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德

潘孝德(1881~1969) 字世道,號列卿,原籍福建永春達埔。清光緒七年(1881)生於德化赤水街。近代名聞中外的白鶴拳師,赤手空拳打虎的英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孝德
  • 出生日期:1881
  • 逝世日期:1969
  • 字號:字世道
人物簡介,人物履歷,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潘孝德出生於武術之家。父潘望,諳拳術,後建店定居。其伯父,是位白鶴拳師,拳藝名馳遐邇。潘孝德經其精心教導傳授,對白鶴拳造詣殊深。
潘孝德
潘孝德成名較早,青年時期即受聘於江西某地為拳師,教授白鶴拳。3年後返回德化赤水,設館授徒,精心傳授拳藝,堪稱德化白鶴拳一代名師。時漳平拳師雷正明到赤水街,欲與拼館比武,孝德寬以待人,再三禮讓,但雷正明恃強不捨,孝德奮勇應戰,雷正明敗逃。民國初年,德化赤水一帶老虎出沒傷人,百姓談虎變色。時潘孝德常往返於德化縣城與赤水之間,有次路過荒涼的厚德葛竹仔(一說為赤水街往格後尖山路上),濃霧茫茫,猛虎迫身,孝德正當盛年,毫不畏懼,赤手空拳與老虎撲斗,將老虎擊墜深淵。
民國17年(1928),潘孝德參加在南京舉行的“中央武術考試”,與全國3000多位名拳師角逐,名標24名優秀之列。民國18年(1929)8月,榮任中央武術館閩南國術團教練,率徒黃振田、陳添恩等人赴東南亞各國巡迴表演國術。所到之處,表演時座無虛席,觀眾見到他們的精深拳藝,無不熱烈喝彩,掌聲不絕,由是馳名海外。潘孝德熱愛中華,熱心教育,他們將巡迴表演門票收入作為“中華中學教育基金”。他們展獻“唐人”國粹,為民族爭光,為華人爭氣,受到當地華僑、華人的熱烈歡迎與敬慕。潘孝德並先後受聘為馬來亞、新加坡等中華國術館館長,先後授徒上千人。華僑領袖陳嘉庚等贈以對聯讚譽:
誰號東亞病夫,此恥宜雪;
且看中華國術,我武維揚。
勿忘黃帝兒孫任人魚肉;
相率中原豪傑為國干城。

人物履歷

民國21年(1932),潘孝德受聘為中央國術館福建省永春分館館長。
1950~1959年,潘孝德先後受聘為省、地區運動會武術裁判長、評判員。1958年榮獲福建省運動會武術優秀表演獎。
潘孝德秉性沉毅恬靜,謙遜寬厚善良。精醫術、善正骨。一生研製丹膏藥散,為人診治風傷,懸壺濟世,遇貧困者免費義診並以藥施捨。
1969年潘孝德病故,年89歲。生前著有《國術真傳》、《習武戒約》。

