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源鎮

漳源鎮

漳源鎮位於沁縣北部,距縣城17公里處,208國道縱貫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是沁縣北部的政治、文化、經濟、貿易中心集鎮。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3658戶,13223人,耕地總面積22207畝,是一個以玉米、小麥種植,牛、羊、鴨、雞養殖為主的農業大鎮,鎮域四周環山,荒山荒坡十分廣闊,旅遊資源豐富,是濁漳河的發源地,境內土質肥沃,氣候適宜,是創業投資的好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漳源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沁縣
  • 電話區號:0355
  • 面積:137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晉D
  • 耕地面積:22207畝
經濟發展,經濟概況,種養業,民營經濟,經濟,建置沿革,環境資源,自然環境與資源,人口耕地,交通,名勝古蹟,漳河源頭,漳河神廟,玉華山森林公園,頤龍灣休閒度假村,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精神文明,

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三強戰略”和“創環境、上項目、促發展”總體思路,解放思想、創優環境,突出招商引資,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抓住發展機遇,經濟社會突飛猛進向前發展。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大關,達到2143元。

種養業

在種植業方面,全鎮種植玉米16000餘畝、小麥3200畝、沁州黃3000畝、蘆筍200畝、優質150畝、優種核桃4600畝,是全縣核桃種植大鎮。在養殖業方面,全鎮養牛6000多頭,羊14000餘只,引進外商李林林建成了養鴨及加工、孵化、銷售為一體的玉泉水產養殖基地。目前全鎮養鴨突破5萬隻。實行庭院經濟,戶戶養土雞,全鎮農戶散養土雞14.5萬隻,2000隻以上養雞大戶6戶。今年以來,積極回響縣委、政府號召,大力發展養兔,村村養,戶戶養,全鎮共養兔2.8萬隻。

民營經濟

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建成了年創利稅7萬元的預製廠2家,新建砂廠一家,年創利稅12萬元。

經濟

全鎮經濟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主要有玉米、穀子、高粱等。新中國成立以來,全鎮人民改土治水,對轄區內河渠多次進行大規模整治,對景村水庫、漳源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全面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片區扶貧開發、豐產方建設等農業重點工程,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鎮糧食產量由1949年的3781噸,1978年的5599噸,增長到2010年的10066噸。至2010年,該鎮發揮水土優勢,圍繞全縣打造全國有機食品加工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生態功能區發展戰略,以推進實施“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抓手,在實現農業轉型跨越上狠下工夫,大力發展以設施蔬菜、核桃、沁州黃為主的有機產業,以發展生態牛、羊、豬、家禽、淡水魚為主的養殖業,以休閒旅遊、餐飲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實現了全鎮一、三產業協調發展,同步推進的目標。王可、景村、口頭、南園、景村一線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如火如荼,交口、景村、漳河、沙圪坨、口頭等村核桃種植快速推進。蘿蔔港、安家嶺等村採取訂單農業模式發展以沁洲黃、晉汾高粱為主的小雜糧,王可、康家莊、劉家溝、李家溝等養殖產業初具規模。2010年全鎮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100畝,核桃經濟林達到2923畝,沁州黃種植達5930畝。建成生態養牛、羊、豬基地5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2家,牛、羊、豬存欄分別達到4110頭、8950隻和4055頭,雞鴨存欄達到8萬隻,成魚產量達到20萬公斤,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0多家。林地面積由1978年的2.64萬畝發展到11.92萬畝。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78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53元增長到2376元。

建置沿革

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
漳源鎮位於沁縣縣城北部。鎮政府駐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6°51´,東經112°37´。南北長13公里,東西寬13.5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漳源村,集鎮面積1.8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初期,1937年抗日戰爭初期屬第四區,解放初期屬五區;1941年1月設漳源縣,次年3月重歸沁縣。1958年設人民公社; 1984年6月體制改革中撤銷人民公社,設漳源鄉;2001年撤鄉並鎮中與羊莊鄉合併設漳源鎮,下轄交口、漳源、北河、南峪、劉家溝、西溝、堯上、固亦、南園、口頭、景村、李家溝、倪村、南山頭、喬家灣、上莊、喬村、蘿蔔港、山坡、南溝、康家莊、羊莊、向陽、王可、沙圪坨、莊立、漳河、安家嶺28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

