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地處蘭城街道辦事處東南邊,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距辦事處所在地5公里,到辦事處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東鄰漢莊,南鄰漢莊,西鄰王官,北鄰西河。轄18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6.31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4.8 ℃,年降水量15.5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營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
- 面積:6.31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社區有1427戶通自來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421戶通電,有1421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居民戶142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5%和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居民戶數14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居民戶數1400 戶(分別占總數的83%和83%)。
該社區到蘭城辦事處道的路為柏油路;進社區道路為水泥、柏油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48輛,拖拉機128輛,機車406 輛。全社區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18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24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畝。
到2008年底,全社區裝有太陽能農戶1191戶;該社區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8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社區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1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6萬元,占總收入的48%;畜牧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00 頭,肉牛80頭,肉羊600頭);漁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2%;林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第二、三產業收入270.5萬元,占總收入的22%;工資性收入180萬元,占總收入的14%。居民人均純收入1860 元,居民收入以養殖、種植等為主。全區社外出務工收入1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0人,在雲南省內務工235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5人。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建有國小2 所,校舍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擁有教師32人,距離中學1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70人,其中小學生520人,中學生250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有居民戶1421戶,共有鄉村人口5225人,其中男性2563人,女性2662人。其中農業人口5155人,勞動力440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8年底,全社區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22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32人。居民的醫療主要依靠社區衛生院。
村務公開
該社區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19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50萬元,有固定資產3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9.5 萬元,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08年底,該社區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9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12人。該社區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40人。
新農村建設
2008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系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培植大棚蔬菜、無公害蔬菜系特色產業,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