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底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廣西靈山、廣西藤縣、廣西臨桂、廣西賓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底田
- 土種編號:30685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潛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潛育水稻土
- 母質:第四紀紅色粘土的堆積物
- 剖面構型:Aa—Ap—G
- 面積(公頃):46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賓陽縣大橋鎮大程村七星垌。谷口低洼垌田,海拔90m。母土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堆積物。年均溫20.8℃,年降水量1590.9mm,≥10℃積溫6944.6℃,無霜期354.7天。以種雙季稻為主。 Aa層:0—20cm,暗灰黃色(乾,2.5Y5/2),粉砂質粘壤土,小塊狀結構,疏鬆,有弱亞鐵反應,根系多量。 Ap層:20—31cm,黃灰色(乾,2.5Y6/1),粉砂質粘土,塊狀結構,稍緊實,有弱亞鐵反應。 G1層:31—64cm,灰色(乾,5Y4/1),粉砂質粘土,塊狀結構,濕軟,有強亞鐵反應。 G2層:64—100cm,灰色(乾,5Y6/1),粉砂壤土,糊狀,濕軟,有強亞鐵反應。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土為第四紀紅色粘土的堆積物。因地勢低洼,常年地下水位在50cm左右,剖面為Aa—Ap—G型。潛育層出現在土體30cm左右的犁底層之下,該層呈青灰至暗灰色,色調均一,無斑紋現象,有強烈的亞鐵反應,亞鐵含量300—1000ppm,氧化鐵的晶膠率與耕作層基本一致,pH4.5—6.5,呈酸性至弱酸性,陽離子交換量8—12me/100g土。耕作層和犁底層以灰黃色為主,常有少量鐵錳銹色斑紋。據34個剖面樣Aa層分析結果統計:有機質含量4.05%,全氮0.219%,全磷0.057%,全鉀1.39%,速效磷5.6ppm,速效鉀63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剖面上部的土壤性狀尚好,養分含量也較豐富。但下部土層潛育化嚴重,還原性強,通透性差,有毒物質多,影響水稻生長,潛育層離田而越淺對生產的影響越大,據橫縣土肥站觀察,潛底田的水稻根系分布多在耕作層的0—10cm範圍,以細根黑根多,橫向伸展為主,常有爛根現象。早稻秧苗插後約20天左右才回青,長勢差,分櫱少,常年畝產稻穀350—400kg。改良途徑主要是開溝降低地下水位,注意露田曬田,使稻田逐步脫潛向瀦育化發育。賀縣信都鎮化津村,1980年在11畝潛底田採取開暗溝排除泉水,使該田土壤性狀得到改善,在一般管理下,1981年早稻畝產量較開溝前增加80kg,增長29.6%。藤縣同心鄉真勝村、孔黎村改造0畝潛底田,在開溝排水的基礎上,1980年早稻採用“乾—濕”管理、早露曬田的方法,畝產稻穀452.5kg,而未進行露曬田的畝產僅340kg,對比增產112.5kg,增長33.1%。
歸屬分布
潛底田,屬潛育水稻土亞類青粘紅土田土屬。主要分布於廣西的靈山、浦北、藤縣、臨桂縣的丘陵間沖田或水利工程下方的垌田。面積共7.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