人物事跡

永春白鶴拳多技,三百年來贊七娘。
潘孝德
潘氏拜師成俊傑,賽公練武震鄉邦。
武林家世承先澤,古邑杏壇療骨傷。
赤水空拳曾伏虎,至今孝德譽傳揚。
京城國考武林場,孝德拳精身壯強。
起落呈威驚北域,巡迴獻藝震南洋。
招徒設館黃魂振,濟世懸壺醫德揚。
最喜嘉庚多厚愛,遺留玉照映華堂。
北歸故里授拳忙,戒約新修館有光。
廣納生徒傳武技,嚴求禮讓著文章。
只憑公正分高下,不以親疏見熱涼。
德藝雙馨聞遠近,名師百代指康莊。
一自雲開逢朗日,便從參議見衷腸。
熱心醫衛留誠摯,著意民瘼促健康。
救死扶傷情勝海,利人忘我鬢生霜。
春時騎鶴遊仙去,只剩靈犀慰七娘。
由於白鶴拳在少林五祖拳中是最年輕的拳種,它善於吸收其他拳種之長,發展自己,加上永春民間廣泛傳播,因而,使永春白鶴拳一度蜚聲中外。1928年8月,偽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辦全國首屆國術考該、比賽。永春選十人參加,個個均合標準。其中一人參加比武,曾獲金牌嘉獎。載譽歸來,又應南洋僑領陳嘉庚等邀請,於1 929年8月,由李萬悅率領,前往星馬等地演,歷時八個多月,深得僑胞和當地人民的歡迎。陳嘉庚還多次接見永春白鶴拳師,並予資助。由於華僑要求迫切,永春白鶴拳師多人,還留下來在東南亞各埠設館傳藝。1930年冬,,永春縣又在五里街“翁公祠”開辦國術館,先後由林寶山潘世諷、潘孝德等任館長,系統地傳授白鶴拳。
潘孝德是著名的永春白鶴拳大師和骨傷科醫師。1881年四月初七生於永春縣達埔鄉墘尾村吉美堂。1969年正月二十日在永春縣五里街寓所逝世,享年89歲。
潘孝德
潘孝德是永春縣達埔鄉墘尾村人。其祖潘賽是永春白鶴拳鼻祖方七娘親傳二十八俊傑之一,其後歷世高手輩出。曾祖父潘心德為了避亂就徙居德化縣赤水街,經營豆腐及土紙,父親潘奕熊繼承其業,伯父潘貞團(字奕圓)也是白鶴拳名師,授徒及醫治風傷正骨。潘孝德八歲入私塾,因為好武惡文,十一歲就跟著伯父學習白鶴拳,每逢放學就到貞團館中習武。潘孝德十六歲就棄學專武,學拳術,習兵器,連續八載,矢志不移。同時,他還與屠夫黃奕扁(俗稱宰豬扁)對練白鶴拳對打工夫三年,在貞團的精心教授下,乃得白鶴拳真諦。二十四歲,潘孝德就跟貞團游江西省玉山縣,設館教拳,任為助教。回赤水街後,在協發火庫設館授徒。
1899年,三十多歲的漳平名拳師雷正明,壯健精拳,尤其擅長暗器,到赤水鄉西蘇嶺村授徒,自矜身手超凡,聲言欲與貞團拼館,門徒揚言從潘孝德入手。潘孝德年方十八,意志方盛,農曆四月十三夜,趁貞團外出赴宴,私邀師兄潘世諷、潘嗣清前往拼館,擊敗雷正明,雷正明逃跑,不知所往。潘孝德三人歸來,貞團斥責他們不守館規而冒險結仇,再明之以理:“對方來犯,我方對抗有理。我方恃強凌人則理虧。”乃提出“持四善、懍十戒”的嚴格要求。自此至終,潘孝德牢記教訓,堅持做到“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戒好鬥,戒好勝,戒好名,戒好利,戒驕,戒詐,戒浮誇,戒弄虛作假,戒挑撥離間,戒為非作歹”,以此為終生座右銘。
潘孝德幼年就向潘貞團學習醫傷正骨術,十五歲向何家名醫院圖當學習中醫脈理,十八歲在德化赤水街設骨傷科診所獨立行醫,三十四歲自己精心鑽研醫治風傷正骨,秘方奇效,遠近聞名,就醫者絡繹不絕。駐軍陳國輝部一營營長李來重金禮聘潘孝德任教官或軍醫,他不羨慕榮華而堅辭。1914年,廣東省開 縣縣長素好拳法,慕名前來聘請潘孝德赴廣東傳授白鶴拳,前後二館(兩班),歷時三個月,授徒近百人。同年,達埔鄉伏溪有個姚樟,家財百萬,其五男姚明僑為之例捐。當時,潘孝德以醫牛斗虎而為眾所周知。赤水農家二牛角斗,肚破腸出,潘孝德救治而傷愈。1926年春,永春德化兩縣虎患為害,潘孝德採藥時在赤水後格山路中遇到老虎,聞虎嘯而不驚,依然前行迎虎,只往山側一閃,以猛拳擊老虎,老虎墜入深澗,聞者乍舌!
匪患猛於虎。德化匪首林清龍是尊尾人,幾次想捉潘孝德勒索。1927年10月,潘孝德採藥下山,歸途遇到土匪,就徑直走向尊尾姑母家,由大門進去,從後門出來,再沿著偏路急歸赤水街。土匪始終尾隨,卻不敢下手。由於匪患更嚴重,潘孝德就在1928年六月初一攜眷遷居永春縣五里街,業醫兼營小土產。
1928年8月,潘孝德赴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國術考試,他以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武技,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為“壯士”,列二十四名優秀之內。十月,考試委員長張之江和陸軍四十九師師長張貞各贈鎏金“國術俊選”匾額一方。永春代表團十人,其中七人是拳師,都獲得“壯士”稱號而凱旋歸來,在永春潤中公學表演匯報。而後,潘孝德口述永春白鶴拳技法和骨傷醫藥,由三子潘子儀筆錄,撰寫《國術真傳》、《丹膏丸散全部》,共述三十六勢、七十二法,比較系統地闡述傳授了永春白鶴拳,及風傷正骨的秘方。同年冬,在五里街翁公祠建立國術館,稱為“中央國術館永春分館”,直屬中央國術館領導,由國考擂台賽得勝者林寶山為首任館長,潘孝德為常務教練。後來,潘世諷、潘孝德先後任館長,從理論上、實踐上比較完整系統地傳授了永春白鶴拳。
