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引來

潘引來

潘引來,男,國家一級導演 。

曾執導過《楊家將》、《水滸傳》、《三國演義》等諸多作品,在《三國演義》中扮演司馬師,《水滸傳》中扮演扈三娘的哥哥扈成。潘導執導的電視劇《永遠的忠誠(30集)》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導演的電視形象片《太原賦》,在表現重大歷史事件時,採用了情景再現的形式,開創賦體形象片創作先河,這部濃縮了太原古往今來的形象片,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及其背後的文化底蘊,立刻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好評。

教育經歷:進修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班。

1972年參加藝術工作,任職太原市廣電集團演藝中心導演。1980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舞蹈比賽,同年進修于山西省舞協主辦的中國舞蹈研究院的中國舞蹈史、動作藝術專修班學習。並在歌劇《江姐》、《蘭花花》、《劉三姐》、《小二黑結婚》等歌劇中擔任了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引來
  • 外文名:panyinlai
  • 別名:潘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西 太原
  • 出生日期:1957年12月
  • 職業:導演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 主要成就: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電視“飛天”一等獎
    大眾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首屆中央電視台“星光獎”
    全國“荷花”獎
  • 代表作品:《呂洞濱》《血海情仇》《河東笑話》《太原賦》《回望高君宇》《水滸傳》
人物經歷,作品介紹,電視劇作品,電影作品,微電影,個人榮譽,個人影響,

人物經歷

1957年12月,潘引來出生於山西省太原市。
1972年,參加工作,進入太原市青年歌舞團,任演員、編導。
1980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舞蹈比賽,同年進修于山西省舞協主辦的中國舞蹈研究院的中國舞蹈史、動作藝術專修班學習。並在歌劇《江姐》、《蘭花花》、《劉三姐》、《小二黑結婚》等歌劇中擔任了角色。
1981年-1993年,在太原市話劇團擔任導演,主演了八幕話劇《雙人浪漫曲》,導演了獨幕劇《導演啊導演》、話劇《大漠情語》、《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哥您好》,其中《大哥您好》獲得全國大學生雙語比賽一等獎。並在二十部話劇中擔任了角色。
1995年借調于山西電視台工作,先後參與拍攝了電視劇十多部。
2000年,簽署了生死志願書,穿越陸地百慕達羅布泊無人區拍攝公益廣告宣傳片《永遠的羅布泊》,在13天的穿越拍攝中經歷了生死考驗順利完成了公益宣傳片的拍攝。
2014年受聘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作品介紹

電視劇作品

年代
名稱
職務
備註
1984
楊家將(4集)》
演員
紅燭
主演
1985
《難開的燈(上、下集)》
演員
黃金歲月(3集)》
演員
1986
《山溪之歌》
演員
1987
《魯迅在日本》
演員
《築路者之歌》
演員
《中老年迪斯科》
導演
1988
《盲姑娘》
導演
《呂梁民間藝術展》
主持人
《老人世界》
製片/演員
《大西北人》
製片/演員
1989
《西盟雄風錄(6集)》
演員
《家庭泄密》
導演
《侵犯專利權》
導演
《法庭判決日》
導演
主演
1990
洪秀全(30集)》
導演助理/演員
《荒原堞血》
演員
《烽火年代》
副導演
《楊家將(32集)》
演員/導演助理
1991
《刑警隊長(4集)》
導演助理
《輪迴夢(6集)》
副導演
《呂洞賓(4集)》
主演/副導演
1992
《陳濱在台灣(4集)》
副導演/演員
1993
副導演/演員
1995
《水滸傳(43集)》
執行副導演
1996
《天使情懷》
導演
1997
《漢劉邦(30)集》
執行導演
《威風鼓》
導演
1998
《苦全紀事(20集)》
執行導演
1999
《最後的日子》
副導演
《青蘋果》
製片主任
《苦楝樹開花的季節》
製片主任
2000
《永遠的羅布泊》
執行導演
《關帝廟童趣》
導演
《河東笑話(25集)》
導演
2001
《龍城好夢》
執行導演
2002
《一路灑真情》
導演
2003
《仁愛的故土》
導演
2004
《紅梅花開香萬里》
導演
大槐樹
導演
太原賦
導演
《風吟酒歌》
導演
《太行山下的明珠》
導演
2005
《回望高君宇》
導演
《西盟戰歌》
導演
2006
導演
2007
導演
2008
壺口情
導演
2009
永遠的忠誠(30集)》
執行導演
2010
紅軍東征(30集)》
執行導演
2011
絕對忠誠(30集)》
執行導演
2012
《蒲劇特技》
導演
《蒲旦宗師王秀蘭》
導演
2013
李家大院(40集)》
執行導演

電影作品

年代
名稱
職務
備註
1989
演員
《七十二晝夜》
演員
1983
《五郎八卦棍》
演員
《天網》
演員

微電影

年代
名稱
職務
2014
《讓愛成為溫暖和力量》微電影
導演
《讓孩子自由飛翔》微電影
導演
《過年也相親》微電影
導演

個人榮譽

電視劇《楊家將(4集)》獲中國飛天獎二等獎
《紅燭》獲山西“天龍獎”二等獎
《山溪之歌》獲“天龍獎”二等獎
《築路之歌》獲中國首屆中央電視台“星光獎”
電視劇《苦泉記事(20集)》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電視劇《呂洞濱(4集)》獲“飛天”獎一等獎
電視劇《水滸傳(43集)》獲“飛天獎”特別獎
電視藝術《關帝廟的童趣》獲2002年山西第十屆電視藝術評獎一等獎
電視片《我的高考》獲2003年山西第十一屆電視藝術評獎一等獎
電視片《太原賦》獲2004年山西第十二屆電視藝術評獎一等獎;全國城市形象片大賽一等獎
電視片《回望高君宇》獲2005年山西第十三屆電視藝術評獎一等獎
電視片《蒲劇特技》獲2006年山西第十四屆電視藝術評獎一等獎
電視片《小二黑結婚》獲中國荷花獎一等獎
2009年榮獲第五屆山西省“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個人影響

當《太原賦》的導演潘引來身著唐裝,從容走到記者面前時,記者眼前浮現出那篇動人的《太原賦》——— “錦繡太原,晉陽故地,并州新府。
北達幽燕,南通秦蜀…….今我太原,萬千氣象。十里鋼城,工業重鎮承接東西;百里煤海,能源基地援助四方……”
談到電視形象片 《太原賦》的創作過程,潘引來說:“這部片子的文字稿大氣端麗,極具感染力。
但是要把它轉換成電視的形象語言,卻非常難。因為對於電視片來說,‘賦’這種藝術形式很新穎,賦體的嚴謹,還要求出現在螢幕上的表象非常典型,必須緊緊扣住太原的城市形象,具有符號意義。可以說在形象片的製作上,中國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賦的形式。為了更準確生動地表現太原的歷史與現狀,歷史方面我們選擇了雙塔寺、晉祠、文廟等建築。在現代方面則選擇了太鋼、太重等具有太原城市特點的元素來反映城市的重工業特徵。
潘引來跟龔國林潘引來跟龔國林
為了能更具視覺效應,在表現重大歷史事件時,攝製組都採用了情景再現的形式,以便讓觀眾可以更為直接地進行欣賞。在拍攝太原曾出過的名人時,攝製組還特別找到太原畫院的雕塑家們,做了十幾個歷史人物的雕像,這樣拍出來的畫面就具有了強烈的立體感。
開創賦體形象片創作先河,潘引來告訴記者:“2005年國慶《太原賦》播出,這部濃縮了太原古往今來的形象片,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及其背後的文化底蘊,立刻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