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石經齋文存》(上下)一書由海豚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徐森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石經齋文存
- 作者:徐森玉
-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1日
- 頁數:262 頁
- 定價:29.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1003911
漢石經齋文存(上下)一般指本詞條
《漢石經齋文存》(上下)一書由海豚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徐森玉。
《漢石經集存》由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先生,將所收集之漢石經的拓片(或殘石),整理石經次序,並用石經文字考訂文獻編撰而成。內容簡介 20世紀初之漢魏石經研究,王國維無疑是先驅,而王國維、羅振玉、馬衡、徐森玉、張國淦、王獻唐、孫海波等是中心人物,其中馬衡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地位的便利,與...
東漢熹平周易石經殘碑拓本是東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亦稱《漢石經》,傳由蔡邕用隸書一體寫成,故又稱《一字石經》。東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立,共刻四十六石,立於河南洛陽太學,有《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七經,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
離望石經天際紫,同門有幸共秋風。活動建設 禪茶 石經寺周邊並不出茶,其禪茶的特點主要在於其水質、環境、泡茶的過程和最關鍵的禪機交鋒。進得石經寺寺門,在天王殿和大雄殿之間的空壩中,有兩口井被稱作龍泉山龍脈的龍眼,兩口井的水味奇異,左甘醇,右清冽,僧人們喜稱其為“龍眼陰陽井 用這井水泡茶別有異香...
求是齋叢稿(上下)《求是齋叢稿(上下)》是2001年由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肇鵬。作品目錄 上冊 序 一、校讎目錄學論叢 二、哲學史論叢 下冊 一、道教論叢 二、文史雜著 學術年表 後記
蘇齋學派代表著作主要有翁方綱《經義考補正》、《禮經目次》、《十三經註疏姓氏考》、《通志堂經解目錄》、《兩漢金石記》、《漢石經殘字考》、《粵東金石略》、《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文集、詩集》,翁樹培《錢錄》,劉台拱《論語駢校》、《經傳小記》、《國語補校》、《荀子補註》、《方言補校》、《...
537年(東魏孝靜帝四年)八月,移洛陽漢魏石經於鄴。579年(北周大象元年)二月,又自鄴還涉洛陽。586年(隋開皇六年),又自鄴京載入長安,置於秘書內省。後唐代魏徵予以收聚,十不存一。石經出土發現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洛陽白馬寺村南龍虎灘發現《尚書·君奭》篇殘石110字,古文占36字,初歸丁...
如《如此家庭》《江亭恨》《情海斷魂》《逍遙花》等。目錄 集腋成裘冒充闊少 收光攝影自負專家 (1)見異思遷初嘗奇味 得新忘舊突變初心 (129)叢書信息 海豚書館 (共80冊), 這套叢書還有 《試驗》,《北河沿日記》,《漢石經齋文存(上下)》,《本無畛域》,《上海鬼語》 等。
《曼髯論畫》跋 附錄:對於詩書畫三論攸關之各體舊詩 補編 藝苑讀畫記 畫學基要七篇 參觀華社攝影展覽會之感想 論書畫之工力與天分 繪畫之究竟 永字九法論 叢書信息 海豚書館 (共80冊), 這套叢書還有 《歐行雜記》,《螺君日記》,《藝苑交遊記》,《話說格林》,《漢石經齋文存(上下)》 等。
2010年12月,“海豚書館”第二輯推出了傅月庵《我書》、熊式一《八十回憶》、格非《蒙娜麗莎的微笑》、徐森玉《漢石經齋文存》(上、下)、容肇祖《占卜的源流》等。《我書》是台灣書人傅月庵的一部關於書人書事的隨筆集。傅月庵曾任台灣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傅月庵有關書與人的書話文字...
沈樹鏞得後不久,又獲孫承澤研山齋藏《熹平石刻》殘字。遂將其書齋命名曰“漢石經室”(即今黃炎培故居)。同治十二年病逝,身前所藏文物,陸續散失。《熹平石經》殘字,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為漢陽萬氏購得。三十一年3箱碑版又為《老殘遊記》作者、甲骨文專家劉鶚所得。在劉氏日記中,記述沈樹鏞所藏碑刻...
12338 禮記二十卷 (漢)鄭玄注 宋婺州義烏酥溪蔣宅崇知齋刻本 國家圖書館 存五卷(一至五)12339 禮記二十卷 (漢)鄭玄注 (唐)陸德明音義 宋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卷一至三配宋刻纂圖互注禮記) 上海圖書館 12340 附釋音禮記註疏六十三卷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唐)陸德明釋文 元刻...
論《十駕齋養新錄》中的唐石經校勘,《斯文不墜在人間——李慶善教授誕辰百周年紀念文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 論王念孫校《戰國策》“觸讋”之誤的意義,《國學季刊》第8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 精耕細作 卓然可師——評漆永祥整理本《漢學商兌》,《國文天地》2018年4月號 清人考證筆記引文校勘略議...
”馬宗霍《霋岳樓筆談》稱:“覃溪以謹守法度,頗為論者所譏;然其真書工整厚實,大似唐人寫經,其朴靜之境,亦非石經殘字到也。”翁方綱著有《復初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復初齋詩集》42卷、《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廟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詩話》等大量...
趙氏是藏書世家,其父趙維周即喜收藏古籍,一生節儉,唯購書毫不吝惜,所以藏書豐富,到鐵山時,所收集之書,更多更精,並喜求名人精校善本,其善本書有唐開元《石經》、明版《太平御覽》、明汲古閣仿宋陶詩、殷版二十二史、聚珍版善本書多種。藏於“素位齋”中。所藏古籍3萬冊和金石古文物在解放後捐獻給國家。...
