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家鄉志》是譚家鄉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潭家鄉志
- 作者:譚家鄉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2001年03月
- 編纂人員:剛建民、李俊祥、雷茸花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設有建置沿革,自然地理,人口,農業,商業,鄉鎮企業,經濟管理,政權建設,武裝工作,社會民俗,人物等編。
作品目錄
封面
譚家鄉志
圖片
譚家鄉行政區劃圖
中共未央區委員會副書記、未央區人民政府區長喬高社題詞
原譚家人民公社黨委書記、未央區紀委書記、未央區政協副主席胡守謙題詞
原譚家鄉黨委書記、現任藍田縣委書記朱智生題詞
中共譚家街道委員會書記李俊祥題詞
譚家鄉榮獲全省第一個“億元鄉”稱號
譚家鄉文化站榮獲“全國先進文化站”稱號
譚家鄉黨校榮獲“先進基層黨校”稱號
譚家鄉榮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
譚家鄉榮獲“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譚家鄉榮獲市級“鄉鎮企業十強鄉鎮”稱號
譚家鄉黨委榮獲中共陝西省委“小康鄉先進黨委”稱號
譚家鄉政府機關辦公大樓
《譚家鄉志》編纂委員會主任李俊祥、副主任雷茸花主持召開鄉黨政全體領導成員專題研究修志工作
2000年8月16日省委書記李建國(右二)等省市領導在區委書記魯雲俠(中間)、區長喬高社(右一)、街道黨委書記李俊祥、辦事處主任雷茸花的陪同下來到紅旗村檢查工作,受到紅旗村黨總支書記許群力等基層幹部的熱烈歡迎。
李建國、崔林濤(左四)、馮煦初(右四)等省、市領導在紅旗村檢查村容建設
李建國、崔林濤、馮煦初、魯雲俠、喬高社、李俊祥、雷茸花等省、市、區與街道辦事處領導和紅旗村全體基層幹部合影
原省委書記張勃興(右三)1994年6月在省鄉鎮企業局局長權志長(右六)、區委書記焦安發(右二)、區長劉維健(右一)、區委副書記趙海舟(右五)的陪同下來鄉板紙廠檢查工作
1995年副省長王雙錫(右四)、省鄉鎮企業局局長權志長(左三)、市長馮煦初(右二)、區委書記趙海舟(左一)為鄉板紙廠白板紙車間開業剪彩
1993年市委書記程安東(左二)在鄉電焊條廠檢查“猴王牌”電焊條生產情況
1999年西安市咖啡廠生產的系列產品在市經貿洽談會上市委書記崔林濤(左一)在區委副書記朱經建(右二)、賀長生(右一)陪同下品嘗“皇瑰稠酒”
1999年西安市咖啡廠生產的系列產品在市經貿洽談會上市人大副主任盧劍國(左一)在區人大副主任雷軒(右一)陪同下品嘗“皇瑰稠酒”
1993年春節前市委書記程安東(左三)和省紀委書記李煥政(左一)在三家莊村看望85歲高齡的張永林老漢
1999年春節前區委書記魯雲俠(左五)、區委副書記、區長喬高社(左三)區委副書記朱經建(右四)、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高玉清(右三)、副區長張永安(右一)、區政協副主席高勤(右二)、在鄉黨委書記李俊祥(左一)、鄉長雷茸花(左二)陪同下在十里舖慰問困難戶韓桂芳(右五)
1989年9月市人大主任延煥悟(中)在鄉黨委書記朱智生(左)陪同下視察鄉檔案陳列室
振興經濟科技先行——這是譚家鄉第二批經濟顧問團成員
1995年省鄉鎮企業局局長權志長(左二)帶領省、地、縣鄉鎮企業會議代表在鄉板紙廠考察
國家級中型鄉鎮企業——西安板紙廠
西安市咖啡廠嚴密的檢驗車間
西安秦豐麵粉廠
西安建築機械廠鋼橋分廠(原鄉農具廠)
位於趙村的西安北郊330千伏變電站
合資企業——西安軋鋼廠
合資企業——新興絕緣材料廠夜景
譚家機磚廠管理有序的生產線
1987年4月30日西安市教委未央區政府在趙村召開集資建校樹碑大會——這是副市長陳懷孝在大會上講話
西安市農村第一所藝術特色學校——趙村國小
1994年5月國家教委監察局局長郝維遷(右一)在副區長劉希讓(左三)和區教育局局長王智才(右二)的陪同下前往趙村國小進行視察
1986年西北地區首家民辦金融機構“西安光大鄉鎮企業金融服務社”在譚家鄉成立——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市分行副行長金琦瑢(左)向董事長姜樹才(右)頒發營業許可證
1986年鄉黨委書記王未然在“西安光大鄉鎮企業金融服務社”成立大會上講話
1987年在鄉影劇院落成典禮大會上千人鑼鼓隊慶典的熱鬧一幕
1988年春節文藝會演的傳統秦腔劇《五典坡》中“三擊掌”一折
1990年西安市第一屆焰火節在西北體育場隆重開幕——這是譚家鄉500人組成的鑼鼓隊代表未央區表演團在前進途中
在西北體育場上整裝待發的未央區表演團
1990年由譚家鄉500人鑼鼓隊在西安焰火節上表演成功——這是鑼鼓隊返回區政府做匯報演出後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區紀委及區有關部門領導與表演隊員合影
譚家鄉游泳池開展垂釣活動
