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河,亦名漏溝,山東省壽光獨流入海河流小清河的支流。是小清河右岸最末一條較大支流。它包括雷埠溝、織女河、陽河、龍泉河、烏陽溝、王欽河、伏龍河、老恩河、躍龍河、張僧河等支流,各支流呈扇形分布,均在壽光市巨淀湖附近匯入塌河幹流。以最長支流織女河為正源,發源於青州市邵莊鎮普通村堯王山北麓。河長總計48.5公里,其中巨淀湖以下幹流長10.5公里,上游織女河長3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塌河
- 別名:漏溝
- 所屬水系:山東省壽光獨流入海河流小清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山東省北部
- 流經地區:山東省青州市、臨淄區、壽光市
- 發源地:青州市邵莊鎮普通村堯王山北麓
- 主要支流:雷埠溝、織女河、陽河、龍泉河、烏陽溝、王欽河、伏龍河、老恩河、躍龍河、張僧河
- 河長:48.5 m
- 流域面積:1650 km
- 河口:壽光市劉旺莊西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
幹流概況
塌河亦名漏溝,是小清河右岸最末一條較大支流。它包括雷埠溝、織女河、陽河、龍泉河、烏陽溝、王欽河、伏龍河、老恩河、躍龍河、張僧河等支流,各支流呈扇形分布,均在壽光縣巨淀湖附近匯入塌河幹流。塌河幹流南起巨淀湖,北流至劉旺莊西入小清河,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650平方公里。流域地勢平坦,排水不暢,十年九災。建國後,1969年昌濰專署組織壽光、臨淄、青州市(舊益都縣)3縣民工,開挖了新塌河,使上游來水由新、老塌河分流,以減輕老塌河排水負擔。
塌河,清代以前無此河。民國初年,臥鋪莊村民挖溝排水泄入小清河,以後愈塌愈烈,直塌至巨淀湖,遂成塌河(亦稱漏溝,使巨淀湖的蓄水受到很大影響)。原河長10.5公里,自1969年起,開始進行改道治理,將青州、臨淄、壽光3縣市區毗連處的11條河流在巨淀湖附近納入塌河。現在的塌河承泄臨淄、青州、廣饒3縣市區837平方公里的客水,流經孫家集、馬店、豐城、台頭、牛頭、臥鋪等鄉鎮,然後流入小清河。縣境內流域面積850平方公里。
水文特徵
排水流量49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織女河,青州市稱裙帶河,廣饒縣叫泥河子,源出青州、臨淄山丘地區。於台頭鎮劉家河頭入壽光境,折流至鄭家埝村東北有陽河匯入,然後經巨淀湖農場南入塌河。境內全長9.85公里,入境流域面積341平方公里。自陽河匯入後,流域面積達757平方公里。裙帶河,《水經注》稱女水,舊志又稱女織水。東源舊稱於家河,發源於普通鄉堯王山北麓,西源發源於夾澗村南,兩源在大交流村匯合。流經東高、蘇聞、朱良、陽河等鄉鎮,境內長28公里,流域面積136平方公里。
陽河,發源於臨淄區,經青州、廣饒入壽光境,匯入織女河,縣境內河道全長9.5公里。在傅家莊西有龍泉河匯入,在北洋頭村西有烏陽河、王欽河匯入。入境流域面積192.5平方公里。入織女河後,總流域面積318平方公里。
龍泉河,亦名靈泉河,源出青州仙人谷,由青州張高北入壽光境。縣境內河長7.4公里。入境流域面積51平方公里。
烏陽河,源出青州褚馬莊前,由青州邢家屯北入壽光縣境。在北洋頭村西北匯入陽河,縣內河長14.5公里,入境流域面積48.2平方公里。烏陽溝,原源出何官鄉時家河村西北,北流入壽光縣境。1965年,從東夏鎮堂子村北,新挖排水溝,名新烏陽溝,北流經徐集鄉與口埠鎮之間,在何官鄉邢屯村北與舊烏陽溝相匯。
王欽河,源出青州口埠西,在周家莊北入壽光縣境,在北柴村入烏陽河。境內長11.5公里,入境流域面積58.4平方公里,入烏陽河處流域面積88平方公里。
伏龍河,又名附龍河,源出青州口埠西,在馬店鄉安樂屯入壽光境。原至北台頭入塌河,境內長20.5公里。自1978年益壽河挖成後,從安樂屯以下河段已填平還耕。伏龍河,源出口埠鎮北大王村東,北流經何官鄉北張樓村北出境。
老恩河,又名興龍津,1829年(清道光九年)人工挖成。原自馬店鄉南部至李王莊東入躍龍河。全長14.5公里。自益壽河挖成後,原河道已還耕。
躍龍河,有東西兩條,俗稱夾河。均源出青州口埠鎮境。至東羅橋村南,東西躍龍河匯合,北流入張僧河,再流入塌河。西躍龍河縣內長9公里,入境流域面積49.3平方公里。東躍龍河入境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兩股匯流總流域面積129平方公里。躍龍河,(俗稱鹽路溝)源出口埠鎮口埠村北,北流至何官鄉張樓村東出境。1974年另在蘇埠屯鄉石家莊北新挖排水溝,北流至小馬家莊出境,在壽光縣與躍龍河相匯。
