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縣東晉古墓群

2016年常德漢壽縣發現十分罕見的東晉古墓群,出土的青瓷瓶中,還保存有半瓶疑似古酒的液體,距今至少有1600餘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壽縣東晉古墓群
  • 所屬年代:鹹康(335年-342年)
  • 出土地點:常德漢壽縣
第一座墓,第二座墓,整體搬遷,

第一座墓

已經被盜,墓主職位相當於市政府副秘書長
2016年4月29日,常德漢壽縣聶家橋鄉茶鋪村一處工地,一座古墓在施工中被發現。
墓早期被盜,施工過程中又被局部摧毀。“墓里已是空空如也。”漢壽縣文物局局長曾實秋說。但墓磚上的銘文,記載了非常寶貴的信息。其中一處銘文明確記載了當時的年號,“鹹康二年”。鹹康(335年-342年)是東晉皇帝晉成帝司馬衍的第二個年號,總計8年。這是漢壽縣發現的第一座晉墓。在湖南也極為罕見。
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整理辨識,銘文磚上的信息組成了一句完整的話:“晉州從事、郡察孝不就、武陵漢壽龔道安,鹹康二年歲在丙申時閏八月十日不祿於武昌,三年五月作此磚,葬於祖新都府君墓西側。”銘文磚上,“龔侯”的字樣清晰可見。
“龔侯”乃何許人也?銘文磚上記載,其官職為“晉州從事”,曾實秋介紹,這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市政府副秘書長。
銘文記載還提到,這位“龔侯”安葬於其祖父墓的西側。那么,在這座墓的東側應當還有一座墓。時隔一千多年,這座墓還在嗎?

第二座墓

發掘出一青瓷瓶,瓶中保存有液體疑為古酒
7月21日,又一座古墓在施工中被發現,與此前發掘的“龔侯”之墓相隔15米。但令人疑惑的是,這座古墓不在“龔侯”墓的東邊,而是在西邊。墓長5.9米、高1.8米、寬1.9米,墓道、墓門、甬道、墓室俱全,墓道長9米。
在這座古墓中,也發現了刻有“龔侯”等字樣的銘文磚。專家判斷,兩座古墓應為同一家族,兩座墓中的銘文磚應為同批燒制。
這座墓似乎躲過了盜墓賊的洛陽鏟。剛開始發掘,一個精美的青瓷瓶便映入考古工作者的眼帘。輕輕的、穩穩的,有瓶身、瓶蓋,還有雙耳,釉色呈淡綠,雖瓶身染泥,仍難掩其純正大氣之格調。從青瓷瓶的外形來看,應該是個酒瓶。
瓶蓋一下就揭開了,更令人稱奇的是,瓶中還保有半瓶液體。曾實秋說,液體很可能是酒。遺憾的是,湊近一聞,經過千餘年的揮發,已沒什麼酒味了。以銘文磚記載的時間算,這瓶“酒”至少有一千六百餘年歷史。

整體搬遷

第二座保存完整的古墓中,還發掘出了盆口壺、碗、鐵釘、鐵箭、石板等不少文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譚遠輝認為,此次古墓群的發現,對研究晉代歷史以及東晉墓葬形制、喪葬制度等無疑有著重要價值。
目前,兩座古墓均已完成搶救性發掘工作。為了對墓室進行進一步保護和研究,漢壽縣已報告上級文物部門,計畫對古墓進行整體搬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