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禮

潘忠禮

潘忠禮,現職美國農業部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和農業工程學教授,同時也是中美農產品加工中心副主任、海外華人農業,生物及食品工程師協會主席。作為年輕的科學家,在農業研究領域、食品安全保存技術創新上卓有成就。2008年,他在白宮接受了年度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是第一位在農業領域獲得此獎的華裔科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忠禮
  • 國籍:華裔
  • 出生地:黑龍江省綏化市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東北農業大學
  • 主要成就:在白宮接受了年度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人物簡歷,人物訪談,少年苦寒嘆今昔,出國留學,幸福家庭,榮譽貢獻,眷戀故鄉,

人物簡歷

47歲的潘忠禮是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西長發鎮人,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於1988年留學美國。在伊利諾大學獲得第二個碩士學位,1998年在戴維斯加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立即被著名的農產品加工公司ADM公司聘任為遠東地區技術服務總監。隨後,他在美國農業部科研服務局工作7年當中,研究解決了很多在食品加工中節約能源、淨化環境、改善食品營養價值的問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乾燥水果蔬菜時用紅外線加熱新技術取代傳統的冷凍乾燥技術,也在食品滅酶方面用紅外線加熱技術取代了傳統的化學滅酶,在杏仁滅酶、大米驅滅蟲中取代了巴士法。因為在食品加工、貯藏和安全方面做出傑出貢獻,潘忠禮成為華裔科學家摘得美國農業部赫爾伯特-拉波爾特傑出中青年農業研究科學家獎的第一人。2008年,經過層層選拔,潘忠禮獲得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布希總統在頒獎禮上發表祝詞時,讚揚獲得這個獎項的科學家都是美國的精英人才。
潘忠禮
潘忠禮的妻子張瑞紅博士也是一位具有非凡貢獻的農業科學家,曾於2003年獲得美國農業生物工程學會青年學者獎。他們也是唯一先後擔任海外華人農業、生物與食品工程師協會主席的一對夫婦。
在美國生活20年,潘忠禮和張瑞紅生育兩個孩子,17歲男孩潘峰高中畢業,今年就要到聖地亞哥上大學去了。7歲女孩潘紅,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聰明伶俐。夫妻堅持教孩子學中文,對他們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人物訪談

少年苦寒嘆今昔

潘忠禮的家鄉是黑龍江省綏化市西長發鄉正黃二村。1978年以前,他與家人生活在農村,他回憶說:“那時獲得外界訊息主要是依靠一個很小很破舊的收音機,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家後來還會有電視機。”
家庭家庭
潘忠禮上中學時,村里幾乎沒有腳踏車。從他家到學校來回有12.5公里。他和很多小夥伴一樣,無論風雨交加還是氣溫在零下二三攝氏度的大雪天,都得徒步去上學。而現在,從正黃二村到鄉中學的路已經鋪成黃沙石路,學生們去上學有的騎腳踏車,有的乘公共汽車,甚至還有騎機車去上學的。
潘教授還回憶說:“現在的國小、中學設備也有了難以想像的改進,比如多媒體、計算機、圖書館等等。我上國小的時候,桌椅板凳都是用土坯砌桌子和凳子用馬糞和的泥抹在土坯表面,用玻璃瓶子把它壓光。”
“再從飲食方面看,當時我們上中國小的時候,家鄉還很少有白面和大米,那時稱為‘細糧’,是用來待客或給我的爺爺吃的。一年365天我們基本都吃小米或玉米。”

出國留學

潘忠禮是中國文革後恢復高考第一批大學生,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於1988年留學到美國,在伊利諾大學獲得第二個碩士學位,1998年在戴維斯加大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生活20年來,潘忠禮經常往返中美兩國,為美中兩國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出很多貢獻。

幸福家庭

當被問到潘忠禮感覺生活中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時,他回答說,是我有一個非常美滿的家庭。潘忠禮的夫人張瑞紅也是一位對加州大學有傑出貢獻的教授。張瑞紅博士也是1988年從中國東北農大研究生畢業後,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留學,並獲得生物農業工程博士學位。她曾於2003年獲得美國農業生物工程學會青年學者獎,是此獎設立後二十多年來獲獎的第一位女士;2007年又獲美國環保總署環保成就獎。
他們有一兒一女,雖然夫婦倆工作非常繁忙,兒女正處上學階段,一家四口卻美滿幸福。對於孩子的事情,兩人認真態度也不亞於對待工作,總要堅持分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小女兒去中文學校、上鋼琴課,上滑冰課;也總能認真為孩子和自己下廚房烹調。

榮譽貢獻

由於在研究食品健康、安全以及食品保鮮技術領域的傑出成就,潘忠禮曾連續獲得多項美國科學大獎。2008年,經過層層選拔,潘忠禮獲得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布希總統在頒獎禮上發表祝詞時,讚揚獲得這個獎項的科學家都是美國的精英人才。
潘忠禮在實驗室(左)潘忠禮在實驗室(左)
設立於1996年的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是美國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的最高榮譽。獲獎人員來自美國農業部、商業部、能源部、太空總署等八個部門。這個獎項不僅用於表彰有傑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同時也給美國青少年樹立榜樣。潘忠禮是他所在的領域首位獲得殊榮的華裔科學家。
潘忠禮獲獎的主要科技成就是食品保存技術方面的創新。根據他研究創新的工程手段大大提高了農產品加工處理的增值水平,改進了食品安全和質量。運用創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研發了具有節約能源,高效,和無污染的食品加工新技術。
因為在食品加工、貯藏和安全方面的傑出成就,潘忠禮成為華裔科學家摘得美國農業部赫爾伯特·拉波爾特傑出中青年農業研究科學家獎和美國傑出中青年科學家總統獎農業類的第一人。美國農業部的推薦資料說,潘忠禮博士的研究被認為是增加了食物健康與安全,“對改進美國人飲食作出了重大貢獻。”對於科研成果,潘忠禮說,科學技術是無國界的,在美國研發出來的科學技術,可以為全人類所採用。

眷戀故鄉

潘忠禮成長在中國,生活工作在美國,而過去20餘年,他經常在中美兩邊走,應邀出席參與中國重要的科研活動,他認為自己有著美籍、華裔雙重身份,在促進兩國科研工作上發揮到一定的作用:“在科學交流過程中,並不光是技術上的交流,了解雙方的需要、文化和溝通都非常重要,我的雙重身份,對這起著很大的作用。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應該還有很多的事要做,這樣一個獎項(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對我是一個鼓勵。”
對於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潘忠禮還說,獲得這份榮譽,離不開家人和從前的老師對他的支持,這個獎也是給80歲的母親最好的禮物。
出身中國農村的潘忠禮,更希望藉著這次獲獎呼籲大眾對中國農村孩子的關註:“從我個人的背景講,這個獎更有特殊的含義,因為我長在農村,當我高中畢業的時候,真的不知道大學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也沒有想到會上大學,到今天這樣一個情況,所以我也呼籲大家對於邊遠地區和農村的孩子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只要我們能多給他們一些條件,我想他們將來一定會對社會,對做科學技術做出更大的貢獻。
潘忠禮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對他的科研工作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中華文化在我身上體現了很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至於什麼是中華文化呢?可能大家都沒有完全一致的定義。有人說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以天人合一、以和為主;亦有人認為道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精髓一個很重要的部份,比喻說最有代表的孫子兵法等等;亦有人認為可以用仁、義、禮、智、信可概括中華文化的精髓。我想這些中華文化思想具體套用在我的工作上,大概就是體現在團隊精神,在工作中要與別人合作;從個人來說,工作勤奮刻苦等等都是一種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