1929年春,在南安縣碼頭鎮舉辦安(溪)南(安)永(春)三縣國術運動會,潘孝德任為裁判。八月,應南洋愛國僑領陳嘉庚邀請,永春以參加國考拳師為主,組成“閩南國術團”,潘孝德為該團的骨幹,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表演。這是我國武術界第一次組團出國訪問。十月二十日抵達新加坡,陳嘉庚、李鐵民、陳鏡清前往熱烈歡迎。潘孝德隨團在星馬各埠巡迴表演,他不僅武術高超,更以願意為僑胞施醫治病著稱,因此得到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賞識和器重,雖然表演期限已經滿了,仍挽留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設館授徒、行醫濟世。於是,應陳嘉庚的邀請,潘孝德任國術館長,謝醒獅等人任教授,從1930年四五月間起設館授徒,首館在新加坡工商補習學校,新加坡殖民地兼馬來亞總督金文太在開館典禮上熱烈祝賀,而後轉赴麻坡、冬甲、馬六甲等埠,前後四個月,授徒將近千人,為一時之盛。七月下旬,潘孝德收到信,知道76歲的母親林蓮生病,就在八月初五攜徒回國。在星馬期間,潘孝德本著愛國愛僑親的精神,以“發揚國粹,剪除積弱”為宗旨,悉心傳授永春白鶴拳兼傳授骨傷諸方,治風傷及正骨的聲譽遠揚。陳嘉庚有對聯相贈:“誰號東亞病夫,此恥宜雪;且看中華國術,我武維揚”,又有對聯曰:“勿忘黃帝兒孫任人魚肉;相率中原豪傑為國干城”;家鄉好友也賦詩贈聯,詩如:“孝恪威名播遠邊,德音秩秩眾稱賢。拳家繼述天然技,師表健兒歷有年”,這詩是用“孝德拳師”冠首的;聯如:“孝勇受鶴傳拳術,高超光祖國;德仁學鶴教奇方,妙應免疲民。”這聯也是以“孝德”的冠首聯。因此,潘孝德也與愛國僑領陳嘉庚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潘孝德一回到永春,就被永春國術館館長潘世諷聘為常務教授,有生徒128人,由8名助教授拳。1931年,潘孝德繼任館長,他制定《習武戒約》,整肅館風,示範套路對勢,生徒增多,可是沒人敢在社會滋事,贏得時人的敬重。
潘孝德任武術裁判,公正有遠名。1932年6月,永春西校場改為公共體育場,次年舉行永春縣武術考試,潘孝德任裁判,第二名找第一名事後比武,結果第二名嘆服裁判正確。1935年在同安舉行福建省第七屆運動會,潘孝德、潘世瓊、潘團徽等六人為永春獲得武術團體第一名。當時,有女跳高選手髖關節脫臼,數位拳師為她復位未成功,潘孝德為她復位一次就成功了。陸軍四十九師師長張貞看得瞠目結舌,再三聘他任師部醫官。潘孝德屢辭未準,但是不久藉故辭職回永春業醫。他任館長時,經費不足,義務授徒,斷斷續續延至1948年底。
解放後,1953年起至1956年2月,潘孝德以風傷正骨為業兼營土紙生意。1956年底,五里街聯合診所取消後,他辦了三年私人診所。
1959年2月起,潘孝德先後任五里街保健院及城關人民公社醫院骨科醫師,1959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63年3月被永春縣人民政府授予“榮譽名老醫師”稱號,是福建省衛生協會會員(1951年參加)。由於骨傷科事業的需要,海內外患者紛至沓來,雖然潘孝德多次申請退休,都被挽留,一直工作到1969年去世。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的人民衛生事業。
解放後,潘孝德一直熱心武術活動,參加縣、地區、省武術表演或者比賽,擔任裁判,指導永春縣白鶴拳活動特別熱心。從1952年11月晉江專區第一屆人民體育運動大會的武術表演,到1963年縣衛生系統文藝匯演大會的武術表演,他多次獲獎。他天天練拳,即使生小病也練,去世前的十五天是1969年正月初四,仍在樓上練拳。
潘孝德曾經擔任永春縣政協一屆至五屆委員、縣五屆人大代表,積極參政議政,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1959年6月12日,他在建議書寫道:“人民公社醫院成立後,宗旨主要是重視衛生防病工作,消滅四害,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希望院內諸同志準時出席辦公,遵守崗位,不行東去西而空談笑語。有時病家來院看病,找無工作人員,他意甚是不滿。希望各同志遵守制度,關心為人民服務。院內貴重藥品,須專人負責出入匯集,方便分清、查檢、盤點,比較妥善。諸人員生活費用,按勞取酬,不可重此輕彼,賞罰分明,則無意見。鄙人自幼承祖學習武術,即用心研究諸丹膏丸散,有六十年經驗,藥須貴重而無以低劣代替混用,制煉不惜用工,總以期實收效益為宗旨。希望今後藥濟員配製傷科等藥,須如配給病家處方一樣,而不可用殘餘渣滓或碎粉壞末,以影響療效也。”他的建議書誠懇求實,表現出他對人民醫療事業、對民眾完全徹底負責的精神,至今讀來感人至深!潘孝德嚴以律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還自己種中草藥,經常勞動。1961年4月、1962年5月,他在退休申請書反覆說:“畢生獻身於衛生大業,此乃夙願也”,“黨和政府的重視,令我時刻感念不忘情”,他的內心充滿了對黨、對政府、對人民衛生事業的深厚感情。
潘孝德的一生是與永春白鶴拳和骨傷科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為永春白鶴拳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是跨世紀的一代永春白鶴拳大師,他被國家收入《中國武術人名錄》。他的為人、他的做事,至今都為海內外人民所傳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