長約65公分),而千斤甚下,發音焦急。琴桿、琴軸、琴筒均為木製,前口面積稍小,蒙蟒皮,用馬尾弓拉奏。琴身和琴筒音窗嵌有螺鈿花瓣。頭弦採用絲弦,四度定弦法CF,固定調。
外江弦與頭弦形制相仿,而略短小,但為五度定弦(如平劇之西皮)專用於客家漢調。
歷史背景
潮胡:客家語稱“吊歸”、“吊櫃”、“吊龜子”,也有的地方稱“漢調頭弦”或“上手胡琴”。
已有數百年歷史,經過長期的流傳,已成為廣東漢樂中最有特色的樂器之一。
潮胡在廣東漢樂(又稱漢調音樂或客家音樂)的“和弦索”(絲竹樂合奏形式)中居於領奏地位,故有“漢調頭弦”之稱。在廣東漢劇(又稱外江戲)伴奏中是主奏樂器。也用於“閩南十音”和“閩西十班”等民間器樂合奏。
結構
潮胡與二胡相似,木製。
潮胡與二胡相似,全長約65厘米,琴桿、弦軸均為木製。
琴筒用木或牛角製成,筒前口直徑稍小,蒙以蟒皮。
筒後口設音窗。潮胡的琴桿、琴筒和音窗上嵌有螺鋼裝飾。兩軸、兩弦,用馬尾弓拉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