環境資源

自然環境與資源

漳源鎮位於伏牛山腳,東與定昌鎮、松村鄉相連,西與沁源接壤,南與定昌鎮毗鄰,北與牛寺鄉相接。境域東西高,中間低,轄區內泉水眾多,有大小河流8條,水庫2座,漁業生產較為發達。發源於鎮域漳河村的海河西源濁漳河,向南貫通全縣縣境,流域面積1003.8平方公里,是域內最大的河流。2010年全鎮平均氣溫9℃,最高34.3℃,最低-21.2℃,年降水量647.4mm,全年無霜期165天左右。

人口耕地

1949年全鎮總戶數2964戶,人口10396人;1978年全鎮總戶數3541戶,人口14416人;2010年全鎮總戶數3999戶,人口13367人。2010年全鎮共有耕地面積48141萬畝,人均3.6畝。

交通

漳源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208國道穿越南北,漳(漳源)開(開村)線、平(平城)景(景村)線連通中部,村村道路硬化,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名勝古蹟

漳源鎮是沁縣實施“北方水城 中國沁州”戰略的重要目的地,轄區內有千裏海河第一源,漳河神廟、玉華山森林公園等主要旅遊景點。

漳河源頭

漳河源頭位於漳源鎮漳河村,此地山色屏圍,林木裝點,水碧沙明,跳珠濺璣,自古為沁州名勝,“漳水瀉玉”位列沁州八景之首。清代康熙年間內閣大學士陳廷敬《漳水源》一詩中這樣描繪:水石漳源鎮,清漳自此流,金風吹素瀨,玉鏡寫靈湫,科斗收形小,蛟龍托勢幽,土人思德澤,鼓笛賽春秋。至今林蔭蔽日,古墅幽深,遊人絡繹不絕。

漳河神廟

漳河神廟原名通玄先生廟(清代避康熙諱改名通元先生廟),侍奉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配享八仙。張果老曾居漳河源頭涵體澄性,利物澤人,深得士民敬重,尊為漳河之神,後人於水源之上築張仙翁行館,俗稱漳河神廟。漳河神廟是上黨地區一處規模較大的道教文化建築群,迎神賽社活動歷史久遠。每年農曆3月、7月13日要舉行大的祭祀活動,朝廷以二八上戊,即農曆2月和8月第一個戊日舉行祭祀之典,上戲演禮,舉會易物,熱鬧非常。

玉華山森林公園

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規劃東至松村鄉后庄村,西至漳源鎮交口村、南至漳源鎮韓曹余溝、北至牛寺鄉西安莊村,公園總面積3萬多畝,分為華山、龍王堂、夫子山、法華寺4個景區,景區內植物群落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70%,森林景觀獨樹一幟。公園內歷史古蹟遍布,以華山為中心方圓3萬畝面積內,有“銅鞮八景”之首的“華山疊翠”、“華山觀日”;有省級保護文物洪教院、南涅水石刻遺址、龍王堂、法華寺等;有久負盛名、譽滿鄉鄰的通玄(八仙之一張果老)神廟、龍珠寺、夫子廟等。

頤龍灣休閒度假村

位於沁縣城北漳源鎮景村,沁縣水城旅遊核心區域漳河源頭和北海生態園區之間,距沁縣縣城不足10公里。頤龍灣休閒度假村是一家集農業旅遊觀光、住宿餐飲、水上垂釣娛樂、草原風情人家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度假勝地。

社會事業

堅持以“集中辦學,改善條件,提升質量,創出品牌,辦出特色”為宗旨,新辦寄宿制學校三所,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衛生工作,加強村級醫療所建設,村村建起了衛生保健站,配齊了衛生保健員。

基礎設施

借全市“村村通”的強勁東風,多方籌措資金近200萬元,修通了30公里水泥路(油路),全鎮2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漳源、王可、莊立等四個村實現了“巷巷通”。目前,全鎮26個村安裝了程控電話,28個村安裝了閉路有線電視,80%的村飲上了自來水,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全鎮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濟迅速發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正大踏步向小康邁進。

精神文明

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狠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把精神文明建設緊緊抓在手上,認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開鑼鳴號的作用;大力開展“爭做文明人,創建文明村戶”活動。目前,我鎮康家莊、莊立、安家嶺、口頭、向陽等村達到縣級文明村標準,喬村達到了市級文明村標準,這為創建文明鄉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