益壽河,1977年10月,昌濰地區水利部門會同青州市(舊益都縣)、壽光兩縣制定排水方案,設計挖益壽河。1978年冬施工完成。新河分東西段和南北段兩部分。西段西起青州市周家莊西南烏陽河,向東在周家莊南納入王欽河,再向東入壽光縣境,在馬店鄉安樂屯村西北納入伏龍河,於龐家莊西有東、西躍龍河匯入後拐彎徑北而流,在巨淀湖農場東南匯入塌河。東西段長7.47公里,南北段長20.32公里。入塌河處流域面積306.2平方公里。
雷埠溝,源出廣饒縣雷埠村西南,於南木橋村入壽光境,流入塌河。境內長7公里。
北陽河,《漢書·地理志》稱濁水,《水經注》說:“濁水,一名溷水。”古書又稱澠水或繩水。《後漢書》說:“為山,濁水所出。”舊志載,另有北源出邵莊鄉黑山東麓,東流,在石家車馬鄉岔河村兩源合流。共流經五里、車馬、青州市(舊益都縣)(城關)、普通、王母宮、東高、高柳、朱良、陽河等鄉鎮,人壽光縣境,流域面積193平方公里。
茅津河,發源於青州市(舊益都縣)鎮北,北流經王母宮、徐集等鄉,在高柳鎮入北陽河。長約19公里。
龍泉河,舊志稱靈泉河。西源舊志稱滑石溝(畫十溝),出徐集鄉褚馬莊村西;東源舊志稱福水河,出徐集鄉苗家莊村西。兩源在何官鄉楊家營村北匯合,稱雙龍河。再北流入陽河鄉,在雙河村北與發源於張家河的龍泉河匯合北流入壽光境。1986年版“青州市地圖”稱此河為躍龍河,誤。
王欽河,舊河源出口埠鎮進泮村南王欽墓側,北流經何官鄉出境。1965年從楊家莊鄉西坡村西,新挖排水溝,名王欽河,北流經東夏鎮,至口埠鎮入舊王欽河。
巨淀湖,古作鉅定,亦作巨淀。位於縣境西北部。系由淄河、躍龍河、王欽河、織女河、陽河諸水匯注而成。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寬約7.5公里,蓄水面積為2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為1250萬立方米。過去水流暢旺,物產豐饒,以盛產葦草、魚蝦著名,並有引水灌溉之利。舊《壽光縣誌》載:“湖受重水,廣狹視歲之旱澇,其中蒹葭叢生,綿亘數十里,俗名日葦草,獲利頗豐。”《漢書》載:“東海引鉅定灌田。”1923年淄河改道,躍龍、王欽、陽河諸水灌注總量不及淄河水的三分之一。同時,在湖北岸有漏溝(即塌河)出現,湖水北泄,蓄水日趨減少。目前,湖底因過去河水帶入泥沙淤積抬高,部分湖區高於周圍地面,現已乾涸,唯在夏秋之際,雨水徑流,維持部分蘆葦生長。湖心周圍已建成農田。
清水泊,位於巨淀湖北邊,南與巨淀湖相通。南北有古嶺(即古代老淄河故道)橫亘其間。來水先入巨淀湖,淤盡泥沙後,始入此泊,故名清水泊。東西約15公里,南北約5公里,泊水北出流入渤海,早已乾涸。在明代,這裡是青州衡王府的牧馬場,一切蘆草、魚蝦之利都被地主霸占。建國後,先後在泊區內建立國營農場、林場和種羊場。
新塌河,自陽河入織女河匯口處開始,順原河經巨淀湖農場東裁彎取直至李家塢村西,改道向東北,在八面河村東入小清河,全長28.7公里,河底寬40-60米,排洪流量70立方米每秒,完成土石方643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87萬元。
治理開發
塌河水系包括塌河幹流以及雷埠溝、織女河等11條支流。支流分布呈扇形輻射狀,均於巨淀湖附近匯入塌河。各支流上游多源於山丘地帶,坡降陡而水流急,入縣境後,流域多系平原窪地,比降緩而泄水慢,致使下游屢遭洪澇災害。自60年代始,對塌河水系諸河各據其癥結所在進行治理。
1969年,昌濰地區組織壽光、臨淄、青州市(舊益都縣)3縣民工3萬餘,對塌河支流及其幹流綜合治理。上游自陽河入織女河匯口處始,順原河道經巨淀湖農場東裁彎取直後,又改道東北,途經李家塢村西、吳家臥鋪村北,經八面河村東入小清河。此工程於4月初開工。4月23日,東北風10級,大雨滂沱,潮水猛漲,民工被困在潮水之中,與外界斷絕交通。山東省委派直升飛機,從濰坊運熟食空投,營救遇險民工。此次工程遂因大海潮襲而停止。1969年冬與1970年春,又重新開工,完成原計畫的改道工程。改道全長28.7公里,完成土石方643萬立方米,用工日287萬個,國家投資186.7萬元。
益壽河,1977年10月,昌濰地區革命委員會會同青州市(原青州市(舊益都縣)縣)、壽光兩縣制定六河並流規劃方案,決定開挖益壽河,將龍泉河、烏陽河、王欽河、伏龍河、躍龍河等河流,在益、壽兩縣邊界分別納入新河道。
益壽河西青州市(原青州市(舊益都縣)縣)周家莊西南烏陽河,向東於周家莊南納入王欽河,再東入壽光境內,在安樂屯村西北納入伏龍河,流至龐家莊西,西躍龍河匯入,彎流而北,在高家村西北穿越濰高公路,經朱橋、小韓家西,在崔家莊東南併入老恩河,復向北經邢家茅坨村西、南兵、南台頭村東,穿過北台頭東至王高公路,於巨淀湖農場東南匯入塌河,河段全長27.79公里。壽光段於1978年11月動工,12月完工。
1969~1978年,國家用於治理塌河水系投資375.58萬元,治理總長度181.16公里,完成土石方1364萬立方米,投入工日690.55萬個。