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別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圖書)

漢語別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語別史》是2010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郜元寶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別史
  • 作者郜元寶
  • ISBN:9787532862542
  • 頁數:363頁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信念的糾葛包括母語的陷落、同一與差異、“工具”與“本體”、音本位與字本位、百年未完的命運之爭等內容,下篇為文體的試驗包括“胡適之體”與“魯迅風”、“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語言論述等內容。
本書可供相關研究人員閱讀或參考。

目錄

總序
自序:“研究語言”和“經歷語言”
上編 信念的糾葛
一、母語的陷落
1.不平等的“語言接觸”:從特徵比較到優劣判斷
2.知識分子對漢語言文字普遍的失望
二、同一與差異
——現代漢語的現實構造與未來信念
1.世界共同語和民族國家語言
2.“現代漢語”諸要素的內在緊張
三、“工具”與“本體”
——現代漢語的功能與本質
1.語言淪為工具
2.母語對文學的支配
四、音本位與字本位
——中國文學中的“說”與“寫”
1.聽漢語說話
2.言文分離的基本判斷
3.對各種解決方案
4.德理達和郭紹虞
5.字和音
6.對立與和解
五、百年未完的命運之爭
1.研究語言·體驗語言
2.漢語現代化問題:回到起點
3.政治目標與文化自覺:漢語改造運動的雙翼
4.一些具體方案
5.魯迅的語言之路
6.再說“文白之爭”
7.幾個值得注意的人物
8.“音本位”諸問題:口語·方言·腔調
9.百年爭辯,遠未結束
下編 文體的試驗
一、為什麼粗糙?
1.流行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著述忽略了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2.應重釋“文學革命”與“語言革命”之關係,並闡明中國文學“古今之分”,就語言文字而論。乃“精粗之別”
二、“胡適之體”與“魯迅風”
三、“二周”文章
1.概念之同
2.內容之同
3.詩與真的分野
4.智與情的偏重
5.“口語本位”與文言因素
6.“腔調”與“反腔調”
7.贖罪之文“離美漸遠”
四、周作人的語言論述
1.資格、體認與核心概念
2.語文論述之矛盾與文章特質之關係:歐化與口語
3.重思想輕文辭: “採納古語”的二元標準
4.擯棄“古今駢散”的“音樂性”:“腔調”問題
五、1942年的漢語
1.1942:新的文學群落的崛起
2.新“打掃”:一個既新又舊的語言傳統的確立
3.白話文:在自我反省中成熟
4.“給他們許多話”:胡風、路翎與魯迅傳統
5.結語:中國文學語言的一次短暫的凝定
六、“次殖民地”·“語言遊戲國”
七、文體學的小說批評方法
八、漢語的被忽略與汪曾棋的抗議
九、聲音、文字及當代漢語寫作
十、李銳:“自己說話”及其限度
十一、孫甘露:釀造語言的烈酒
十二、韓少功:超越修辭學
十三、王蒙文體之一:戲弄與謀殺
1.在刺作家的虛擬化抒情
2.在烏托邦:語言一元化運動
3.指涉語言的語言遊戲
4.迷狂語言中存在的丟失
5.在快速說話的語言熱症
6.反寫作:衛護純潔的虛無
十四、王蒙文體之二:說話的精神
十五、離開詩
十六、中國作家的“外語”和“母語”
十七、指尖上的漢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