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潞王墳鄉地處新鄉市北部,太行余脈鳳凰山南麓,因境內坐落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 ·潞簡王墓而得名。全鄉總面積36平方公里,東西長8公里,南北長6公里,地形以淺山丘陵為主,屬山區向平原過渡地帶。東與衛輝市毗鄰,西於輝縣市接壤。全鄉轄五陵村、墳上村、李士屯村、金燈寺村、分將池村、老道井村、堡上村、東同古村、西同古村、王門村、後郭柳村、前郭柳村12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25139人(2017),面積32.05平方千米。全鄉交通、通訊四通八達,107國道跨境而過,京廣鐵路橫穿鄉境,6條線路公車直達全鄉各村。柏油路,水泥路村村相通,程控電話遍布全鄉;電力基礎設施完備。
經濟發展
近年來,潞王墳鄉黨委政府以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作風帶領2.5萬民眾弘揚愚公泉精神,以濃筆重新繪出潞王墳鄉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經過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旅遊拉動”戰略,加大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力度,尤其是2006年來實施的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極大改變了該鄉過去粗放型經營、環境髒亂差的局面,使平原水泥、無害化垃圾處理廠、火電廠擴建等省市重點項目在該鄉境內順利開工建設,該鄉企業的產品結構也更趨合理。目前擁有水泥建材、紡織、電池、機械製造等一批新型行業。該鄉不但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還有良好的農業基礎,東有玫瑰泉,西有愚公泉,近年來全鄉大力推廣了節水灌溉工程,形成了完善的井、泉灌溉渠系網路,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將進一步豐富全鄉水力資源。2006年,全鄉社會總產值完成8.6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06萬元,全鄉GDP達到2.9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16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107國道跨境而過,京廣鐵路、汲詹公路橫穿鄉境。建材路、遊覽路、團結路、愚公路、兩泉路、環山路、暄和路連通各村。市內7條公交線路汽車及區至衛輝市、輝縣市的中巴車為人們提供交通方便。?
鄉境內有新鄉火電廠,紅衛、同古兩變電站;有新鄉水泥廠、新鄉市新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新鄉建材廠、市水泥建材廠、新鄉譽華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市中州水泥廠、潞王水泥總廠等11家水泥廠;還有區、鄉、村、個體所辦的石料廠、石灰窯、磚廠、蜂窩爐廠等;生產有水泥、陶瓷、石料、石灰、磚、石粉等,為豫北最大的建築材料生產基地;擁有拖拉機、汽車、裝載機千輛。分將池、金燈寺、五陵、老道井、墳上為開採運輸專業村。1996年,以企業改制為切入點,先後投資1200萬元,使豫新造紙廠、金康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北站畜禽養殖公司、老道井生物肥料廠4個區級重點單位工程項目建成投產,市中州水泥廠、氧氣廠等10個骨幹企業發展壯大;累計投資600萬元,完成6個造紙廠廢水治理工程,並通過市環保部門檢查驗收;1997年5月,制定“關於支持和保護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營造了寬鬆環境,1998年,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1102個。該鄉連續3年獲市頒鄉鎮企業先進鄉稱號,市“創業杯”獎實現七連冠;2000年,鄉鎮企業產值達30998萬元。
?鄉境內東有玫瑰泉、西有愚公泉。推行節水灌溉工程,整修硬化渠道上萬米,西同古、郭柳高檔次節水噴灌工程建成,澆地346?67公頃,形成井泉灌溉渠系網路。該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連年獲市“大禹杯”競賽先進單位稱號。該鄉走發展城郊型農業新路子,實行“南菜北果”戰略,確定全鄉農業產業化發展布局和規劃,明確農業高效種植、畜牧養殖兩大主導產業發展思路,建設“三高田”400公頃,糧經作物比例達到5∶5;引進牡丹、櫻花、臘梅等名優花卉和樹木,建百花園1個3?33公頃;在丘陵山區實施荒地整治和退耕還林,引進梨、棗、甜柿、李子、石榴等耐旱雜果,發展經濟林、用材林,通過省級驗收,該鄉連年被評為省、市造林先進單位;以李士屯養雞業為龍頭,成立北站畜禽養殖公司。1998年,全鄉養雞35.4萬隻,養豬存欄5155頭,肉蛋類產量達到2540噸以上。2000年,養豬出欄1.16萬頭,存欄0.35萬頭;養禽出欄2.6萬隻,存欄37.2萬隻,肉蛋類產量達2802噸。
?該鄉全面落實“科技興鄉”戰略,培植科技示範戶,1996年,李土屯村被市政府授予“科技示範村”稱號;教育工作鞏固“雙聘雙包”和“雙基達標”,推行“兩掛鈎”制度,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全鄉11所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均達到100%。鄉境內3所中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以上,鞏固率在89%以上。鄉成人教育工作受到市表彰;計畫生育率達99?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按照省、市、區安排,完成三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實行“村務十公開”,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全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普法教育獲市級先進榮譽,鄉司法所被省人事廳、司法廳授予全省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7年,老道井村被命名為市級文明村;農民負擔監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對鄉統籌、村提留資金的使用,公開民主,農民負擔率為人均純收入的2.6%,低於國家要求;1995年,該鄉實現小康鄉。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2004年,全鄉農業增加值完成3150萬元,糧食總產突破1000萬公斤。畜牧業發展迅速,規模養殖戶175戶,全鄉畜牧業總產值達2161.1萬元。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鄉節水灌溉面積達8200畝,形成了完善的井渠灌溉體系,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將
進一步豐富全鄉水利資源。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全鄉退耕還林面積達到1.9萬畝,為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發展創造了條件。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堅持以項目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制定經濟發展優惠政策,為經濟發展、項目引進營造寬鬆環境。先後制定了《關於引進新建項目獎勵辦法》、《關於經濟發展和村兩委會幹部管理相掛鈎的實施意見》,對各村、各企業及項目引進人實行重獎。2004年,全鄉新上項目17個,其中投資超千萬元5個;續建項目10個,其中超千萬元4個。2004年全鄉工業增加值完成9100萬元,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425萬元。積極服務大項目建設,使國家級重點工程平原水泥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市重點工程無害化垃圾處理項目及國家級企業新鄉火電廠擴建項目在鄉境內順利開工建設。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教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兒童入學率達100%,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計畫生育工作狠抓康檢制度的落實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189%以下。加大耕地保護力度,穩定基本農田,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世利農業苑、愚公泉、虎頭山景區等景點建設,打造旅遊基礎。民政、武裝、綜治、信訪等工作得到加強,全鄉社會大局穩定,綜合治理工作受到省、市肯定。2004年,潞王墳鄉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