1989年譚家鄉舉辦農民冬季運動會——這是拔河比賽一幕
團結村女子鑼鼓隊正在排練
1991年譚家鄉舉辦冬季健美操比賽——這是各代表隊入場情景
1992年譚家鄉百人鼓舞藝術團隨“西安民間藝術團”在慶祝香港九二區局節時獻藝演出——這是晚間行進在香港街頭表演一幕
1995年8月20日晚西安市在革命公園舉辦“譚家杯” 民間自樂班比賽——這是譚家鄉全體參賽人員合影
1999年未央區慶祝建國50周年音樂會在西安城運村體育館舉行——這是譚家鄉教師合唱團昂歌頌中華一景
文明整潔的譚家住宅小區
省級文明村——紅旗村辦公大樓
鄉域蔬菜專業村——團結村委會
三家莊村民新型住宅樓
搬遷後新建的徐家灣南村
1978年團結村民眾最早飲用上自來水——這是團結村供水站水塔
譚家漁場的漁業基地一角
初具規模的薛家寨村養雞專業戶——張明利籠養雞場
農貿市場一瞥
1996年譚家鄉召開雙文明建設表彰獎勵暨目標責任制籤約大會,鄉長李俊祥、正在與趙村黨總支書記梁寶祥簽訂目標責任書。
村幹部培訓班開學
2000年經濟工作表彰獎勵大會隆重開幕。
科普宣傳巡迴展出
溝上村夷為平地的西漢漕渠故道
1992年春節前鄉黨委副書記姚再善與健在的建國前鄉域老黨員合影
《譚家鄉志》編纂辦公室修志人員姚再善(中間)、倪安民(左二)、譚長善(右二)、高安民(右一)、翟德學(左一)
《譚家鄉志》編纂委員會名單
《譚家鄉志》編委會辦公室成員名單
《譚家鄉志》審稿單位
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建置沿革
第一章鄉劃沿革
第一節新中國成立前機構演變
第二節新中國成立後機構沿革
第二章村級建置
第一節村級組織演變
第二節行政村
第三章居民委員會
第二編自然地理
第一章位置鄉界
第二章地形地貌
第一節地形
第二節地貌
第三章河流水文
第一節自然河流
第二節水文地質
第四章土壤植被
第一節土壤種類分布
第二節土壤母質
第三節植被
第五章氣候
第三編人口
第一章人口分布
第一節人口變化
第二節人口分布
第三節人口密度
第四節人口規模
第二章人口結構
第一節性別結構
第二節年齡結構
第三節民族結構
第四節勞力、行業、職業結構
第五節文化結構
第三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計生工作概況
第二節組織機構
第三節日常工作
表3-21 1993年各村人口自然增長情況表
表3-22 1993年各村計畫生育情況表
第四編農村建設
第一章道路橋樑
第一節解放前的鄉域道路
第二節解放後的道路建設
第三節橋樑
第二章供水供電
第一節供水
第二節供電
第三章村容房舍
第一節農房建設
第二節建房管理
第三節村容建設
第四章自然資源開發利用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水資源
第三節砂石採掘
第四節太陽能
第五節沼氣
第五編農業
第一章經營體制
第一節體制演變
第二節服務體系建設
第二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歷史災害簡述
第二節近代重大災害
第三章農田建設
第一節治河除澇
第二節打井修渠建站
第三節平地改土
第四節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
第五節園田化建設
第四章農業生產
第一節“五業”產值變化
第二節糧食
第三節主要糧食作物
第四節棉花
第五節蔬菜
第五章林、牧、副、漁業生產
第一節林業
第二節漁業
第三節畜牧家禽養殖業
第四節副業
第六編鄉鎮企業
第一章早期企業
第二章新中國建立後的企業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發展狀況
第三節產業結構及行業門類
第四節名優產品
第五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三章職工隊伍
表6-8 1978~1993年鄉鎮企業職工統計表
第四章部分骨幹企業簡介
新光麵粉廠
西安板紙廠
譚家漁場
譚家麵粉廠
譚家機磚廠
趙村予製品廠
西安築路機械廠鋼橋分廠
西安市咖啡廠
第七編商業
第一章民國時期商業
第二章供銷商業
第一節供銷社發展沿革
第二節供銷商業門點
第三節社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收供物資
第三章個體商業
第四章集市貿易
附圖
表7-2 1987~1993年譚家鄉商業系統繳稅一覽表
第八編財稅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財政體制
第三節財政收入
第四節財政支出
第二章稅收
第一節征稽
第二節稅(費)種
第三節稅收政策
第三章金融
第一節金融機構
第二節儲蓄
第三節信貸
第九編經濟管理
第一章計畫統計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計統工作
第二章工商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企業登記
第三節個體經濟管理
第四節物價管理
第三章審計監督
第一節審計機構
第二節審計工作
