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古城是千島湖下沉睡半個世紀的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唐古城
- 性質:歷史遺蹟
歷史淵源,資料查詢,
歷史淵源
為了查清這個牌坊的來歷,我們尋訪了當地的老人並翻閱了文史資料,在民國19年出版的《遂安縣誌》中簡短地記載著牌坊的修建始末。其實這個姚文浚是一名貧苦書生,妻子王氏卻是大戶人家的女子。王氏在18歲時嫁給了姚文浚,不料結婚一年多後,姚文浚就因病去世了。在當時的禮教和社會制度下,這位王氏一直守寡了50多年,直至去世。後來,知悉此事的揚州府上表朝廷,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歲次丁酉仲秋月在獅城的北門附近為她立了這座節孝牌坊。
誰曾想到,碧波浩瀚的千島湖湖水之下,竟然悄悄“潛伏”著兩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城,它們在靜水深流的湖底,已經沉默了半個多世紀。日前,在攝影師的執著努力之下,水底古城的神秘面紗被撩開一角,沉寂了多年的平靜再次被打破。
水下世界是寂靜的,淤泥終會把一切掩埋,但是,與人類自身的改造力量相比,大自然的演進速度畢竟是緩慢的。所以我們還有機會繼續探尋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讓時間真正定格成永恆。2009年11月末,千島湖水在深綠色中泛著些許的藍,隨著下潛深度加大,周圍漸漸暗下來。28米深的水底幾乎全黑,藉助手中的潛水燈才只有2米左右的能見度,只能參照指北針和水底地形向前摸索。進到城內,右側出現房屋,沒有屋頂。
向東南方向游去,黑暗中漸漸出現一座磚結構建築,潛水燈的光線所及之處,滿是精美的雕刻,這就是獅城那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磚結構“節孝坊”。我幾乎在水下叫出聲來。
資料查詢
2010年12月,我們第四次來到獅城,可能是由於降雨帶來了泥沙,水下的能見度很差,幾乎不能拍攝。但我們仍然繼續工作,我們重新定位了東門、功德牌坊,發現了以前忽略的許多細節,並對以前曾經找到過的現存建築物進行測量,根據局部拍攝的圖像繪製實景復原圖。
為了查清這個牌坊的來歷,我們尋訪了當地的老人並翻閱了文史資料,在民國19年出版的《遂安縣誌》中簡短地記載著牌坊的修建始末。其實這個姚文浚是一名貧苦書生,妻子王氏卻是大戶人家的女子。王氏在18歲時嫁給了姚文浚,不料結婚一年多後,姚文浚就因病去世了。
浙北徽式民居多為兩層建築,樓梯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座已經破損的民宅內,攝影師還發現了一處很特別的拐角樓梯,有別於之前在水下見到的直上直下的樓梯。李家凡說:“我推測,這家人肯定是一個大戶人家,這么洋氣的樓梯即便在現在陸地上的那些老宅子裡也很少見。”
水下的世界儼然是陸上世界的瞬間定格,只有半開的城洞門和掉在地上的窗框告訴我們,水下那個世界經歷過巨變。
節孝坊頂上有一棵小樹,它應該是被淹前就長在了牌坊上的。如今牌坊頂部的磚石鬆動得厲害,尚未危及這棵小樹,但是它已生機不再,立在那裡仿佛在講述從前的故事。
獅城(原遂安縣城)有5座城門,即東門、南門、小西門、大西門、北門,各門之上都建有城樓。城垣四周還添設8座碉樓。獅城的主要街道有東大街、北大街、直街、西大街、橫街和南大街等6條。獅城的道路是典型的以石板、石子、石灰鋪築而成的石板路,路心鋪大塊茶園鎮產的石板,石板兩邊是勻稱的、采自武強溪河灘的鵝卵石,間以細沙石灰,整齊地鋪設,平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