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句法的類型轉變(英文)》專注於句法問題,兼涉相關的音韻和文字問題,已及在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的對比中觀察到重要的語言事實,並據以描述漢語所經歷的類型轉變。所採納的語言類型學框架涵蓋形態和語序兩個方面。《漢語句法的類型轉變(英文)》適合研究漢語句法或歷史語言學的研究者及學習者的閱讀和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句法的類型轉變
- 作者:徐丹 (Xu Dan)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510082481
- 外文名:Typological Change in Chinese Syntax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頁數:259頁
- 開本:24
- 品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徐丹(Xu Dan),現為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一級教授,法國科學院東亞語言研究所兼職研究人員。曾擔任法國國家高校學術評審會(CNU)委員、法國中文研究與教學學會(AREC)的第一屆及第二屆會長,2009年10月被選為法蘭西大學研究院院士(Senior member of the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France)。
圖書目錄
《漢語句法的類型轉變》導讀
英文目錄
前言
縮略語表
導言
第一章從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詞序和詞序演變
1.概說
1.1上古漢語的詞序
1.1.1名詞作賓語
1.1.2代詞作賓語
1.1.3否定+賓動>否定+動賓(“之知”與“知之”)
1.1.4討論
1.2賓動結構和動賓結構
1.2.1“名詞詞組+以”和“以+名詞詞組”
1.2.2“是+動詞”和“動詞+是”
1.2.3上古漢語和上古漢語後期的“是以”和“以是”
1.2.4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的對比
1.2.5傳世文獻及後世注釋文本的對比
1.2.6“是”的演變:從指示代詞到系詞
1.3前置詞與後置詞
1.3.1“於/於”在“地點詞+於/於”里的地位
1.3.2“中”在“中+地點詞”里的地位
1.3.2.1“名詞(+時間)+中”和“中+名詞(+時間)”
1.3.2.2“名詞(+地點)+中”和“中+名詞(+地點)”
1.4趨向動詞的語序
1.4.1趨向動詞及其語法化
1.4.2去+名詞(+地點):“離開某地”>“去某地”
1.4.3“束去”和“向東去”
1.4.4“來、去”和動詞的體
1.5暫時的結論
第二章上古漢語裡動詞的指向
2.0概說
2.1語音與形態方面的證據
2.2詞序的作用
2.3“於”標記動詞時的指向
2.3.1“於”、“於”的來源
2.3.2“於”的功用
2.3.3“於”的隱與現
2.3.4從音位學的角度討論
2.3.5初步解釋
2.4被動標記
2.4.1“施受同辭”
2.4.2一個句式,兩個指向
2.4.3被動句的形成
2.5結論
第三章上古漢語的使動結構
3.0概說
3.1上古漢語中不同手段的並存
3.1.1上古漢語中語音和形態表示使動
3.1.2辭彙表示使動
3.1.3句法表示使動
3.2比較“使”和“令”
3.3比較“使”和“讓/叫”
3.4動詞“使”的語法化
3.5與使動相關的新興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
3.5.1使動與“把”字句
3.5.2使動與“被”字句
3.6結論
第四章補語結構的形成
4.0概說
4.1前人的論述
4.2現代漢語“動詞1+動詞:”的分布
4.2.1出現在“動詞1”位置的動詞
4.2.2不能出現在“動詞1”位置的動詞
4.2.3“動詞1”的句法及語義限制
4.2.4出現在“動詞1”位置的動詞
4.3上古漢語裡的單音節動詞和兩個單音節動詞連用
4.4“動詞:”的語義特徵對動補結構形成的影響
4.4.1漢代時“動詞:”的語義特徵
4.4.2中古漢語時期“動詞2”的語義特徵
4.5“動詞1+賓語+動詞2”句式
4.6.1“破+名詞”與“名詞+破”
4.6.2“破”的重新分析:從動詞到形容詞
4.6.3“動詞1+動詞2”中“破”的句法位置
4.6.4現代漢語動補結構里的“破”
4.7結論
第五章上古漢語裡的否定式
5.0概說
5.1上古漢語裡的否定系統
5.1.1p/f系列的否定式
5.1.2m/w系列的否定式
5.2否定系統的簡化
5.3比較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無”替代“亡”
5.4“無”與“毋”的合併
5.5“勿”替代“毋”
5.6否定詞“莫”
5.7從表達時間到表達情態
5.8從形態的角度討論問題
結論
附錄:中國歷史紀年簡表
參考文獻
例句來源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