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區中山大道489號,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是民國時期的建築。
民國十年(1921年),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漢口總商會大樓)建成使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27日,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大家聚集在武漢,在周恩來和郭沫若的組織下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總體布置體現出四合院的特色。舊址磚木結構,西式古典主義建築。立面構圖強調豎向。舊址院內正中為四層大樓,為三段構圖。大樓兩側各有一棟三層樓,院外臨街面建10棟三層房屋,一層為商店,二、三層為居民居住。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見證了中國文化界不分左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史實,是重要的抗戰紀念地。舊址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2019年10月,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區中山大道489號
- 所處時代:1938年
- 占地面積:約 4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648-5-13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十年(1921年),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漢口總商會大樓)建成使用。
建築格局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總體布置體現出四合院的特色。舊址磚木結構,西式古典主義建築。立面構圖強調豎向。
主要建築
主樓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院內正中為四層大樓,為三段構圖,是現代風格的古典式建築。正為七開間,中部五開間凸出,正中入口處有兩根圓柱支撐的門斗,門斗上方的三角形與二層上的寬檐相連,三角檐上有“漢口總商會”五個金字。一、二層的每個開間均有一根方形樣,與門斗兩根圓柱並列,使整體建築莊重。建築底部由花崗岩壘砌,外牆為假麻石粉面,底層做水磨石地面,二層以上為木地板,內部裝修精細。
其它建築
大樓兩側各有一棟三層樓,院外臨街面建10棟三層房屋,一層為商店,二、三層為居民居住。正中有兩層高的半圓拱門為總商會入口,房屋外牆為假麻石粉面,二層為半圓拱窗,三層建有陽台,入口層頂為三角形裝飾。
文物遺存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集體留影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集體留影的原件為香港學者、收藏家、出版家許禮平先生收藏。2015年,曾提供給湖北省博物館在《四萬萬人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特展》中展出。這張大合影是當年中國文化界不分黨派、不分界別、統一戰線、同仇敵愾的見證。
歷史文化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周恩來和郭沫若的組織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在漢口總商會隆重召開,大會推舉蔡元培、羅曼·羅蘭、史沫特萊等13人為名譽主席團成員,郭沫若、茅盾、馮乃超、夏衍、胡風、田漢、丁玲、老舍、巴金、朱自清、郁達夫、朱光潛等45人為理事,周恩來、孫科、陳立夫為名譽理事。老舍擔任總務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文協”在漢成立後,結成了全國範圍內影響最廣泛的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文藝界團結抗戰的一面旗幟。協會還出版了很多文藝刊物,如《七月》《抗敵戲劇》等,為團結全國作家從事抗戰文藝創作、宣傳抗日救亡、爭取抗戰勝利,做了大量工作。
文物價值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見證了中國文化界不分左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史實,是重要的抗戰紀念地。舊址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區中山大道489號。
漢口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南門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漢口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路程約4.9千米,用時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