第十編黨派群團
第一章中共譚家鄉地方組織
第一節組織沿革
第二節白花村國小地下黨人活動片段
第三節黨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領導更迭
第五節重大政治活動
第六節黨務工作
第七節紀律檢查
第八節黨校
第二章中國國民黨譚家鄉地方組織
第三章共青團譚家鄉委員會
第一節組織沿革
第二節團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共青團工作
第四節少先隊工作
第四章譚家鄉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組織沿革
第二節婦女代表大會
第三節婦女工作
第五章政協學習小組
第一節組織機構
第二節政協小組活動
第六章鄉科學技術協會
第七章鄉農民組織
第一節組織沿革
第二節農會、貧下中農協會
第八章龍首鄉同學會與寒假農村工作團
第一節龍首鄉同學會
第二節龍首鄉同學寒假農村工作團
第十一編政權建設
第一章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組織機構
第二節人民代表的產生
第三節歷屆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鄉人民政府
第一節機構演變
第二節領導更迭
第三節辦事機構設定
第四節廉政建設
第五節信訪工作
第六節檔案工作
第七節民政工作
第八節老齡工作
附:子弟兵應戰洪水救親人記實
第三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機構設定
第二節法制宣傳教育
第三節法律服務
第四節人民調解
第五節綜合治理
第四章公安
第一節組織沿革
第二節戶籍管理
第三節社會治安
第四節裝備
第十二編武裝工作
第一章兵役制度
第一節古代兵役制度
第二節民國時期的兵役制度
第三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兵役制度
第二章人民武裝
第一節組織機構
第二節徵兵
第三節民兵
第四節以勞養武
第三章預備役高炮連
第四章黨管武裝
第十三編社會事業
第一章教育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管理機構
第三節幼兒教育
第四節國小教育
第五節中學教育
第六節成人教育
第七節職業教育
第八節教育設施
第九節勤工儉學
第十節教育經費
第十一節教師待遇
第十二節教師隊伍
第二章文化事業
第一節文化機構
第二節文化設施
第三節文藝活動
第四節文化市場管理
第三章體育事業
第一節組織機構
第二節體育設施
第三節農村體育
第四節學校體育
第五節老年體育
第六節幼兒體育
第四章衛生事業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醫療機構
第三節醫療設施
第四節醫療工作
第五節防疫保健
第六節公共衛生
第七節農村醫療
第八節公費醫療
第五章廣播電話事業
第一節機構演變
第二節廣播電話線路
第三節播音設備
第四節廣播節目
第五節電話通訊
第六節廣播電話經費
第十四編人民生活
第一章綜述
表14-1部分年農村人均收入變化表
表14-2各小康村人均收入統計表
第二章衣著
第一節傳統衣著
第二節衣著變化
第三章膳食
第一節傳統膳食
第二節膳食變化
第四章住房
第一節傳統住房
第二節住房變化
第五章行路
第一節舊時行路工具
第二節現代行路工具
第六章家庭用品
一、炊事用品
二、居室用品
三、縫衣、洗衣用品
表14-3 1985~1993年農民家庭日用消費品百戶平均擁有量變化表
第十五編社會習俗
第一章婚嫁
第一節古“六禮”
第二節民國至解放初期婚俗
第三節新的婚嫁習俗
第二章喪葬
第一節喪葬習俗
第二節喪葬改革
第三章節日時令
第一節傳統節日
第二節時令
第四章民諺
第一節事理類
第二節修養類
第三節社交類
第四節生活類
第五節自然類
第六節生產類
第十六編文物古蹟
據唐禁苑圖補充繪製
第一章古遺址
一、魚藻宮池
二、九曲池
三、白華殿
四、凝碧池
五、藥王洞
六、洪濟寺
七、五龍廟
八、西漢漕渠
九、隋唐漕渠
十、西漢磚窯
十一、無名池與夯土壩
第二章出土選錄
第一節文物簡介
第二節名錄文物
第三節出土墓碑
第十七編人物
第一章立傳人物
王榮鎮
王鎮海
岳劼恆
辛鳳山
王登鰲
王克儉
杜永春
林征
楊振烈
塗耀文
第二章簡介人物
黨必剛
田宗錫
薛學仁
郭景賢
王文彬
竇升齡
王登旺
楊志新
姚再善
薛志俊
段俊香
王柏林
張安民
趙常惠
梁躍
路彐絨
第三章表錄人物
第一節革命烈士
第二節先進工作(生產)者
第四章台灣及海外名人
宗倫
王健
王傑
辛育生
宗秀雲
辛炳勛
辛世立
袁域
第五章國內名人
第十八編榮獲集體榮譽單位
第一章國家級
第二章省級
第三章市級
第十九編故事、傳說、軼事
一、宗二先生的故事
二、帽子冢的傳說
三、亂冢灣的傳說
四、乎沱寨豆腐的傳說
五、五龍灘與五龍碑的傳說
六、反動會道門——九宮道的覆沒
附錄
一、駐地單位選錄
二、紅色人民公社章程(草案)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