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票簽處,漢語詞語,出自《清會典·內閣·漢票簽處》,釋義為清官署名,負責校閱漢文,擬寫票簽,記錄諭旨等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票簽處
- 拼音:hàn piào qiān chǔ
- 注音:ㄏㄢˋ ㄆㄧㄠˋ ㄑㄧㄢ ㄔㄨˇ
漢票簽處,漢語詞語,出自《清會典·內閣·漢票簽處》,釋義為清官署名,負責校閱漢文,擬寫票簽,記錄諭旨等事。
漢票簽處,漢語詞語,出自《清會典·內閣·漢票簽處》,釋義為清官署名,負責校閱漢文,擬寫票簽,記錄諭旨等事。漢票簽處(漢票簽處)拼音:hàn piào qiān chǔ注音:ㄏㄢˋ ㄆㄧㄠˋ ㄑㄧㄢ ㄔㄨˇ出處:《清會典·...
漢票簽處主要負責擬寫“票簽”(供皇帝批閱選擇的處理意見)。漢票簽處收到“部本”、“通本”後,通常由侍讀學士校閱漢文,漢中書擬寫漢文草簽,送滿票簽處。滿票簽處侍讀學士等詳校“部本”、“通本”之滿文部分,滿中書擬寫滿文草簽後,將滿漢合璧草簽呈大學士總校。大學士校定草簽後,發交滿、漢票簽...
閣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筆削或發下改票,閣臣隨即封上,間有執正強爭,也多曲聽。”清沿明制,通本、部本上達內閣後,也由票簽處代擬票簽。依例:內閣漢票簽處收到通本、部本後由侍讀校閱漢文,漢中書擬寫漢文草簽;滿票簽處侍讀校閱滿文,滿中書擬寫滿文草簽,草簽後各書擬票侍讀及協辦侍讀中書之姓...
漢票簽處 有侍讀2人,中書27人(以上均漢員),供事4人。此外有委署侍讀若干人。漢票簽處掌校閱漢文本章,撰繕漢文票簽;撰擬御製文字,如制、詔、誥、敕、冊文、祝文、封號等。誥敕房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始設誥敕房,隸漢本房兼管。專司校勘和收發誥敕。凡漢票簽處撰擬誥敕,由誥敕房審核,繕定正本...
由中書草擬票簽,經侍讀學士校閱,由大學士審閱後,交滿、漢票簽處繕寫滿、漢文正簽。經內奏事處進呈御覽;皇帝批閱後,交批本處,漢學士批漢字於正面,翰林滿人中書批滿字於反面,至此成為“紅本”。接著是下達執行:由滿本房領出交紅本處,每日六科給事中來處承領,到科後抄發各衙門執行;每年終,由六...
分辦本章處 機構名。內閣分辦本章事宜的五個機構的統稱。其五個機構及職掌分別為:滿本房辦理滿文本章,漢本房辦理漢文本章及翻譯,蒙古房辦理蒙、回、藏文本章,滿票簽處辦理滿文票擬,漢票簽處辦理漢文票擬。各處由大學士委侍讀、中書等官分掌之。
外紀簿 檔冊名。清代內閣檔冊之一。據內閣辦事制度,凡由軍機處交內閣下達的明發上諭及各直省奏摺, 於閣鈔之後, 漢票簽處應逐日抄繕,合訂成冊,以備起居注館及修書各館等調取參考。此項檔冊,稱為外紀簿,始於乾隆朝。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者已為數不多,且大都殘破不全。
內閣大堂為清代大學士直舍,亦稱大學士堂,位於太和門東廡外東南。建築簡介 大堂南向3間,東西兩廂各3間,皆硬山頂,覆黃琉璃瓦。坐東面西者為漢票簽房,中1間為侍讀擬寫草簽處,北1間為中書繕寫真簽處,南1間為收貯本章檔案處;坐西面東者為蒙古堂。漢票簽房之南、南向面城垣者為漢本堂,3間;蒙古...
※漢本房,司繙譯 ※蒙古本房,司繙譯外藩屬國文字 ※滿票簽處,司繕寫滿文票簽,記載諭旨撰文之事 ※漢票簽處,司繕寫漢文票簽,記載諭旨撰文之事 ※除此之外尚有誥敕房,稽察房,收發紅本副本處,飯銀庫,俱由大學士委侍讀以下官司之。惟批本處額置滿洲翰林官一人,請旨簡派。有中書七人。滿中書內補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