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上草原是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科爾沁沙地南部的景點,面積1000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漠上草原
- 地理位置: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科爾沁沙地南部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1000 km
- 著名景點:德力格爾風景區、千年古楓、巨龍湖風景區
發展歷史,紅色精神,地理環境,特色美食,
發展歷史
彰武地處全國最大沙地——科爾沁沙地南部,歷史上是水草豐美的疏林草原,380年前,清王朝在此地設養息牧場,被譽為“皇家牧場”。
清朝末年,隨著關內人口大量湧入,彰武草場被大面積開墾為耕地。一百多年來,人們墾荒種田,特別是受常年氣候乾燥,降水量減少,蒸發量增加等因素影響,大風和沙塵天氣增多,進一步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昔日繁茂的草場逐漸退化為沙化地區。
新中國成立前,全縣土地沙化面積達524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96%,森林面積不足18萬畝,北部沙區鄉鎮平均沙層厚度超百米,是遼寧省最大的風沙區、國家一級生態敏感帶,更是遼寧省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風沙危害帶和主要的沙塵發源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1952年,遼西省林業試驗站設在了風沙最為嚴重的彰武縣章古台鎮,向黃沙正式宣戰,新中國科學治沙從彰武開啟。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積累經驗,試驗站總結出了“以灌木固沙為主,機械沙障為輔,前擋後拉,順風推進,分批治理”的綜合治沙方法;開創了樟子松引種治沙的先例,攻克了樟子松人工林退化原因與防控等科技難題。
近年來,彰武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索實施以樹擋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鎖沙“四大工程”,啟動百萬畝國土空間綠化、百萬畝草原生態恢復、百公里柳河生態治理等重點工程,150萬畝山水林田湖草沙相得益彰的生態草原已經形成。
經過70餘年的科學治理,彰武縣林地面積由建國前的18萬畝增長至212.9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前的2.9%提高到31.47%。揚沙天氣由1953年的43天下降到近十年的平均5天。據衛星遙感數據和氣象資料顯示,在遼西北生態建設的帶動下,與2005-2008年平均值相比,2020年瀋陽都市圈大氣降塵量下降32.5%;與2000-2008年平均值相比,沙塵天數下降65.4%,能見度上升24.4%。彰武已成為遼寧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的“擋沙牆”和“碳匯庫”,有力保護了遼寧乃至首都北京的生態安全。
紅色精神
70年來,彰武縣將造林防沙作為頭等大事,歷屆黨委政府薪火相傳,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政府主導、科研支撐、全員參與,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湧現出了“大漠蒼松”劉斌、“治沙書記”董福財、自發造林典型侯貴、以馬為伴堅守山林38年的李東魁等治沙先進人物,引領和帶動全縣廣大民眾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投身防沙治沙工程,從集體造林到個人承包造林,從鼓勵村民承包荒地造林到民眾自發造林,廣大民眾防沙治沙意識不斷轉變,構建了乾群攜手、群策群力的防沙治沙工作新格局,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矢志不移、永不退縮、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治沙精神,成為彰武70年科學治沙的強大精神動力和紅色基因。彰武走出了一條荒山變林海、沙地變綠洲的生態發展之路。
地理環境
漠上草原,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科爾沁沙地南部,因在科爾沁沙地上形成草原而得名。地理位置在東經 121°53’至122°58’、北緯42°07’ 至42°51’之間,總面積1000平方公里。
漠上草原屬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結合的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四季明顯,雨熱同季,水草豐茂、富饒美麗、晨夕各異,是遼西北地區旅遊、休閒、避暑、度假的首選之地。
特色美食
沙泉魚宴
彰武沙泉魚宴,2018年2月登上央視《舌尖上的中國3》, 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遼寧十大主題名宴。
彰武地瓜宴
吃到口裡,美到心裡。彰武地瓜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中國綠色食品。可製作101道菜餚和主食。地瓜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各種胺基酸以及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抗癌物質、大量食物性纖維,具有生津止渴、清涼去熱、解酒毒、降血壓等功效,是減肥的最佳食品之一。時下,彰武地瓜宴已成為美好生活新時尚。
巨龍湖烤鴨蛋
彰武黑豆茶
彰武黑豆種植起源於清光緒年間,距今約有130多年的歷史,系非轉基因品種。豆粒飽滿油亮、補腎效果好,是東北知名特產,早在2008年就已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彰武黑豆茶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養生茶,它以黑豆為主要原料,經傳統秘方工藝精製而成,天然綠色,香氣醇厚。保留了黑豆中的豐富營養,長期飲用能夠補血黑髮、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