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庭槐

潘庭槐

潘庭槐,男,1921年出生,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今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人,參加過浙贛戰役弋陽衝鋒戰及督戰,擔任過日本投降受降儀式保衛工作。

基本介紹

  • 本名:潘庭槐
  • 出生地:浙江溫州
  • 出生時間:1921年
  • 性別:男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1921年,出生於浙江溫州。
1937年,潘庭槐17歲,本是溫州甌海公學(今溫四中)學生,盧溝橋事變後,他便動了投筆從戎的念頭。剛好中央軍校十七期來溫州招考,潘庭槐便和表弟一起報考並同被錄取。但由於潘庭槐遇上母親去世,因奔喪錯過入伍日期。但後來,他又考上了憲兵學校,先後駐任安徽績溪、蕪湖、江西南城、上海北站、浙江衢州等地憲兵分區隊長,參加了浙贛戰役弋陽衝鋒戰及督戰。
1941年,部隊從安徽開拔到浙江時,要經過安徽省弋陽城,當時弋陽城內駐紮有300多名日軍。為了奪取弋陽城,部隊臨時組建三個營:警務營、憲兵營和保護營,共1000多人。第一個攻城的是警務營,成功後,第二個攻城的便是潘庭槐所在的憲兵營,當憲兵營攻城的時候,日本人由於兵力不夠,抵擋不住,就棄城逃跑了。
這是一次布置到南京參加受降工作的會議。會後,上面通知團長張慕陶選出30多名敢死隊員,到南京負責現場安保。
“團長說不要選了,就讓潘庭槐去好了,因為我帶的這個排很出色。我們排有36人,6人身體不大好,刷了下來,最後選了30個人,我成了敢死隊隊長。”潘庭槐說。
1945年8月25日,潘庭槐的部隊被調到江西南城。4天后,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抵南城,在一個破舊的國小里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當時潘庭槐負責在會場門口站崗。
1945年從9月3日到9月8日,潘庭槐等30人一直住在總統府。
1945年9月9日,日本政府正式向中國投降,受降儀式在南京的陸軍總部(抗戰前的中央軍校舊址)大禮堂舉行。當天,日本在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向當時的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了投降書後,沮喪低頭走出時的一幕被攝影師拍下。而鏡頭旁邊的身影,便是當時正在現場維持秩序的潘庭槐。
右邊的憲兵就是潘庭槐右邊的憲兵就是潘庭槐
投降儀式後,潘庭槐參與了第一批遣送俘虜的工作。1945年9月20日,潘庭槐坐上了一條商船,船上有3500個日本人,擠得很滿。日本籍家屬坐在艙里,俘虜兵大多在外面的甲板上。有些人還帶著骨灰盒,最多的帶了8個,他們穿著軍裝,軍銜已經摘掉了。
受降儀式後,潘庭槐被調到了南京下關,任下關憲兵少尉區隊長。
1946年,潘庭槐的退役要求獲得營長黃錫矽的批准,回到了溫州老家。
94歲的潘庭槐94歲的潘庭槐
1949年以後,潘庭槐在地方上參加過征糧隊,在永強區食堂當過司務長,後來也坐過牢,被紅衛兵抄過家,參軍時留下的東西,全被燒光了。就這樣,潘庭槐的後半輩子,一直種著田。

人物生平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一直被軟禁在寧波奉化溪口,當時已經是衢州憲兵隊長的潘庭槐曾來到寧波溪口住過一段時間,於是就見到了張學良將軍。“他很喜歡打排球和籃球,有的時候人不夠,就叫我一起打球。張學良和我是不同隊的對手,他個子不高但球技很好,加上我當時是臨時湊腳的,我們隊都輸得多。”
皖南事變後,葉挺被囚禁在上饒集中營,當時負責看押葉挺的是另一位溫州憲兵王學璋所屬的排。“我經常去探望學璋,他就把我介紹給葉挺認識。”據潘庭槐回憶,當時葉挺被囚禁在一間密室里,裡面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桌子上堆滿了書籍和報紙,白天葉挺將軍能在房間裡自由活動。“當時葉挺將軍喜歡吃花生等一些零食,經常讓我幫他去外面捎帶進來。他學識很豐富,每次過去和他聊天都很有收穫,他常跟我們講革命理論,還鼓勵我們應該上前線作戰。我臨走時,葉挺將軍還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下了‘潘庭槐是個好同志!’作為留念。”後來,潘庭槐的老鄉王學璋由於受到葉挺的紅色思想引導,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015年06月25日,龍灣海濱街道的寧村宗祠里,其中一塊場地很特別,裡面有許多實物和圖片,大多是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東西。有抗戰勝利紀念章,有寧村已逝抗戰老兵個人簡介,還有一些抗戰時期的老照片以及老物件……這些物品和資料都是94歲抗戰老兵潘庭槐整理和收藏的。如今,他將它們整齊地擺放在櫥窗中,等待著後輩和村民們前來參觀。
2015年8月28日,潘庭槐在孫女陪同下到央視《等著我》節目組錄製節目,透露初戀的家鄉在南京,想在有生之年再見一面。
潘老要找的這位初戀叫董馪(pīn)。“1943年,他在駐防安徽蕪湖時,認識了駐地蕪湖湖濱公園附近一家武館的拳師王少海。”愛好武術的潘庭槐隔三差五跟王少海切磋,一來二往兩人成了朋友。在王少海的家裡,潘老第一次見到了王少海的小姨子——當時來自南京的高中女生董馪。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成為彼此傾訴的知己。
據潘老回憶,大約在1943年上半年春天,初見董馪,“圓圓的臉蛋,學生模樣的短髮,很文靜”。因為自己是駐紮蕪湖的憲兵分隊長,所以行動相對比較自由,會隔三差五到武館健身,然後在武館吃晚飯。兩人經常在飯後繞著湖濱公園散步,一起看電影,當地的照相館留下了他們意氣風發的照片,也留下了彼此難忘的美好記憶,“我當時負責中山路中央銀行蕪湖分行的護衛工作,吃住就在銀行里,照片就是在銀行對面的照相館裡照的。”
後來,董馪回老家南京,潘庭槐飽受思念之苦。雖然蕪湖和南京只有40公里距離,但危機重重。他冒著生命危險,假扮一位貨車司機的助手,前往當時還是敵占區的南京見到了董馪,但因為當時環境險惡,他不便久留,無奈當晚就趕回了蕪湖。
初戀曾住大彩霞街64號,老人將來寧舊地重遊尋訪故人
1941年潘庭槐所在的部隊從安徽開拔到浙江,參加弋陽城一役,之後駐紮浙江。1945年9月上旬,他擔任南京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儀式外圍的警戒任務,後被分配南京下關當憲兵隊分隊長,董馪聞訊從家中坐火車與他相見。之後潘庭槐帶領十餘位憲兵押運3500名俘虜去日本,一周后回國。幾個月後,他轉駐上海北站,後來因不願意參與內戰,退伍回鄉。“回鄉後,我們倆還通過書信,她還寄了一些照片給我。”
新中國成立初期,儘管曾參與過溫州和平解放的籌備工作,但因為當過憲兵,潘老被打成反革命,被判刑6年在金華勞改,這直接導致了他的家庭破裂,也從此與董馪失去了聯繫。據老人回憶,如董馪健在,應該是88歲,比他小7歲。“當年,她家就住在大彩霞街64號,我記得她的哥哥還在附近開了一家醬油店。”而記者了解到,當年的大彩霞街現為秦淮區彩霞街,但舊時的面貌早已不復存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