《袁克文藏原拓本跋》《校宋本四十卷跋》《明初仿宋十行本跋》《遼寧省圖書館藏北宋刻殘本第六十八卷跋》《題容縣但懋辛(怒剛)所藏宋拓》《題辭》《南宋刻跋》《明汪士賢刻八卷跋》《鄭板橋自敘冊跋》《題陳叔通印》《序》《跋玉蓮齋藏陳淳花卉冊頁》《序》論文 《和》《蜀石經和北宋二體石經》《考...
不久,沈又覓到孫承澤研山齋藏本《熹平石經》殘字,內容和黃本參差不同,唯其中的《今文尚書·盤庚篇》只多4字。這使他萬分喜悅,遂名居所為“漢石經室”。《熹平石經》亦稱《漢石經》或《一字石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東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由蔡邕用隸書書寫“六經”文字,立於洛陽...
乾隆五十六年擢侍講學士,充文淵閣直閣事。又任《萬壽盛典》《八旗通志》《二史館》《三通》館纂修官,為國史館提調,兼掌進擬文字。分校《石經》《春秋三傳》,亦多校正。長於史學,對四部和歷代藝文志、目錄之學有深研。家有藏書,但史書記載甚少,四庫全書館開,他家進呈圖書十數種,《四庫全書總目》...
對中國考古學由金石考證向田野發掘過渡有促進之功,被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前驅。著有《中國金石學概要》《凡將齋金石叢稿》《漢石經集存》等。 馬思猛:馬衡先生的長孫,由馬衡一手撫育成人,故盡悉馬衡一生中所涉的人與事。著有《金石夢故宮情:我中心的爺爺馬衡》《攢起歷史的碎片》等。
甲骨文、新鄭占器、漢魏石經、南陽漢畫和古代貨幣等也是關百益的研究對象。1931年他前往安陽殷墟,經手發掘了近4000片甲骨文,從中精選800片拓印,編著成《殷文字存真》8集。此書拓印精、圖版清晰,是研究甲骨文字的寶貴資料。個人其它信息 關百益對龍門石窟的考察研究也較為全面。1935年出版的《伊闕石刻圖表》是...
《兩漢金石記》是202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翁方綱。內容簡介 本書為清代學者翁方綱著錄兩漢金石的著作。全書22卷,共著錄作者親見的兩漢金石286種,其中有年月可考者114種。卷一至卷二為目錄,後附有《歐陽文忠公集古錄目次考》和《洪文惠公隸釋隸續目次考》二文;卷三為石經考;卷四至...
[3]翁方綱(1733—1818),清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直隸大興(今北京市)人。官至內閣學士。著有《兩漢金石記》《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詩集》《復初齋文集》《石洲詩話》等。[4]編修: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編修,以一甲二三名進士及庶...
於經文,則從唐石經。經、注凡有誤者,則改從它本,並註明於下。參校者計有明徐氏仿宋《儀禮》單注本、汪士鐘重刻單疏本、阮元校刊十三經註疏本、陳鳳梧篆書本、明國子監刊註疏本、汲古閣毛氏刊註疏本、李元陽閩本、葛氏刊本、清國子監重修本、張敦仁刊註疏本、漢石經殘字、歐陽修《集古錄》、謝子祥《三禮圖...
殷禮徵文一卷(存目)重輯倉頡篇二卷(存目)史籀篇疏證一卷(存目)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一卷(存目)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一卷(存目)殷虛書契後編釋文一卷(存目)殷虛書契待問編簡端記一卷(存目)唐寫本唐韻校勘記二卷(存目)唐韻佚文一卷 兩周金石文韻讀一卷 魏正始石經殘石考一卷(存...
道教人物早在漢魏時起就活躍於泰山地區。在唐、宋、元、清四個朝代,道教在泰山都有重大發展,逐步走向輝煌。公元4世紀中葉,佛教傳入泰山。公元351年,有人在泰山創建寺廟。北齊有人在經石峪刻下石經《金剛經》。人文特色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
貞石經萬載 輕輿歷八荒 隸書隆漢石 高文尊楚辭 履以和斯中道 坤之德為大輿 於萬斯年有佐 幾百執事惟貞 漢書文自艱澀 楚辭言本和平 道德流為韓子 文章義出鄭興 伯高出言有禮 仲子苦掾無書 文明年書大有 利益川涉同人 書則誦四日若 雅詠嘆八蒸哉 惟聖者其無過 若農夫之有秋 秦詔辭垂功德 漢書紀載勛...
文肇祉,文彭長子。曾於明萬曆十六年刻其編輯《文氏家藏集》八種十七卷。文元發,文彭次子。以詩自樂,家中藏書甚富。文震孟,宅在蘇州藝圃。其藏書處有二,一在竺塢,藏書萬卷,一在藥圃的石經堂,為其後期的藏書處。文震亨,震孟弟。其最大成就撰有《長物志》十二卷,現被園林建築學家視為圭臬。亦喜藏書。
其遺文賸義,間見他書,猶可蒐輯。爰綴而錄之,成書三卷,又成《校異》二卷。又著《七經異文釋》,就經、史、傳、注、諸子百氏所引,以及漢、唐、宋《石經》,宋、元槧本,校其異同。或字有古今,或音近通假,或沿襲乖舛,悉據古誼而疏證之;而前儒之論說,並為蒐輯,使正其譌謬,辨其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